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波
2018年7月初,在法國巴黎郊區(qū)的塞納農(nóng)場,一個家庭式的中國特色民間藝術博物館在此落成。站在博物館門口,貴州凱里市有名的織錦繡娘時華柳早已淚眼婆娑……
這農(nóng)場曾是她與法國丈夫Anne朝夕生活的地方。當年,在時華柳慘遭拐賣,被生活碾壓得喪失希望時,Anne出現(xiàn)了。他把她帶到法國,給她婚姻、庇護她平靜地追求和創(chuàng)作她喜愛的織錦,令她在愛里重生。后來,Anne因病去世。織錦和完成Anne遺愿,成為她新的生活方向,而這方向,竟又神奇地助她再次尋到新的幸福。
2010年的一個夏天,時華柳和往常一樣,在她所打工的一家位于貴州省凱里市的工藝品店里埋頭織布。古老的苗族音樂在錄音機里輕柔地播放,五顏六色的花線在她的手里翻騰,她安靜地繡著她常繡的《山牡丹》。花已經(jīng)繡好,再繡上兩只蝴蝶,織錦作品就要完成了。
這時,老板娘帶著幾個老外走進店里。其中一個棕色頭發(fā)、棕色眼睛的老外一直盯著時華柳和她的作品看。半晌后,他才走過去用半生不熟的中國話問與他相熟的女老板:“這是你的員工嗎?”女老板微笑著點頭,還介紹說店里許多織錦都是時華柳繡的。他走到時華柳面前,主動自我介紹道:“我叫Anne,來自法國,很高興再次見到你!”時華柳應聲抬頭,臉色煞白:幾個月前,她的確“撞見”過這位老外,而那些最不堪的記憶又霎時鉆進大腦——
時華柳出生于貴州省凱里市一個苗寨。那個村寨以紡織聞名。村里的婦女們從山上采來許多種類繁雜的樹葉搗成漿液,把一根根細線染成五顏六色,然后用古老的紡車,將這些斑斕的花線織成一幅幅美麗的畫。這種延續(xù)了不知多少代人的“畫”,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織錦。但大山里貧窮而單調(diào)的生活卻沒有織錦那樣美麗。后來,村里開始有人進城打工,回來時穿金戴銀,看得時華柳羨慕不已。年輕的她有許多斑斕的夢。16歲時,時華柳趕集,遇到一個剛成為“城里人”的老鄉(xiāng)。她請他幫忙介紹工作,并毫無戒備地喝了他遞過來的飲料,昏昏沉沉睡過去。結(jié)果,她被老鄉(xiāng)以2萬元的價格賣給湖南邵陽的一個老男人。知道自己被拐賣后,一切都晚了。
那是一段暗無天日的日子。時華柳兩眼茫茫,身無分文,逃跑又被抓回毒打,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一個又一個猙獰的夜晚,她以淚洗面。后來慢慢變得麻木,任殘酷的現(xiàn)實尖銳地刺痛她。
直到2009年,被拐一年多后,她那相貌猥瑣的“丈夫”出車禍死去,她向前來處理事故的警察說明情況,警察才把腹部微隆的她送回了貴州老家?;貋砗螅锶硕加昧硪环N眼光看她,盡管她是受害者。那些眼光仿佛可以吃人,時華柳多次想到自殺,年邁的母親卻含淚求她活下來。可家里實在待不下去,母親將她送到離家?guī)资锿獾膭P里市墮了胎。凱里沒人認識她,也沒人知道她被拐賣過,母親希望她一切重新開始。
在凱里,時華柳在一家飯店當服務員,每天從清早忙到夜里十一二點。這些苦對她來說不算什么,讓她難堪的是,因為她長得好看,胖墩墩的老板總是趁著老婆不在,對她動手動腳。有一天夜里,老板娘回娘家,老板竟用私配的鑰匙打開她宿舍的房門,強行占有她,臨走前還扔下一句“破瓜”。老板走后,時華柳又一次想到用死來結(jié)束痛苦。但母親那含淚的眼睛,讓她的心又開始滴血,她哭了一晚,卻不知道被傷害了可以報警。
第二天清晨,她拉著僅有的一只箱子,離開飯店,漫無目的地走在大街上。在凱里,她舉目無親,卻又不敢回家,既害怕村里人的眼光,也害怕看到老母親的失望。渾渾噩噩地走了很遠,突然就撞到了一個外國人身上。那老外奇怪地看著她,并操著半生不熟的漢語問她:“你怎么了?”
