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義烏市倍磊小學 季旭丹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使學生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彼钥谡Z交際課在小語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讓口語交際課“活”起來呢?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們能在課堂上體會到“趣”。下面,我以《小兔運南瓜》為例,從三個方面來談一談我的相關經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教學活動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對于剛進入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而言,好動、專注時間短是他們的共性,所以如果有一個有趣的情境導入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那么就能快速、有效地將他們帶入課堂。
在教學《小兔運南瓜》時,一開始我先問:“小朋友,你們喜歡聽故事嗎?”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喜歡”,雖然是簡單的兩個字,卻鏗鏘有力地傳達出這是他們喜歡的話題。緊接著我又問:“那你們都聽過什么故事呢?”這一下子激發(fā)了孩子們的述說欲望,一個個高舉著小手,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恨不得馬上把自己聽過的故事告訴大家,“白雪公主”“小紅帽”“三只小豬”“丑小鴨”“小貓釣魚”“狼來了”……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說著故事的名字。選擇孩子們熟悉的話題,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傾聽效果。
趁著這股熱勁兒,我順勢過渡到本節(jié)課的內容,開始娓娓道來:今天啊,老師也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在一座大森林里,住著小兔子一家。今年,小兔長大了,它想為媽媽做點事。秋天,田里的南瓜成熟了。小兔對媽媽說:“媽媽,我給您摘南瓜去,好嗎?”兔媽媽高興地說:“好啊!我也想熬些南瓜粥吃。”于是,小兔就蹦著跳著來到瓜地里摘南瓜。來到南瓜地里一看,哇,_____________!我故意把“哇”說得特別激動大聲,孩子們一個個都好奇地看著我,此時我便在PPT上出示書本里的第一幅圖,引導孩子們觀察南瓜,并讓他們猜一猜小兔子看到這個南瓜,會說什么呢?孩子們的興趣繼續(xù)被激發(fā),熱情高漲,當有孩子說出南瓜的特點時,我便讓他把貼有這個字的小南瓜粘貼在黑板上,這樣一來,貼的孩子成就感滿滿的,其他孩子更是躍躍欲試,動力十足,課堂就自然而然地“活”起來了。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教師要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取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所以不能單一地采用老師問學生答的形式來開展口語交際,應該讓學生在實踐和體驗中滋生交往的動機,感受互動的快樂。
一開始的導入已經成功地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孩子們的狀態(tài)也開始漸入佳境,我當然不能放松,否則會前功盡棄。于是,我出示第三幅圖,圖上畫著小兔和兔媽媽,我還是一樣先引導孩子們觀察圖片,馬上有孩子發(fā)現兔媽媽的眼睛是瞪得圓圓的,這是為什么呢?她會對小兔說什么呢?為了可以更入情入境,我選擇了分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同桌兩個合作完成。任務一下達,同桌兩個馬上面對面,忙活開了。
看著孩子們指手畫腳的可愛樣,我忍不住湊到旁邊想去聽一聽,這一聽,好像聽出了生活的味道,仿佛看見了平常的故事,因為發(fā)現孩子們融入了自身的體驗。瞧,小陳微笑地看著小趙,溫柔地說道:“小兔子,你真是太厲害了!”說完,還豎起了大拇指,而小趙不好意思地笑了。小袁興奮地喊著:“媽媽,媽媽,我把南瓜運回來,晚上我們可以喝南瓜粥了。”小宋瞪著她那雙圓溜溜的大眼睛,驚奇地問道:“哇,你是怎么把這個大南瓜運回來的呀?”小樓和小肖動作最迅速了,兩個人都已經分別當過兔媽媽和小兔子了,已經在商量要切多少南瓜了……
無聲的圖畫在孩子們的角色扮演中轉化成了有聲的語言,這樣的互動形式使他們的表達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高,這樣的大膽想象、自由交流創(chuàng)意無限,課堂就自然而然地“活”起來了。
蘇霍姆林斯基說:“上課,這是兒童和老師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是由師生關系來決定的。”所以,老師應該努力與孩子們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伙伴關系,全身心地融入口語交際活動中,學會彎下腰來傾聽每個孩子的發(fā)言,并適時地給予肯定與鼓勵,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也是他們中的一個小伙伴,繼而能夠解放束縛著的思想,敢想、敢說、敢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無拘無束地進行交際。
課上,我拋出問題:那么,小兔子是用什么辦法把這個又大又重的南瓜運回家的呢?”小樓同學馬上想到小兔子應該是把南瓜滾回家的,我緊接著問他:“你是如何想到這個辦法的?”孩子自豪地告訴我因為它的樣子和輪胎一樣,是圓圓的,所以肯定可以滾啊!我豎起大拇指表揚小樓是一個會觀察、會思考的孩子。聽完,其他孩子也不甘示弱,有的說小兔子應該是用小車把南瓜運回家的;有的說小兔子應該是用繩子把南瓜拉回家的;有的孩子說小兔子應該是叫來了小伙伴一同把南瓜抬回家的;也有的說用刀切成一塊塊的拿回家;還有的想象力更豐富,說有可能是宇宙飛船帶回去的……針對孩子們的想法,我都一一加以評價,并把他們所說的關鍵詞貼在黑板上,這便是對他們最好的肯定,既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心,又增加了他們的表達興趣和交際信心。
為了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孩子們的想象力,也為了讓更多的孩子有站起來說話的機會,我又提出問題:“你最喜歡哪個方法呢?為什么?”其中,大多數孩子都喜歡用滾和小車運的方法,因為比較省力,而我們的小金同學則有自己的想法,她覺得用刀切成一塊塊的最好,因為這樣可以分享給她的好朋友,多么有愛的小朋友?。⌒≡S同學則說抬回家最好,因為這樣南瓜不會被石頭磕破,更干凈一些,真是一個講衛(wèi)生的孩子。不管喜歡哪種方法,只要說出的理由合理,我都尊重他們的想法,這樣孩子們才會更積極、更暢快地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慢慢地達到全員敢說話、愛說話的效果,課堂就自然而然地“活”起來了。
只要我們老師在思想上先樹立要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理念,然后在課堂上努力制造出更多的趣味,并細致耐心、有的放矢地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說練,我相信口語交際課一定可以“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