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江蘇· 周宇杰
并繼殿堂
朱紋峰是禧瑪諾并繼竿里面的一個大系列,從1983年推出第一代朱紋峰開始,至今已經(jīng)推出了17款產(chǎn)品,放眼整個并繼世界,沒有哪一個系列能與之相比。我相信,任何一位稱得上玩家的并繼竿愛好者,肯定都使用過朱紋峰系列的釣竿。
朱紋峰,意指以紅色花紋銘刻的高峰之作。朱紋:紅色花紋,即銘刻在竿體上的、涂以紅漆的名字。峰,事物發(fā)展的頂點,即高峰。朱紋峰系列釣竿均有此印記,這是禧瑪諾對自己產(chǎn)品的一種自信,禧瑪諾真正意義上的鯽竿制造的原點便是初代朱紋峰。
在我眼中,朱紋峰大體上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包括朱紋峰初代、朱紋峰硬式和朱紋峰奴什,也就是并繼竿玩家口中的“紅絲襪”“黑絲襪”和“黃絲襪”。
第二個階段包括了朱紋峰飛奴什和朱紋峰競。這兩款竿最主要的特點是采用了“印籠繼”的制竿方法。所謂“印籠繼”,是一種可以減小元徑的插接方法,可參考并繼竿掛。
初代朱紋峰
第二代朱紋峰——朱紋峰硬式
“黃絲襪”——朱紋峰奴什
第三個階段則是從上期文章介紹的先奴什開始。禧瑪諾從1983年推出初代朱紋峰后,每一年都會推出一款新的朱紋峰釣竿,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到1987年。但是,先奴什直到1990年才上市,也就是說,禧瑪諾足足花了史無前例的三年時間研制先奴什。
與前面五款朱紋峰相比,先奴什身上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
1. 不再延續(xù)交叉網(wǎng)紋外觀,風格開始轉(zhuǎn)變,采用仿竹色的涂裝;
2. 放棄傳統(tǒng)的小辮繩,開始采用旋轉(zhuǎn)轉(zhuǎn)環(huán);
3. 握把也一改之前的棉線纏繞,改用一體的橡膠膜包裹;
4. 不再每年都推出新款,基本上以兩年為一個周期。
從某種意義上說,先奴什開啟了朱紋峰系列釣竿的新開端。本期文章要要介紹的,就是先奴什之前,朱紋峰系列第二階段的最后一款產(chǎn)品,朱紋峰競。
朱紋峰競于1987年上市,距今已有超過30年的歷史了。與目前在二手并繼竿市場上依然炙手可熱的先奴什相比,朱紋峰競幾乎無人問津,它的關(guān)注度甚至還遠不如第一階段的三款“絲襪”。不可否認,“顏值”對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影響很大。朱紋峰競既沒有先奴什的仿竹涂裝,也沒有“絲襪”的風騷外表,加之它的會裸露竿節(jié)間隙的印龍繼設計,其外表真的非常吃虧。
我與朱紋峰競結(jié)緣純屬偶然。2017年年底,我在瘋狂尋找擁有絕佳中魚手感的竿子的過程中遇到一位北京的玩家,在15尺以內(nèi)(包含15尺)的碳素并繼竿玩家當中,他令我仰視。按照他的說法,競是12尺大鯽魚竿中僅次于“神竿”幻世峰的幾款“第二檔”竿子中的一款,在他心里,幻世峰能得95分,競可以得90分,一代名竿老普天元只能得75分。
最終,我買下了這款竿子。
競的漆水和做工還是不錯的,雖然比不上先奴什精細,但這么老的竿子,到我手上也沒發(fā)現(xiàn)明顯的漆水問題??梢钥吹?,競上面還保留著朱紋峰標志性的網(wǎng)紋設計。
