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太倉市浮橋鎮(zhèn)時思小學 周月琴
如我在教學《二泉映月》一課時,讓學生課后搜集有關阿炳的資料,課上我先提問:《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曲子,你們知道是誰創(chuàng)作的嗎?引入文章的主人公阿炳,接著我又追問:你對阿炳有些什么了解呢?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有的說,阿炳是一位二胡藝術家,有的說阿炳的生活很悲慘,他眼睛看不見,是一個盲人,4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21歲患上眼疾,到34歲時,他的眼睛已經(jīng)完全失明,被道觀里趕出,在街上流浪,靠賣藝度日……通過交流,學生了解了阿炳“母親被逼而死”“父子不能相認”“兄弟無情”“社會不公”“生活凄慘”等不幸的遭遇。最后我告訴學生阿炳一生創(chuàng)作了許多曲子,他是個苦難的人,是一位民間音樂家,也是一位盲人音樂家。他的《二泉映月》代表了阿炳的最高水平,你們想聽嗎?在這樣的情景中,我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全場屏息靜氣悉心聆聽。隨著旋律的升騰跌宕,學生們用心去感受的時候,他們仿佛聽到了阿炳的苦難、凄涼、與命運的抗爭和對親人的懷念。阿炳這位民間藝人為什么能夠創(chuàng)作出這樣動人的音樂呢?帶著這樣的問題讓我們?nèi)プx課文。這時,通過教師的情,語言的感,學生已經(jīng)深深地被曲子打動,有的甚至流下了激動的淚水,情已充滿課堂。
教學當中的“感情”對教與學雙邊活動至關重要,有了它,學生才能進入課文的角色。整節(jié)課堂的教學,教師應創(chuàng)設情境,促使學生產(chǎn)生對知識的強烈要求,融入課文的教學中?!洞蠼Pl(wèi)戰(zhàn)》這篇課文通過對具體語言材料的閱讀賞析,學習人民子弟兵面對洪水的肆虐、咆哮,為了保衛(wèi)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F(xiàn)代的學生對洪水的危害了解很少,他們體會不到洪水的可怕,我在上課時先播放一段洪水的錄像,當看到肆虐的洪水波濤滾滾,一座座房屋倒塌,人民的生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同時也感受到洪水的兇猛、肆虐,然后再體會在這么危險的情況下人民子弟兵是怎樣去救群眾、去保大堤的。課文學習后我播放歌曲《為了誰》的MTV,抓住學生的心,激起學生的情感,喚起他們探究的欲望?!澳喟凸鼭M褲腿,汗水濕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動人的曲調(diào)在教室里回蕩,使學生心靈受到震撼,學生進入情境,走向文本,對英雄的贊美之情不予言表,在此進行課堂練筆,水到渠成,表達了對子弟兵的敬佩之情,也潛移默化地提高了他們的寫作水平。
課堂上,不應該是教師一味地講授知識,知識的傳授,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于孩子的一切!讓他們?nèi)ンw驗、去感悟,去探索,展示自己的魅力!我的語文課上,注重課外知識的積累,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資料,都是讓學生自己通過課外書、網(wǎng)絡、社會實踐等多種途徑搜集來的。他們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小組內(nèi)展示給大家,小組之間再互相補充,這樣,學生在課外收集到了大量的資料,豐富了他們的知識儲備,學生在課上也充分地展示了自己,找到了自身的價值,找到了自信心?!短O果里的五角星》一課生動有趣,寫的是從橫切蘋果中看到“五角星”并從中得到啟示:創(chuàng)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guī)的思維方式。在教學課文時我讓學生回家自己用不同的方式去切蘋果,然后在課上小組交流自己動手切蘋果看到的現(xiàn)象,學生動手探究的課堂會異常精彩。同學們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將課文的學習引入高潮,引向深入,潛移默化地明白了創(chuàng)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guī)的思維方式。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教學《我們愛你啊,中國》一課時,總覺得這篇課文描寫得太美了,如何讓我們的孩子去體驗作者熱愛自己祖國的情感呢?首先我通過錄像展示祖國壯麗的山河、豐富的物產(chǎn)、多樣的民族、悠久的歷史,而后,我引導孩子說說祖國優(yōu)美的景色,把自己的家鄉(xiāng)介紹給大家,我們班的孩子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介紹家鄉(xiāng)時,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祖國無比的熱愛之情……接著,讓孩子們進行創(chuàng)作,根據(jù)課文的句式進行仿寫練習,將他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進一步升華。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鄉(xiāng)下孩子》是一首非常美麗的兒童詩?!巴谝换@野菜,撐圓了小豬的肚皮;逮一串小魚,樂壞了饞嘴的貓咪……”我?guī)е⒆臃磸偷乩首x,細細地品味,野菜、小豬、小魚、貓咪都是鄉(xiāng)下孩子熟悉的,也充滿著童真童趣,孩子們非常喜歡這種朗朗上口的小詩!于是,我引導孩子,鄉(xiāng)下孩子還會做些什么?學生踴躍舉手發(fā)言,最后,讓學生拿起手中的筆,做一回小詩人,孩子們在我的引導下,一句句稚嫩的詩句躍然紙上。
(3)把人家的文章變成自己的文章
教學《狐貍和烏鴉》一課時我設計了創(chuàng)新目標:引導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不同的問題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尋找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的欲望與志向。孩子的想象力及創(chuàng)造力是很豐富的,對課文內(nèi)容之后的故事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我設計了研究性作業(yè):你認為下次烏鴉嘴里的肉還會被騙走嗎?你想對烏鴉說些什么呢?你們想不想來續(xù)編課文故事,當一名小作家?”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及創(chuàng)造力被極大地激發(fā),對課文內(nèi)容之后的故事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在感悟課文的同時也感悟了生活,使學生懂得不要被甜言蜜語蒙騙,要看清別人的真面目。而且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敢于自我表現(xiàn)、堅持己見、積極樂觀的良好品質(zhì)與心態(tài)。雖然二年級學生的寫作的語句是那么的稚嫩,然而這是孩子自己的語言,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了對生活的理解,對世界的認識,表達出自己獨特的感悟。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面對新的課程改革,面對學生與家長們的期望,我認為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個“充滿情感的課堂”,實現(xiàn)與孩子的溝通,展現(xiàn)給孩子一個真實的“我”;給孩子一個“自由開放的課堂”,讓孩子盡情地展示自己,讓孩子去體驗美的享受。我想,這樣的語文課才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