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繁榮小學 高迎芳
概括文章信息是提高小學生語文能力的好方法,通過概括,學生能簡明扼要地掌握文章中的內容梗概,從文章中提取濃縮信息,感受文章主旨。在小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學生精讀文章的前提下鼓勵學生展開概括活動,這樣能讓學生逐步形成能力遷移,掌握如何在閱讀的過程中提取文章中的重要內容,這對于學生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幫助。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文章的標題進行概括,文章的標題往往是文眼所在,通過文章標題能讓讀者快速了解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知道其風格特點。教師可以圍繞文章標題設定一些問題,讓學生圍繞題目思考文章的內容,探究文章的主旨。
例如在學習《只揀兒童多處行》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分析一下文章的題目,看看能從中獲取一些怎樣的信息。教師啟發(fā)學生先嘗試看看通過標題能知道些什么,又有哪些信息是有疑問的。學生首先提出:標題展現(xiàn)的是作者的一個決定,那就是要挑選兒童多的地方走。但是還有一些信息是題目里并未明確表達的,如作者為何要決定挑選兒童多的地方走?在做什么事時要挑選兒童多的地方走?行走時作者的心情如何?會看到一些怎樣的事物?教師此時告訴學生:這就是題目的隱藏信息,而這些信息也十分重要,需要學生在閱讀全文時嘗試將其提取出來。此外,教師還告訴學生這個標題實際上取自一首詩歌,讓學生思考從中能獲取什么信息。學生提出:這樣或許能感受到作者的行文風格,作者行文必然典雅,因此才會將詩句作為題目。通過一個簡短的題目,學生便獲取了不少信息,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內容,了解了閱讀時需要注意的方向,也了解了作者的行文風格。
文章的標題是文章的核心,是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重點打磨之處。教師在進行新課教學之初,需要引領學生針對文章標題進行挖掘分析,最大限度地領會文章的內涵。當然,文章標題的擬定并無固定模式,作者會根據(jù)自己的行文特點自由擬定。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探究文章的題目感受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對文本有初步的認知。
語文教學重在把握關鍵詞句。我們語文教師是否能夠指導學生針對文本找出關鍵,從而有效挖掘其內涵,直接關系到語文教學的效率。一篇文章,教師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文章關鍵語句進行概括,也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異常重要。文章的關鍵語句一般來說都是文章的開頭或結尾,古人向來有“開門見山”和“曲終奏雅”的傳統(tǒng),因此,把握文章的首尾部分能很好地感受作者的思想觀點,體會到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除此之外,文章中的一些過渡性的語句也很關鍵,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嘗試從中提取信息。
例如在閱讀《滴水穿石的啟示》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閱讀文章的首尾部分,探究能從中獲取什么關鍵信息。學生首先閱讀文章的開頭,發(fā)現(xiàn)其提出了水滴石穿的一個特殊現(xiàn)象,于是預測下文必然要解釋該現(xiàn)象的形成原因。在閱讀文章結尾部分時,學生發(fā)現(xiàn)作者提出了一個觀點,那就是闡述水滴石穿能給人帶來教育意義,這樣學生便能推測出文章必然由事及人,從水滴石穿的現(xiàn)象講到了對于做人的啟迪。教師提醒學生嘗試從中揣摩作者的情感和態(tài)度,有學生提出作者是一個善于反思的人,因此才會從自然界的現(xiàn)象延伸到對于人生的啟迪,這種思考態(tài)度其實也是十分重要的,而文章的結尾處也明確地表達了作者的看法,作者認為做事情一定要持之以恒。由此學生準確地從文章的關鍵詞句中獲取了信息,把握住了文章的中心,并體會到了作者的思想。
在鼓勵學生把握文章關鍵詞句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從中提取出和文章主旨有關的信息,這樣也可以利用文章閱讀將人文主義教育融合進去,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升華自己的語文能力,感悟人文素養(yǎng),這不僅有益于學生語言感悟水平的提高,更對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語文教學不能游離于思想教育之外,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無不是遴選了文質兼美的美文佳作,我們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語言訓練時,還可以提醒學生注意文章的文體特點,嘗試在文章中提取一些能夠展現(xiàn)文體特點的詞句,這對于輔助理解文章的思想和主旨也有一定的幫助。
以《愛如茉莉》這篇文章為例,這篇文章的文體是記敘文,其行文特點是善于展現(xiàn)情節(jié)的變化和人物心理的變動,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便著重提取其中若干展現(xiàn)人物心理的詞句,讓學生通過分析這些詞句理解文章的主旨。如當爸爸得知媽媽生病后,“他直奔到醫(yī)院”,從“直奔”中能看出爸爸當時焦急的狀態(tài),展現(xiàn)出爸爸和媽媽之間的關系十分親密,爸爸極在乎媽媽的身體情況。此外,從“睡眼朦朧、躡手躡腳、憔悴、布滿血絲”等詞語中也能看出爸爸對媽媽的愛。還有一些詞句,看似和人物心理無關,但是如果細細分析,就能發(fā)現(xiàn)其中千絲萬縷的關系。如“初升的陽光從窗外悄悄地探了進來”中的“探”字展現(xiàn)出了擬人的狀態(tài),這也展現(xiàn)出了親切感。通過分析學生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很好地展現(xiàn)出了父母之間的親情。
不同文體的作品語言表現(xiàn)手法會有所不同,說明文往往簡單扼要、清晰明了;說理文往往寓意深刻、耐人尋味;記敘文往往會讓人覺得富有情感,能展現(xiàn)情節(jié)的變化和人物心理活動的轉變。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概括文章主旨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嘗試在突出主旨的基礎上把握關鍵詞句,這樣才能更好地體會文章的思想主旨。
由于小學生概括能力有限,因此在概括文章時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如顧此失彼,不能整體掌握;又如語言冗長,不能言簡意賅地表達。這些問題對小學生來說是正常不過的,我們教師對此要持寬容的心態(tài)。在訓練的過程中,要不厭其煩地對學生進行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進行遷移性訓練,讓學生從文章的標題、關鍵性語句處得到信息,在兼顧文體特點的基礎上提取有用信息,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語文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