競采用了印龍繼的竿梢,中短尺上面只有小一節(jié)是這種設計,長尺上面則是小一小二兩節(jié)。這種設計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把釣竿做得更纖細,但也有釣友認為這會影響竿子過節(jié)的順暢度。我自己的感覺是,順暢度似乎沒受什么影響,至少沒有釣友們想象得那么明顯,但印龍繼插拔多了會有磨損。目前,我的這支競12尺,小一節(jié)的印龍繼完全可以插進小二節(jié),甚至感覺還不夠緊。手上有并繼竿掛的釣友,不難發(fā)現(xiàn)竿掛的節(jié)與節(jié)之間有很大一段間隙,這也是為插拔磨損特意預留的,而非做工上的瑕疵。
朱紋峰飛奴什
競的握把是傳統(tǒng)的棉線握把,對此我是非常喜歡的。雖然目前禧瑪諾比較喜歡用復合材料的網(wǎng)紋握把,但我個人認為這主要是為了降低成本。網(wǎng)紋手把比較磨手,與棉線握把相比唯一的優(yōu)勢是防水性能好。在日本,很多日本釣手以舟釣的方式釣日本鯽魚,這種釣法更容易接觸到水,棉線握把弄濕后很難快速變干。我看過很多從日本過來的二手并繼竿,手把都涂有清漆,我想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水。而國人主要以岸釣為主,棉線握把用起來更為舒適。
競的竿梢不帶轉(zhuǎn)環(huán),而是采用樸實無華但更為可靠的小辮繩,耐磨性很好。我手上的競12尺,外觀上看使用次數(shù)相當多,但小辮繩并沒有起毛,質(zhì)量比起伽馬卡茲要好,我之前的那支95成新的幻世峰,辮梢就非常容易磨損。
朱紋峰競也是一款全尺寸的并繼竿,尺寸從9尺到24尺都有。從釣竿參數(shù)表上看,這款竿子元徑不大,自重卻不輕,拿15尺為例,其元徑為9.6毫米 ,自重卻達到了100克。我們不妨拿禧瑪諾目前的旗艦竿普天元獨步做對比:12尺獨步的元徑是10毫米,18尺獨步的重量是102克,朱紋峰競相當于,只有12尺竿的元徑,卻有18尺竿的重量。從參數(shù)不難看出,這是一款細身肉厚型的竿子,對國內(nèi)釣友來說,15尺以上似乎都是不明智的選擇。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有足夠的水深和合適的魚情,哪怕是21尺的競,也是可以玩玩的。
競12尺到手后,我用它釣過幾場小鯽魚和大鯽魚??偟膩碚f,它是一支讓我感到驚喜的竿子。為了找尋銷魂的手感,我試用過很多并繼竿,絕大多數(shù)都不是很令我滿意,朱紋峰競卻給了我想要的感覺,大鯽魚中鉤后傳到手心的“噔噔”感很強,這與伽馬卡茲的飛翔天很像,并且比后者更強烈。
我同時比較過12尺飛翔天和競的釣魚手感,雖然很多玩家對飛翔天12尺認可度較高,但我可以肯定地說,釣大鯽魚,朱紋峰競要更過癮。競屬于肉厚耐用型竿,調(diào)性為本偏先,硬度為7左右,它雖然是名副其實的大鯽魚竿,但在釣小鯽魚時,也能讓釣者感到持感適中,刺魚犀利,硬度較高但并不生硬,飛魚很利索,感覺很舒適,釣1兩以上的鯽魚也有不錯的“噔噔”感,只是這種感覺只有幾下,魚很快就被飛出水面。
朱紋峰競12尺在我眼里是一款經(jīng)典的大鯽魚竿,其彈性在禧瑪諾朱紋峰系列當中首屈一指。借用一段資深玩家的評論(這也是我的感受)來做給它個總結(jié)吧:競12尺本偏先調(diào)一點,硬度中等偏硬一點,彈性出眾。競竿梢部分采用“印籠繼”,營造了小錐度、細元徑,造成競拋竿指向性較好,視覺感受頗佳。競沒有想象中那么重頭,持感不錯。使用中,競的清晰度在朱紋峰中屬于頂級,彈性韌性均有不錯表現(xiàn),腰力充沛。和同為“印籠繼”的飛奴什相比,競的先徑更細,敏銳度更高,更強調(diào)彈性。和本造相比,競比本造軟一點點,竿梢刺魚敏銳程度勝過本造,腰身力道比本造稍小,重頭感不如本造明顯,用競來釣大鯽魚可以很舒適。以現(xiàn)在競在國內(nèi)二手市場的價格看,其性價比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