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qū)紅旗小學 劉 睿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閱讀是發(fā)展學生語言的最佳途徑,甚至可以說閱讀量的大小直接決定著學生語言儲存量的多少。標準中還有這樣一段話:“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學生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奔热粫喿x已經(jīng)被提到了如此重要的程度,那么我們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更應該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教給學生閱讀書籍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閱讀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chǔ)。對于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來說,受到學生識字量的制約,學生在閱讀書籍方面就顯得十分吃力。學生的閱讀興趣普遍不高,但不打好基礎(chǔ),又如何讓學生在高年級時突兀地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呢?所以閱讀要從低年級開始。既然要多讀書,那到底什么樣的書籍才適合小學低段學生讀呢?該怎么讀呢?讀的時候又要注意哪些問題?這都是要思考、探索和研究的。下面我就這些問題來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
課外書籍的選擇直接影響著學生持續(xù)閱讀的興趣和質(zhì)量。對于低年級學生在課外書籍內(nèi)容的選擇,我們應該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個性差異和興趣愛好來選擇合適兒童成長發(fā)展需要的有益作品。
在書籍形式的選擇上,我們根據(jù)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形象思維占主導優(yōu)勢的特點,推薦學生選擇繪本圖書。學生在閱讀中可以借助多彩生動的畫面來幫助大腦形成書籍中故事的內(nèi)容,例如可以閱讀《愛心樹》《猜猜我有多愛你》《我爸爸》等這些經(jīng)典繪本圖書。這些圖書有鮮艷多彩的圖畫和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符合這一年齡階段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理解能力,他們完全能從中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去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和教育意義,從而對閱讀產(chǎn)生強烈的依賴感和持久的閱讀興趣。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大多集中在六到八歲之間,他們的識字量儲備并不豐富,繪本書籍的數(shù)量也有一定的局限,這時我們就可以考慮借助漢語拼音來打破書籍種類單一的情況。注音版書籍可以讓我們把教學內(nèi)容與課外書籍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學生能借助拼音進行同類主題內(nèi)容書籍的閱讀,讓課內(nèi)外閱讀達到高度統(tǒng)一,這樣學生不但產(chǎn)生了強烈的求知欲,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識字量增加了,認知和理解水平也提高了。比如,在學習《姓氏歌》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就推薦學生找到注音版《百家姓》進行閱讀,多數(shù)學生都能借助拼音自主閱讀全文,讀完后,興趣大增,把所有認識的人的姓氏都找了個遍,而且還認識了解了許多沒聽說過的姓氏。短短幾天,學生們的閱讀興趣大增,閱讀書籍的種類也涉獵廣泛了,看完《百家姓》,又找來《中華成語故事》《寓言故事》《三字經(jīng)》等注音書籍閱讀。
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學生選擇的書籍多了,但沒有掌握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也是盲目低效的閱讀。因為閱讀方法是幫助我們達成閱讀目標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低年級學生。
拿到一本書后,首先告訴學生不要急于看內(nèi)容,而是要先看看書的封面、書名、作者等信息,然后再讀文字看圖畫,圖畫是輔助文字,是書籍內(nèi)容的再現(xiàn)與具化,它使文章的內(nèi)容變得更加生動,可以使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
其次,要按照文章的編排順序來讀,盡量不要跳讀。每本書、每篇文章都有它一定的內(nèi)在邏輯聯(lián)系,在原本就簡單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中跳讀,收獲的只有一知半解。對于處于閱讀起步階段的低年級學生來說,我們應該從開始就培養(yǎng)他們認真、仔細閱讀的好習慣。當然,這里說的跳讀是指略讀,如果能看圖猜到故事內(nèi)容,那也是可以跳讀的,只是在語言材料的豐富性上處于一種弱勢。
再次,在閱讀方式上,讓學生可以和大人一起讀、和同學一起讀。低年級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不長,注意力不集中,讀書速度慢,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教給他們用手指著文字出聲讀,采用調(diào)動學生身體各個器官的方式,會大大提高他們的閱讀效率。
接著,把在閱讀中遇到的新字好詞佳句摘抄在積累本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將自己閱讀中積累的語言材料以各種形式展示給同伴。這樣使學生們不但從自主閱讀中收獲豐富,還能將閱讀成果的運用范圍擴大。
最后,繪本圖書和注音圖書的內(nèi)容篇幅一般不長,這對于處在記憶黃金時期的低年級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必要讓他們熟讀成誦的。尤其是經(jīng)典名篇,這些文章中要么包含了一個哲理,例如《孔融讓梨》《驚弓之鳥》等,要么有耐人品味的好詞佳句,如《三字經(jīng)》《唐詩三百首》等。如果能讓其熟讀成誦,就可以為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材料,讓學生的記憶倉庫存放更多更豐富的精神食糧。在閱讀完每本課外書籍過后,學生之間還應該有一個交流和討論,交流、討論可以彌補學生閱讀中的不足,加深對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提高閱讀材料的運用價值。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學生的智力生活僅局限于教科書,如果他做完了功課就覺得任務已經(jīng)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別愛好的科學的?!笨梢娬n外閱讀是學生發(fā)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也是語文教學的延伸和有力補充,它和課內(nèi)閱讀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小學低年級閱讀過程中,我們要指導好學生的課外閱讀,盡量幫助學生掃除閱讀障礙,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從而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認知,豐富他們的閱讀體驗,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鍛煉他們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