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楚晗
“在這海灘上,我徜徉到永遠,徜徉在沙與沫之間……”
《沙與沫》確乎是一捧沙,一把沫,零星散亂的字句,正似被浪濤隨意堆積在岸邊的沙與沫。紀伯倫是徘徊在岸邊的老者,背影孤獨而深遠,他將“心碎屑拋入了沙中”,將“靈魂液汁傾在了沫上”,潮漲潮落,老人的腳印被海水沖散,沙與沫被沖刷得愈發(fā)明朗。百年后,我品讀此書,不禁凝神于此,似懂非懂,又沉迷其中。
“人性是一條光河,從無始流到永恒。”在短暫而輝煌的生命之旅中,紀伯倫飽受顛沛流離、痛失親人、愛情波折、債務纏身與疾病煎熬之苦,荊棘滿布的命運賦予了他孤獨而痛苦的靈魂,他清晰地看見這世界的空洞和心靈的矛盾。“你喝酒也許是為了醉”,而“我喝酒卻為了從另外一種醉酒中清醒過來”。他以醉酒的姿態(tài),清醒地掘出了人性的弱點。那是一種目睹了“富有欺凌貧窮,教士欺騙虔誠,婚姻犧牲婦女,傳統(tǒng)壓抑青年”后爆發(fā)出的近乎瘋狂的熱烈,一種看透了帝國勾心斗角、民族飽受壓迫的悲劇后近乎冷酷的清醒。像是一部沉默的宣言,他在書中反復申訴著孤獨,孤獨賦予了他思索的靈魂,使他在尋找光明的路上踽踽獨行。
像是佛前繚繞的檀香一般,他的文字虛無縹緲,內里卻擁有火熱的溫度,給予人們愛與光明。
他說:“我們的大腦是一塊海綿,心是一條溪水,然而我們大多寧愿吸收而不肯奔騰,豈不怪哉?”靜言思之,你我是否都疲于絞盡腦汁地奔向生命的高地,卻不曾記得讓初心指引我們向下奔流?誰說最終匯入大洋之景,不是波瀾壯闊的呢?而在生命順流而下的途中,又難免為物質欲望所阻塞,當因河道曲折迂回、河床沙石堆積而流速減緩、流量降低時,他又會大聲呵斥:“如果你的嘴里含滿食物,你怎能唱歌呢?如果你手里滿把黃金,你怎能舉手祈福?”他告誡你,要在物欲橫流的社會守住本心,靜享安貧樂命的桃源美景,亦不必生生“不食人間煙火”而遁跡山林、餐霞絕谷,以棄世離塵來逃避現(xiàn)實生活。他告誡你,學著構建精神追求與物質欲望的有機聯(lián)系,生活才會怡然自得,精神鋼朗。最終,“當你達到生命心中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你不高過罪人,也不低于先知”。我們都是遼闊無盡的大海,都屬于永恒。
孤獨的心靈要用加倍的虔誠才能讀懂,而現(xiàn)在的人,還有多少甘愿停下腳步潛入那孤獨一探究竟?這孤獨不是曲終人散后望著一地狼藉突然生出的茫然,也不是一碗接一碗毫無營養(yǎng)的假雞湯麻醉自己時發(fā)出的嘆息,而是能在夜深人靜之時,一個人,一冊書,一段細密綿長的回憶,一次鞭辟入里的自省,在忘掉現(xiàn)實中世俗的聲音之后,真正清晰地看見這世界的空洞和心靈的矛盾。紀伯倫留下的文字至今還在真摯地望著我們,期待我們從中發(fā)現(xiàn)什么,期待我們能理解他話語中未盡的那一半,好讓那腔心火不至于一直孤零零地燃燒下去,白白浪費了光和熱。
《沙與沫》無疑是一本適合在深夜燈下獨自咀嚼品味的書,它將你隔離在一個封閉獨立的空間,聆聽智語,并與其交流對話。甚至可以通過這些沙與沫般的字句,挖掘紀伯倫的內心世界,拼湊出一個帶有你的思想色彩的紀伯倫。他時而狂傲,“人們以為我瘋了,因為我不愿拿光陰去換金錢。而我認為他們瘋了,他們竟認為我的光陰可以用錢買”。他時而痛苦,“信仰是心中的綠洲,思想的駝隊永遠到達不了那里”。當他飽受愛情的煎熬后,會淡漠,“愛為你們戴上了冠冕的同時,也會把你們釘在十字架上”。當眾人蕓蕓議論時,他會感到知音難覓的孤獨。“當人們夸獎我言多的過失,責備我沉默的美德時,我的寂寞就產生了?!彼麜閷で笳胬矶Щ螅瑫樾麚P信仰而歌唱,會癡癡尋覓“鏡子中”的知己,會七次藐視自己的靈魂。他沒有用面具掩飾自己,而是赤裸裸地站在真理的陽光下,把孤獨和愛送給了全世界,教會你我找到“萬物生長的‘大我”,給予我們從孤獨深處尋覓光和熱的力量。
夜讀《沙與沫》,仿佛在孤獨深處尋找光,而那位執(zhí)炬者,那位老人,就在不遠處的海灘上,徜徉在沙與沫之間,手中攥著一把霧靄,夢囈道:“我就是無垠的大海。大千世界不過是我岸邊的幾粒沙子。”
(指導教師: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