她沒有理會,繼續(xù)往前走。見狀,那老外又追上來,問道:“你需要幫助嗎?”時華柳還是不理會,在她心里,除了母親,她再也不相信任何人。聳聳肩,攤攤手,老外才一臉莫名地走開。
那天,她走到中午,實在走不動時,才在一個河堤上停了下來。河風一吹,時華柳意識清醒了許多。既然不去死,那就得想辦法活下去。她又沿著河堤往前走,很快就看到了一排掛滿了五顏六色刺繡蠟染、織錦的工藝品店。她在一幅織錦前面看了很久,那熟悉的顏色令她感覺親近,不想再挪開步子。見狀,工藝品店的女老板與她攀談起來,得知她會做織錦,正缺人手的女老板就留下了她。時華柳把所有無法與人說的心事都織進她的織錦里。結(jié)果,這個外國人又來到她的店里,將她極力想忘卻的記憶又攪動起來。
時華柳沒有搭理他,繼續(xù)刺繡。Anne看了好一會兒后,用半生不熟的漢語對她的作品進行品評:“你的功底很不錯……你的牡丹應該再熱烈一些,因為它們開放時是很奔放的。蝴蝶應該起舞,就像年輕的你不應該如此悲傷一樣?!睍r華柳愣了一下,再細看,她織的蝴蝶的翅膀竟都是平直的,的確沒什么生機。
此后,Anne隔三差五都要來工藝品店。每次來都要看時華柳織布,與她聊織錦工藝。見狀,老板特意提醒她:Anne是她這家店的大客戶,讓時華柳要用心應對。后來她得知Anne出生于法國的收藏世家,在高中時,他看到父親拍來的一幅中國刺繡,就對中國的民間紡織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來中國求學、做生意多年,足跡遍布半個中國,常采購民間手工藝品,尤其是紡織品,帶到法國銷售、收藏。因為老板的吩咐,Anne再來時,時華柳都有問必答。慢慢熟悉之后,時華柳發(fā)現(xiàn)比她大5歲的Anne既幽默又溫暖,仿佛他的世界里只有陽光沒有陰影。
一晃兩年過去了。這年7月的一天,女老板外出,時華柳一個人在店里。Anne一如往昔和她聊織錦,輕松而隨意。這時,Anne的電話突然響了,他接了一個電話,沉默了,然后,令時華柳做夢也沒想到的一幕發(fā)生了:Anne突然全身哆嗦,額頭上、手上青筋暴起,失控地緊緊抱住時華柳,語無倫次。此情此景,令時華柳想起她被拐賣時的屈辱歲月,拼命掙脫,卻依舊被Anne抱得死死的,時華柳崩潰般大聲叫起來,淚流滿面。
十幾分鐘后,Anne突然松開了臂膀。原來,他患有體內(nèi)激素水平異常的病,發(fā)病時,會情緒失控,在法國治療多年,但因診斷不出準確病因,一直沒好。因為發(fā)病時,曾經(jīng)傷害過自己深愛的女友,他向女友提出分手,并離開了法國。剛剛前女友給他打電話,告知她明天結(jié)婚。Anne受到刺激,這才又發(fā)病。他真誠地向時華柳道歉。
時華柳并沒有想到Anne開朗的外表下還有這樣的經(jīng)歷,不禁有些心疼。她想起幼年時村子里也有人一發(fā)病就失控,但不發(fā)病時,與正常人無異,后來,是村寨一位苗醫(yī)用苗藥秘方把那人的病治好的。她建議Anne嘗試用傳統(tǒng)的苗醫(yī)治療。
對中國文化癡迷的Anne對苗藥的神奇有所耳聞,欣然接受了時華柳的建議。雖然預料到自己帶一個外國人回鄉(xiāng),會引起村民怎樣的反應,但為了救Anne,時華柳還是向老板告假,帶著Anne回到村寨,找苗醫(yī)。在回鄉(xiāng)的路上,她告訴了Anne自己被拐賣和被歧視的經(jīng)歷,讓他對村民的反應不要驚奇。雖然做足了心理準備,當時華柳走進村寨時,村民們審視的目光還是令她自卑得抬不起頭來。出乎她的意料,Anne突然拉著她的手,舉手向村民打招呼,還用中文對每一個見到的人說“你好”。Anne就這樣拉著時華柳的手,走過村頭,走進她的家。那種被Anne握住手的安全感,令時華柳內(nèi)心一陣陣溫暖。
