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蘭輝
智能電子科技的發(fā)展日新月異,使得“微閱讀”大行其道,大學生手中的閱讀載體也由原先的書本變成了電子書、手機等各類電子設備。不過相對而言,“微閱讀”的內容偏碎片化、大眾化和娛樂化,經典著作往往是不起眼的“配角”,閱讀主體往往更在乎獲得輕松的愉悅感,普遍缺乏理性的思考,所以有人以此認為“微閱讀”是一種敗壞閱讀風氣的閱讀[1]。
“微閱讀”時代的到來,也對高校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圖書館應當采取多種有效手段,多方位加強對大學生“微閱讀”的引導,有效開展經典閱讀,提高閱讀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幫助大學生提升閱讀的素養(yǎng),使其發(fā)展更全面,成長更健康。
手機的普及使大學生逐漸形成“微閱讀”這種全新的閱讀方式,不過由于“微閱讀”涉及的信息資源十分龐大,作為閱讀主體,大學生往往處于被動選擇的角色,閱讀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受制于閱讀終端特點,閱讀主體無法像對傳統(tǒng)讀物那樣長時間深入研讀,更多的表現(xiàn)為快餐式閱讀,瀏覽式、隨意性、跳躍性、碎片化的閱讀特征突出[2]?!拔㈤喿x”閱讀頻次最高的內容主要是新聞資訊、娛樂資訊、網絡小說、聊天交友和微博微信等等,總的來說信息比較雜,而且真?zhèn)坞y辨。閱讀者主要是為了打發(fā)時間,娛樂消遣。因此,對大學生來說,“微閱讀”是一種淺層資閱讀,不利于大學生閱讀經典著作,對提升人文素養(yǎng)的作用非常有限,正緣于此,需要對大學生的“微閱讀”加強科學引導。
大學生群體的閱讀愛好特點鮮明,像言情類、傳記類、武俠類、文娛類的書籍雜志和專業(yè)刊物等都是大學生主要涉獵的領域,不過大學生普遍存在閱讀缺乏計劃性,隨意性較強的問題。另外,娛樂消遣成為大學生閱讀的最大動機[3],與之相對比的是,大學生對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優(yōu)秀經典著作的閱讀率明顯偏低。某機構曾經對某重點大學的學生做過隨機調查,在受訪的86名學生中,完整讀過四大名著的僅有4人,比例之低驚人,大學生對經典著作的疏離,令人擔憂[4]。需要指出的是,大學生獲知經典著作的相關內容并不是通過對原著文本的研讀,而是主要通過讀圖、看影視劇等快餐式的閱讀方式獲得的。這對大學生全面把握經典著作的主題內涵是極為不利的。
此外,大學生學習的“功利化”因素也制約了他們對于經典著作的閱讀,因為認為與畢業(yè)的關聯(lián)度不高,大學生寧愿把時間更多地花在考證考級上面,而在閱讀經典著作方面花費的時間嚴重不足。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也極容易受到外部不良信息的干擾和侵蝕,而恰恰“微閱讀”的內容信息來源良莠不齊,所以非常有必要加強對大學生“微閱讀”的引導。引導不能只有口號,更要有具體的實際行動,編制符合高校實際情況的必讀書目極為重要。大學圖書館是高校最主要的信息和知識中心,指導大學生閱讀責無旁貸。
與此同時,必讀書目的編制不能只流于形式,僅停留于編制這個動作,更要制定切實有效的考核辦法,把經典閱讀明確寫進各專業(yè)學生的學業(yè)目標,以確保真正將必讀書目落實,這方面的工作可以聯(lián)合教務處等職能部門進行。唯有制度的保障,才能使經典閱讀的引導既有說服力,更有約束力,才能真正提高大家對經典閱讀重要性的認識,借助優(yōu)秀的作品,促使大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顯著提升。如陜西師范大學將必讀書目考核學分制[5],按階梯劃分,不同閱讀量得到不同學分,完成出色者還可頒發(fā)相關的證書和證明,這樣必讀書目的落實無疑會更加有效。
現(xiàn)在,移動數(shù)字圖書館的開通在全國很多高校都很普遍,不過具體到功能,大都還停留于提供普通的線上讀者服務,比如查詢借閱信息、預約書刊、續(xù)借書刊、移動OPAC等,但很少有開通帶有引導性的推薦功能的,其實要利用移動圖書館引導大學生經典閱讀,這方面的功能模塊尤其需要得到強化和完善。移動圖書館要根據“微閱讀”的特點,有序化組織海量信息資源,對經典著作的數(shù)字化信息要重組優(yōu)化,從而保證把優(yōu)質閱讀資源提供給大學生,使他們的閱讀素養(yǎng)不斷得以提高。
(1)要充分利用移動圖書館的推薦功能模塊,比如“信息推送”、“熱門書推薦”等,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將本校大學生的必讀書目加以落實。通守數(shù)字化處理經典閱讀的必讀書目,加以信息重組,設置經典書目的“名家導讀”、“精彩篇章”、“全文閱讀”等鏈接,從而適應大學生不同階段、不同場合的閱讀需求,這樣,即便是在碎片時間段,大學生也可以輕松用來閱讀經典著作。
