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曉鶯
(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qū)第二幼兒園,甘肅 白銀730900)
前言:《綱要》中指出“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在幼兒期是非常關鍵的”,但是幼兒本身處在前運算階段,身心發(fā)展不成熟,對自然對社會一些周遭的一切沒有較為全面的了解,但同時他們具有濃厚的好奇心,喜歡感知社會中的一切,此時就需要我們幼兒園對其進行引導。與此同時,我們還意識到家庭教育對幼兒階段的幼兒來說影響更大,他們更依賴于父母,因此我們希望能夠以家園合作的形式提升幼兒的能力。我園經過兩三年的探索,組織了多次社會實踐活動,推動家園合作,下面是一些經驗之談:
社會實踐助推家園共育的教育模式,還可以提高幼兒的知識生活化和生活問題知識化能力,實質上就是指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在這種家園共育模式下幫助幼兒將課堂中所學的知識理論運用在幼兒一日活動中,還可以將生活問題轉化為課堂所學的知識,并進行內化,生活與知識之間產生互動,理論和實踐二者之間也能夠產生有效的聯系,打破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顛覆枯燥無味的理論傳授,使幼兒在實踐中獲得理論知識,在理論知識中看到生活問題。
社會實踐助推家園共育模式能夠督促家長更好的關注幼兒的身心健康,從幼兒園方面進一步了解幼兒身心發(fā)展及興趣愛好等問題,可以直接獲得有效的教育觀念轉變依據,并根據此及時轉變家長教育觀念,使家長在生活中與幼兒進行平等交流對話,幫助幼兒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困難,這不僅僅是幼兒的知識生活化和生活問題知識化能力提升,還可以使家長與幼兒之間更好的溝通交流,促進和諧家庭的構建。
在上述問題中,談到了家長的教育觀念問題,實質上就是家長的教育水平,如果家長的教育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那么家長的教育觀念一定會有所轉變,更為積極、更為合理。社會實踐助推家園共育教育模式,可以讓家長走進幼兒園、走進課堂,實現家校合作的教育目標,可以讓家長進一步全面的認識幼兒園教育,使家長能夠更好的了解幼兒的發(fā)展階段性對幼兒的教材特點、課程標準進行細化了解,有助于家長對幼兒學業(yè)進行輔導,開導幼兒學習中的困難、生活中的問題。還可以了解到新形勢下幼兒園教育的特點和具體目標,這能夠使家長的教育水平得到一定的有效提升。
在利用社會實踐推動家園共育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依據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情況,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會有一些幼師主做一些表面文章,組織一些看起來“高大上”,但實際上卻脫離幼兒實際情況的活動,孩子們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根本無法獲得社會實踐體驗,而且家園互動效果也不是很好。就此我們必須要改變這種社會實踐活動設計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根據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情況設計制定活動方案,在這個活動方案中應當納入家長元素讓家長能夠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發(fā)揮作用。
例如,我園在近期組織了一次“讓孩子學會超市購物”的社會實踐活動,希望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能明白簡單的購物知識,體驗到購物過程,同時讓孩子能認識錢幣大小,培養(yǎng)其生活基本常識。在這個活動中設計依據幼兒的發(fā)展情況,孩子此階段注意力不集中,身心發(fā)展不成熟,必須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這次實踐活動。從安全方面考慮,我們選擇了離我幼兒園最近的一個超市,孩子們可以步行。在這個活動中我們,家長參與其中,邀請爸爸或媽媽帶領幼兒一起體驗購物,這樣的社會實踐方案設計,可以考慮到幼兒的發(fā)展情況,同時也能夠納入家長元素,有助于家園共育的構建。
組織社會實踐活動時,可以邀請家長的參與,這樣能直接推動家園共育模式的構建。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可以讓孩子與父母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同時家長參與到教學中,更有助于孩子理解與認知。我園組織了一次“公園探險”活動,邀請家長參與,帶著孩子我們一同去公園中“探險”,尋找一些小蟲子,處理地面上亂扔的垃圾,這些活動既能吸引幼兒增長幼兒的實踐知識經驗,同時也能夠讓家長與孩子更好的互動,家長也能了解幼兒園教育的模式和程序,幼兒園與家長方面相互交流溝通,在多次的社會實踐活動中,能夠更好的推動家園共育的模式。
總而言之,幼兒園方面要想構建良好的家園共育教育方式,就必須以社會實踐活動來推動家園合作。讓家長參與到教育中既可以提升幼兒,這符合幼兒階段性發(fā)展的需求,同時也能夠達到家園友好合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