母親請來了苗醫(yī),給Anne開了可用兩個多月的草藥。時華柳詳細問清楚了用法,回到凱里后,她擔心Anne認不清楚藥草,每天都在下班后去幫Anne選藥煮藥,然后把藥湯倒在盆里叫Anne去熏蒸和擦拭。Anne掏出一大沓錢給她,時華柳拒絕道:“我只是把你當朋友,想幫一下你?!盇nne微笑著,不再堅持。
在Anne租住的民宿里,他帶時華柳欣賞他收集到的刺繡,講他對那些色彩、圖案的感悟。他興致勃勃地告訴時華柳:了解中國民間藝術之后,他越來越想在法國開一個中國民間工藝品博物館,讓他的朋友看到中國民間技藝的神奇。他的理想,讓時華柳刮目相看,他對收藏品的鑒賞也令她大受啟發(fā)。時華柳很喜歡和Anne呆在一起,她覺得他就像導師一樣,打開了她人生的許多窗。
這年12月,Anne的熏蒸結(jié)束,啟程回國。一個讓她放下戒備的朋友就要走了,時華柳有些不舍,專門繡了一幅“熱烈”的《山牡丹》給Anne作禮物。
不想,一個月后,Anne又來到了凱里,向她求婚。原來,在時華柳細心的照顧中,他早對她產(chǎn)生了感情,但他擔心自己的病,一直沒有表白。此次回國,他就迫不及待地到巴黎的醫(yī)院進行檢測,體內(nèi)激素水平竟驚奇地恢復到正常。他高興不已,精心準備了戒指就來中國求婚。
Anne溫柔含笑的目光把時華柳的心融成了一片暖陽。她笑起來,點了點頭。過完農(nóng)歷春節(jié),走完瑣碎的跨國婚姻辦證程序,她帶著對幸福的憧憬,在母親含淚的祝福里,隨Anne來到法國。
Anne的父親在當?shù)厥詹亟珙H有聲望,但在他這個“老古董”眼里,中國姑娘嫁到法國,大多是貪慕財產(chǎn),他毫不掩飾自己的猜忌,令自尊的時華柳非常受傷。時華柳的眼里又有了憂傷。而Anne對她的愛實在深沉,看到妻子無法與家里和諧相處,他就賣掉了屬于他的那部分家產(chǎn),在郊區(qū)買下一個叫塞納的農(nóng)場,想在此生活,同時建一座他夢想了很久的中國民間文化博物館。
Anne知道時華柳對織錦的愛,鼓勵她精湛技藝,成為民間工藝品大師。Anne還帶她看各種西方藝術展,鼓勵她將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與西方的藝術結(jié)合。Anne不僅打開了時華柳的情感之窗,也開啟了她對生活和對織錦的思考。那段日子,她真的很開心,紡錦時的嗡嗡聲,也變得那樣寧靜。
更令她驚喜的是,2013年秋天,她與Anne愛情的結(jié)晶——一個可愛的混血女兒誕生了。棕色頭發(fā)、黑色眼睛的女兒,讓時華柳的生活變得斑斕起來。她徹底撫平了傷痕,把童年記憶中的鄉(xiāng)村和眼前的農(nóng)場結(jié)合起來,在織錦上還加上了她丈夫和女兒的身影。于是,一切開始美好起來。
可生活并沒有放過時華柳。2015年,37歲的Anne突發(fā)心臟疾病去世。他的離世,令時華柳猝不及防,更令她悲痛的是,Anne的父親偷偷拿走了Anne貴重的收藏品,還帶走了她的女兒。他甚至到警局報案,懷疑兒子的死與時華柳不無關系。
雖然警方調(diào)查證明Anne屬于自然死亡,還了時華柳清白,但失去Anne的呵護,時華柳舉步維艱。為了保住丈夫生前珍愛的藏品并要回女兒,她毅然到法院起訴了公公。因為語言不通,沒有人脈,法院根本不予受理。孤身在外國打一場看不見盡頭和希望的官司,那種絕望幾乎將她逼瘋。而這時,時華柳又接到母親病危的消息。年邁的母親是時華柳心中與Anne和女兒一樣重要的存在。一個寒冷的冬夜,沒有女兒陪伴,時華柳揣著一顆千瘡百孔的心只身回到了國內(nèi),身心俱累。
當時華柳趕回苗寨時,母親已經(jīng)陷入深度昏迷。時華柳含淚呼喚,心痛不已。萬籟俱靜的夜晚,獨自陪母親的時華柳看到擺放在房間里的母親的紡車。時華柳想起了母親織布的樣子,心有所動,在紡車上織起布來,仿佛在與母親、與Anne對話。也許是母女之間冥冥中的那份感應,也許是那熟悉的嗡嗡聲,她的母親竟長長嘆了一口氣后,奇跡般地醒了。