(2)要充分發(fā)揮經典著作討論區(qū)的閱讀交流功能。讀書的興趣很多都是來源于他人的分享,大學的移動圖書館要高度重視讀者之間交流與互動的重要性,應當盡可能開辟討論交流區(qū),方便大學生讀者分享和交流自身閱讀過程中的喜怒哀樂,同時也可以隨時查看到其他大學生讀者對書的點評,這種線上交流的方式易于被接受,同時也能激發(fā)大家閱讀經典的熱情,在閱讀經典時更具主動性。
要促進大學生讀者的溝通和交流,大學圖書館開通官方微信和微博很有必要,還應組建一個團隊加以日常維護,提供信息支撐。大學圖書館的雙微平臺在做好日常動態(tài)發(fā)布的同時,做好大學生經典閱讀的推動工作是重中之重。
(1)雙微進行專題講座直播。舉辦經典閱讀專題講座,不失為推動經典閱讀的一項好活動,為了讓講座的傳播面更廣、影響力更大,應當通過微博、微信對活動進行現(xiàn)場播報,播報的內容除了分享主講人的個性講解,聽眾的交流發(fā)言,還要密切關注微博和微信粉絲的互動交流,為沒有到達現(xiàn)場的大學生讀者提供更多參與討論、提問、點評的機會,把經典閱讀專題講座辦得更具參與性,實現(xiàn)影響力最大化。
(2)定期發(fā)起經典閱讀討論。要緊密結合本校大學生的必讀書目,提前計劃,利用移動圖書館相關討論區(qū),以及微博、微信載體,定期組織線上討論,將經典閱讀的推薦工作營造成“熱點”,吸引更多大學生讀者的關注和參與??梢越枇Πl(fā)力,借助社會熱點,比如“莫言熱”等,發(fā)布相應的話題,巧妙地將大學生讀者帶入某部經典作品的互動交流,通過微博討論的熱點化,吸引更多的大學生讀者閱讀經典著作。
據相關調查分析顯示,紙質閱讀能夠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和閱讀質量[6]。雖然在便捷性上面,相比“微閱讀”,大學圖書館明顯吃虧,但可以在線下的舒適性、讀書氛圍的營造方面做足文章。比如,大學圖書館可以開設經典閱讀室,可以不斷豐富這些經典著作的館藏資源。同時將室內的閱讀環(huán)境設置得更加舒適、悠閑。比如布置一些沙發(fā)、茶幾等,為大學生讀者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積極的交流氛圍。這方面國家圖書館經典名著閱覽區(qū)的成功經驗可供我們借鑒[7]。當讀書成為享受,那么經典閱讀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與此同時,大學圖書館還應做好科學指導的服務,可以配備專門的學科館員,加大導讀力度。導讀的重點是讓大學生讀者重視作品內容、思想和意義,提高大學生對經典閱讀的重視。
主題征文。圍繞經典閱讀主題,高校圖書館應設計常年化、制度化的征文活動,形成周期效應,維持經典閱讀的熱度。主題征文可充分整合線上、線下傳播渠道進行發(fā)起和宣傳,邀請專業(yè)評委,對來稿內容作出公正、公平地評審,及時發(fā)布獲獎名單。優(yōu)秀的征文獲獎之后可以附上評委的點評,印刷成冊,置于經典閱讀室,同時線上應發(fā)布電子版,讓吸引更多的大學生關注并加入到經典閱讀的隊伍中來。
誦讀活動。大學圖書館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硬件設施條件,為開展誦讀活動提供優(yōu)質的場所,保障誦讀活動的定期開展。圖書館可以結合大學生群體的興趣愛好,有意識地牽頭組成各經典著作閱讀小組,讓大家“對號入座”,交流閱讀經驗,并且提供師資支持,對大家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疑難問題及時解答。選擇時機開展誦讀演講比賽等活動,通過誦讀提升大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熱情。
專題講座。在推廣經典書目的過程中,專題講座也是很有效的一種方式。因為很多經典著作年代久遠,無論是內容還是時代背景都與現(xiàn)代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對大學生讀者來說,理解和領悟起來還是有相當?shù)碾y度,而定期開辦經典閱讀的專題講座,聘請專家、學者、名人來校指導,逐漸形成品牌優(yōu)勢,產生持久的號召力和影響力,促動更多大學生熱愛經典閱讀。
大學圖書館在推廣經典閱讀的過程中,不僅要編制科學的必讀書目,更要通過制度保障,開展全方位的活動來不斷提升引導的有效性、針對性,唯有些,方能將經典閱讀的推廣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