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華麗 劉德福
在小學數學老師授課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圓周率是如何產生的?為什么跑步比賽追上第二名后自己還是第二名?為何要假設X方程式?等等相關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用數學的知識來解釋會讓學生一頭霧水,相反用實際案例具體化會讓學生更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由此可見,數學模型思想對于老師授課講解和學生理解都能夠更加容易,學生的問題用模型思想來分析迎刃而解。
除此外,數學知識更多的是考驗學生的邏輯能力,在數字和應用題的背后都是一個個實實在在的計算方法,這些方法在記憶和理解起來都容易弄混,而學生即便是會了一些例題后,題干一變動、問題有所調整,學生仍然缺少舉一反三的能力,這就是為何要用數學模型思想來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消化,掌握數學知識不能夠單純依靠死記硬背,充分利用生活案例具體化可以幫助到學生調整數學思維和邏輯思考能力。
數學模型思維的建立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的任務。首先離不開學生的充分想象力,在接觸小學知識圓周率的時候,這是一個非常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數學老師從祖沖之發(fā)現圓周率的故事開始講起,很難能夠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圓周率。同樣,我們知道這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是介紹圓形的計算方法,不如從圓形的應用開始講起。將知識具體化,找到生活中存在的圓形事物,如:企業(yè)的logo、杯子口、水井蓋等事物。然后用圓規(guī)等教學工具進行圓的繪畫,將直徑、半徑、圓心等名詞對照著實物進行理解,這樣的方法便于學生更好的聯(lián)想記憶,更容易理解圓周率這一常用的數值的作用是可以計算出圓形的面積和周長,在圓形跑道、制作手工方面都有相關的應用。
再者,簡便算法的運用量化。在小學的教學中會學到“正”字計數法,學生就提問為不用數字直接寫,要用漢字來代替的問題。對于這個問題,老師可以模擬一場投票計數,讓不同的學生進行記票,最后讓他們說說自己的感悟,哪一種方法會更便捷且不容易出錯,這種具體化的方法是靠著講課很難達到的效果,一定需要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數學模型思維的建立開發(fā)學生潛在的思考能力,最終把知識點牢牢掌握并應用于生活中,學以致用是數學模型思維建立的最終目的,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數學知識對于生活的作用,數學知識是無處不在的科學。
傳統(tǒng)的數學授課模式會讓學生產生厭惡的情緒,往往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練習題不會做的情況。而數學模型思維能夠減輕學生的壓力,降低題海戰(zhàn)術帶來的困惑,真正領悟到數學知識后就不需要大量的基礎性習題的練習。當老師再提到三角形的時候,同學會立刻聯(lián)想到當天學習如何計算紅領巾的面積,提到打折的時候就能夠聯(lián)想到超市商品打折的計算方式等等問題迎刃而解。
小學生正處于充滿想象力的年紀,對于生活的一切都充滿著好奇和疑問,而小學數學這門基礎性知識能夠幫助學生認識世界,將數學知識具體化有助于解答學生的疑問,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相反,大量的作業(yè)和習題只會讓學生覺得數學真正的作用是在考試時,這與生活沒有太多的關聯(lián),一旦這樣的思想產生就會對學生造成深遠的影響。數學模型思維幫助的是給學生充分的想象力,把他們在生活中發(fā)現的問題找出來用數學知識解答,比如:簡便算法的應用,追及問題,雞兔問題等數學知識是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真實的例子,一旦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將數學知識引出來,為學生進行講解,這樣的數學模型思維對于學生和老師來講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模型思想主要展現出數學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用數學的知識來解答,把數學知識點更加的具體化,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進一步深入了解數學知識對于生活的作用,而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模型思想本身就是具有實踐性質的教育模式,對于充分開發(fā)學生大腦的聯(lián)想力和總結、分析能力都有不錯的效果。但是在推進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模型思想的過程中,數學老師應注意不要過于牽強的將事物與知識點相融合,一定要找一些更加實用普遍的數學模型來作為案例進行研究,找到事物與知識點的本質聯(lián)系,通過分析、觀察、研究來為學生進行對比講解,最終會取得良好的授課效果,深受學生的歡迎。
【參考文獻】
[1] 王吉鵬.關注數學建模 重視模型思想——解讀《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模型思想[J].遼寧教育,2012(17).
[2] 劉勛達.小學數學模型思想及培養(yǎng)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3] 郭霞.在小學階段進行數學建模的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