劉秀君
(山東省聊城市高唐縣梁村鎮(zhèn)韓寨小學,山東 聊城252000)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chǔ)。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老師曾說過:“家庭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chǔ)和起點”。在美國通常稱為家庭生活教育,夸美紐斯稱之為母親膝前的教育。綜觀各國家庭教育概念演變過程,參考名家大師對于家庭教育概念的描述,結(jié)合我們家庭教育工作的實踐經(jīng)驗,我們將家庭教育定義為:家庭教育就是家長有意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身傳言教、生活方式、情感、交流等方式,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繼而家庭成員彼此相互影響終生的一種的社會活動。
很多家長并沒有真正認識到做父母的責任,沒有認識到科學的家庭教育對孩子學業(yè)成功的重要性。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父母對孩子性格的形成起決定性作用。美國人泰曼·約翰遜認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從這個意義上講,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礎(chǔ),父母對于孩子的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怎么評價家長在兒童教育中的重要性都不過分。
第一、農(nóng)村家庭教育意識和觀念淡薄滯后,尤其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在農(nóng)村,普遍的家庭教育觀念和方式基本有兩種:一是重養(yǎng)輕教。許多家庭錯誤地認為,家庭只負責養(yǎng)育孩子,孩子吃好穿好,家庭就盡責了,教育是學校的責任,對孩子差不多就是“放羊式”管理;二是落后的粗暴家長式教育。不少家長認為,孩子不聽話、不懂事,是打的輕。一旦孩子犯了錯,不管三七二十一,拉過來先暴揍一頓,啥事都解決了。在這兩種極端錯誤的家庭教育理念支配下,很多農(nóng)村孩子,要么法制紀律觀念淡薄,自由散漫,無法無天;要么畏畏縮縮,叛逆陰暗,偷偷干壞事。無論是思想品質(zhì),還是意志品質(zhì)都存在嚴重問題。
第二、農(nóng)村家庭不少家長科學文化知識水平有限,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能力和方法。不少農(nóng)村家長自己就是文盲或半文盲,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能力和方法。
第三、農(nóng)村家庭在社會轉(zhuǎn)型期結(jié)構(gòu)發(fā)生較大變化,使本來就貧瘠的家庭教育更加弱化。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推動,農(nóng)民進城的“打工潮”方興未艾,“農(nóng)民工”成為這個時代的耀眼概念。同時,也帶來了家庭結(jié)構(gòu)的革命性變革,一些隨之而來的新興名詞也成為這個時代的特色,例如“空巢老人”、“寄養(yǎng)兒童”、“空巢孩子”。
1.家庭結(jié)構(gòu)不完整導致家庭教育功能弱化 (單親家庭)
孩子楊某:小學時聰明伶俐,陽光向上,品學兼優(yōu),一至四年級成績居全年級前一、二名,是大家公認的好學生。五年級時父母離異,孩子心靈受到了創(chuàng)傷,從此對學習失去了信心,上課睡覺,不做作業(yè),要么逃學,成績一落千丈。熟悉該生的學生都惋惜不已。據(jù)調(diào)查,在有些班級,離異家庭的孩子占三分之一,這些孩子多為學困生。
父母的離異本身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很大的傷害,有些孩子會一蹶不振;其次,父母離異后的孩子,缺少或沒有正常的家庭教育。
2.家庭親情缺失導致兒童情感饑渴 (留守兒童)
孩子李某:父母進城打工,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爺爺奶奶溺愛,覺得孩子父母不在身邊,有求必應(yīng),有錯也不教育。雖然老師關(guān)心他,同學們幫助他,但由于基礎(chǔ)差,上課聽不懂,作業(yè)不會做,而且新課程又有較高的要求,學習上的困難越來越大,最后放棄學習,每天混日子打發(fā)時間。
心理學認為,親子關(guān)系缺失對孩子成長會造成消極影響,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撫慰。
3.父母放任自流導致兒童家教缺失。
孩子王某:從小爺爺奶奶視為掌上明珠,家里的“小皇帝”,而其母親也因工作忙碌,帶孩子太麻煩,從幾個月大時,就一直跟爺爺奶奶生活。由于老人“樹大自然直”的錯誤教育觀念,一味的溺愛嬌慣,并且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情。他缺少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從小蠻橫不講理,不尊重他人,不講衛(wèi)生。課堂上故意搗亂,不做作業(yè),打罵同學,成績自然很差。尤其跟父母感情淡漠,聽不得父母半句教育,關(guān)系很僵。
通過上述三個案例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缺失嚴重阻礙了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父母給了孩子的生命,就應(yīng)該負起撫養(yǎng)和教育孩子的責任,分享著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快樂,為孩子美好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