這次經(jīng)歷,讓時華柳再次感覺到自己與織錦之間的奇妙緣分。她一邊照顧母親,一邊又織起布來。無數(shù)個夜晚,當母親睡去,時華柳總是想起遠在法國的女兒,還有天國之上的Anne,又幸福又悲痛。村里好心人勸她趁年輕找個好人家嫁了,但她拒絕了,她知道,她的心里只有Anne。
那一年多,時華柳除了照料母親,其余的時間都閉門不出,潛心繡制織錦。她的織錦水平已爐火純青,對異國農(nóng)場那段生活的懷想,又使得她的織錦多了幾分異國風韻。在這種失而復得的平靜中,她找到了人生新的方向,將全部的心血都融入織錦之中,同時收集各類織品,為實現(xiàn)Anne未竟的遺愿努力。正在這時候,又一個人出現(xiàn)了。
力推民族文化產(chǎn)業(yè)的凱里市連續(xù)舉辦了多屆國際銀飾刺繡博覽會,世界各地的外商紛至沓來。在2016年博覽會上,時華柳帶作品參展。結(jié)果,來自深圳的畫商劉浩在她的織錦前久久駐足,精湛的工藝,脫俗的畫面,淡淡的美麗與哀愁的意境都讓他著迷。經(jīng)過競拍,他以80萬的最高價拿下了她繪的《山牡丹》。買家是有機會認識貨主的。于是,劉浩與時華柳相識了,并相談甚歡。
出生于河南的劉浩畢業(yè)于美術學院,比時華柳大近20歲,曾經(jīng)有過一段失敗的婚姻。如同Anne一樣,劉浩對于她在織錦方面的天賦非常欣賞。在工藝品市場闖蕩多年的劉浩對織錦工藝與市場接軌有他自己獨到的思考和見解,許多想法跟時華柳的想法不謀而合,對于她為完成亡夫遺愿,想在國外建一個中國民間藝術品博物館的想法,也是大為贊同。劉浩為她描繪了一整套產(chǎn)品的圖案,還特意來到凱里指導時華柳創(chuàng)作。在劉浩的鼓動下,時華柳帶動周邊村寨婦女成立了織錦合作社,生意風生水起。她還趕上國家大力扶持民族文化產(chǎn)業(yè)的時機,在凱里市成立工藝品廠,實現(xiàn)了織錦的批量化生產(chǎn)。不管做什么,時華柳心里很明確:她的最終目的地是法國,她要讓Anne見證和分享她的成功,并以此來要回女兒。
讓時華柳高興的是,與國外市場有效地對接后,她的織錦在法國市場的銷路很快打開了,她自己也從小公司經(jīng)理變身集團總裁,年產(chǎn)值超過千萬。事業(yè)成功之時,她的感情也瓜熟蒂落,劉浩的幫助與陪伴溫暖了時華柳傷痛時的心,走過春華秋實的季節(jié)后,兩人水到渠成地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并于2017年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兒子。
為了幫妻子圓夢,在法國跑市場的劉浩幾經(jīng)努力聯(lián)系上Anne的父親,向他講述了時華柳這些年的努力和她想為Anne建藝術博物館的愿望。Anne的父親最終理解了兒子對這個女人的欣賞,在他的支持下,Anne一直想建的博物館于2018年7月終于在兒子最后時光所在的塞納農(nóng)莊落成。
開館之前,在那個曾寫滿濃濃愛意的農(nóng)場,看到已長大的女兒,想起Anne的夢想終于實現(xiàn),時華柳百感交集。在Anne的墳前,她把那幅Anne鐘愛的《山牡丹》燒給了他,此時她淚流滿面。
博物館開館那天,時華柳穿上了自己花幾個月時間親手繪制的織錦《用美麗回答一切》盛裝出席。那一刻,她覺得自己不再是傷感迷茫、美麗哀愁的小夜鶯,她的人生終于真正綻放了。她用中文發(fā)表了開幕式的演講:“生活難免有苦難,但我想用美麗回答。展現(xiàn)美麗,是我死去的丈夫Anne教會我的,也是包括織錦在內(nèi)的藝術的靈魂……”掌聲響起,是Anne的父親帶頭的,還有她的女兒。時華柳含淚微笑,她感覺,在藍天之上,還有一雙棕色的眼睛在溫情款款地看著她。
編輯/談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