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新城實驗小學,浙江 杭州 31000)
思維導圖,又稱心智圖或者思維結構圖。它由英國知名的心理學家托尼巴贊提出,在上個世紀90年代傳入我國,在學界的漫長探討和應用嘗試中,它出色的應用價值得到了眾多人的肯定。將其應用到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中,用來活躍兒童的思維,構建系統(tǒng)而完整的思維結構,提升教學質量勢在必行。以下筆者將結合具體的案例做經(jīng)驗之談。
在寫作文章的過程中,列出作文的提綱可以說是重要的起始環(huán)節(jié)。寫作的提綱是作文寫作中構思階段的產(chǎn)物,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以抽象性思維推理和概括為基礎。一篇佳作,在寫作前需要對文章的提綱進行多次修正,而一份完整的寫作提綱,則需要從審清題目、確定中心和材料篩選三個方面入手。傳統(tǒng)的寫作提綱撰寫,雖然是結構足夠簡單,但是依舊是以大部分文字敘述為依托,所以抽象性依舊很強。而這對思維處于具體化、真實化階段的孩子們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我們急需結合思維導圖這一圖示性教學引導方法,來幫助解決這一問題。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于寫作曾提出這樣的要求:“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甲流的重要方式,也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钡牵瑢τ谌绾斡行Ъぐl(fā)兒童的寫作興趣,如何提升思維導圖在寫作中的教學應用效果,一直未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筆者認為,提升作文教學質量首先就需要從寫作提綱著手,引導學生構建具體、形象、直觀的圖示性提綱,更容易讓學生接受,而這一過程中,兒童的思維能力也會得到發(fā)散和提升。
在寫作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告誡學生:能夠站在第一人稱的角度寫,就不要站在第三人的視角。那么為什么會這樣說呢?因為,第一人稱寫作文章更加利于抒情,并且能夠提升文章的說服力,由于文章中記敘的都是作者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事情,所以,無論是在結構的整理上,還是在情感的融合上,都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所以,寫作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會建議學生多寫作自己身邊發(fā)生的小事,通過以小見大的方式,表現(xiàn)自己所要突出的主題。
思維導圖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回憶身邊發(fā)生的或者即將發(fā)生的事情,比如,著名的作家史鐵生先生在寫作《秋天的懷念》一文時,就采用的是回憶錄的方式,他在描寫“母親”講述“看菊花”、“仿膳”、“踩楊樹花”的場景時,必定心中思緒萬千,從小時候跑著、跳著踩楊樹花的情境一下子又聯(lián)想到自己身殘的現(xiàn)實,這便是思維聯(lián)想的一種體現(xiàn)。所以,我們不妨也嘗試讓兒童結合思維導圖,由生活中的某一件物品進行聯(lián)想。比如,有的學生聯(lián)想到“圍巾”,寫了幾句簡短的話:“桌子上的碎花圍巾在陽光下顯得分外耀眼,它是母親親手織給我的,每次看到它,都會聯(lián)想到母親被針腳穿破的手指,這條圍巾我會好好保留……”如此一段簡短的話,不僅將圍巾的來歷詳細說明,更在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母親深深的懷念,體現(xiàn)了母愛偉大的主題。這便是思維導圖在幫助兒童聯(lián)想生活情景中的有效表現(xiàn)。
通過應用思維導圖,我們還可以構建一種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教學氛圍,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讓寫作教學的質量更高效。思維導圖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中,學生是繪制思維導圖的第一作者,而教師通過瀏覽和評閱,也可以稱之為第二作者,這樣兒童的學習主體性和主動性得到了有效的保證,教師也可以在完善思維導圖的同時,與兒童達到情感和思想的交流,思維的碰撞,進而擦除熠熠生輝的火焰。這在整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對于兒童的寫作評價是教師與學生相互成長和磨練的過程,教師要針對性地對每一位兒童實施科學評價,讓他們知曉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和優(yōu)勢,客觀的認識自己,這樣的教學評價才是準確到位的,反而,如果教師的點評不到位,那么兒童的興趣受到影響,思維難以打開,學習質量自然就低。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階段占據(jù)了半邊天的地位,它的教學重要性毋庸諱言。為了提升寫作教學的有效性,本文主要是擇取了其中一種有效的思維鍛煉方法——思維導圖教學法,用來激發(fā)兒童的思維活躍性,開發(fā)學生綜合智力,培養(yǎng)和提升兒童的綜合學習水平和能力,促進每一位小學生的健康、快樂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