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侃
什么叫通感?通感是一種修辭方法,是在描寫客觀事物時,把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彼此轉換。本來是看見的,仿佛成了聽見的;本來是嗅聞到的,變成了觸碰所得。這樣的寫作手法,不僅能使常見的物事變得新奇、傳神,還能細膩地展示作者內(nèi)心別樣的感受,表達作者獨特的體悟。散文家朱自清《荷塘月色》中那句“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便是嗅覺聽覺互通的典范。
這篇短文同樣采用了大量的通感手法,而且運用得非常成功。作為合唱團中的一員,在參與表演的同時,可以真切細致地觀察這一演唱節(jié)目的進程、效果,體會其美妙。在眾人的期待中,與其他合唱團員一樣,作者沉醉于純情的歌唱中。忽然,從喉嚨里發(fā)出的已不再是以往普通的一個個音符,而是像嫩芽,像幼苗,像小花。在整支合唱曲中,領唱者的聲音是那樣的高亢悅耳,能喚醒“原先沉睡的夢想”,讓你“情不自禁地產(chǎn)生追隨的愿望”,每個合唱團員的聲音則像依附于枝干上的“舒服的、干凈的小葉子”,表達著安靜、愉悅、美好和青春……顯然,此時作者已不只是在描寫這一次合唱了,而是在寫心靈被音樂喚醒,被美好事物撫慰,被美妙世界感動。淹沒在歌聲中,也淹沒在無邊的快樂和熾熱的向往里。
反復閱讀這篇短文,你會感覺作者運用通感手法,既恰當又嫻熟。好像唯有這樣的修辭手法,才能恰到好處、淋漓盡致地描述這個場景、這份感受,才能提升全文的主題。由此可知,學會通感這一修辭手法,對寫好這類以景寫情的作文,是多么的有用。即便剛運用這一手法時,我們或許做不到得心應手,但體會各種不同感覺之間的互通,試著把它們寫出來,你會有一種獨特的體驗。抒寫心靈的方式有很多,通感之法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