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安秀
(四川省屏山縣夏溪鄉(xiāng)中心學校645350)
引言:任何形式的創(chuàng)作,都是把生活作為靈感的來源。新課標中明確指出,當今學生的培養(yǎng)需要結合實際生活,讓學生進行學習探索和實踐。對于小學語文作文來說,更應如此。我們必須在生活中仔細觀察或感悟,得到自己內(nèi)心的觸動或凈化,方能寫出真正具有價值和創(chuàng)造力的文章。迎合新課改要求,在實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課堂生活化后,我們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觀察生活,融入生活的習慣,從而引導學生將生活和寫作相結合,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也得到知識的積累提升。
當前,小學生作文存在著一些弊端,比如教學寫法時,輕過程,教師滿堂灌問題;還有一味指導學生在作文中用上自己積累的好詞佳句。這些方法導致學生嚴重脫離自己的生活實際,只是為了使自己的作文精彩就胡亂抄寫一些好詞佳句,寫的作文感覺是空洞無物,無病呻吟,要不就沒有內(nèi)容可寫。因此,小學生作文出現(xiàn)了抄襲嚴重、語言匱乏、情感淡漠等現(xiàn)象。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教師應該將學生的寫作回歸到生活中,為學生構建開放式的寫作環(huán)境,讓學生有感而發(fā)進而有感而言。作文教學只有走生活化的道路,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學生才能有內(nèi)容可寫,才能主動學習和思考。
葉圣陶先生在《爬山虎的腳》一文中的描寫就來源于他非常細致、耐心的觀察。首先要讓樹立觀察意識,讓學生明白應該怎樣去觀察,怎樣抓住觀察對象的特征和與眾不同的地方。文章抓住了事物的特點,注意了爬山虎的腳的細微變化;寫爬山虎的葉子,不僅寫了葉子的顏色、形狀、排列等方面,還寫了葉子的動態(tài)和靜態(tài)。我們可以在講讀本篇課文時帶一些爬山的葉子到課堂上帶領學生一起觀察討論,從而引導學生明白抓住事物的特點去描寫,就能夠更加準確、生動、形象地寫出事物的特點。教師應該適當?shù)毓膭顚W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將生活的源泉引入到課堂中來。叫學生走進生活,關鍵在于教會學生如何觀察??梢砸龑W生從生活實際出發(fā),選擇自己最方便觀察又感興趣的事物,告訴他們觀察這些事物該從哪些方面去觀察,然后通過寫觀察日記等形式,將自己的看法、觀察結果記錄下來。將日常生活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充分調(diào)動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再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勇于表達。生活中不斷累計,才能夠使文章具有真情實感,更加真實感人[1]。
語文中各個板塊的學習要相輔相成,不能脫離。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可以結合學生所學的課文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從而得到自己內(nèi)心的啟發(fā),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作品。課文知識學習完后,學生們能夠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把握內(nèi)容了,此時將課文知識擴展,進行寫作訓練,學生就能夠更好地將課文和自己所接觸到的實際生活相結合,而不是一個抽象的題目。還是以《爬山虎的腳》為例,學生能夠很好地理解爬山虎這種植物,我們在學習到作者描寫植物的角度和手法之后,讓學生們進行思考,結合自己的生活興趣,進行創(chuàng)作,寫出自己觀察過的那種植物。通過課文的學習,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寫作的角度和情感的抒發(fā)。
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生活的細節(jié)也會轉變小學生的思維情感。所以,要給予學生感受生活的機會,讓學生細膩的情感在生活中爆發(fā)。比如,學??梢越M織學生積極參加大掃除活動,隨手撿垃圾,打掃食堂衛(wèi)生,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也懂得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這種活動既有益于身心健康,也能從中積累生活素材。教師可以支持學生并鼓勵學生先用口頭表達的方式,表達自己對于做這些事的想法,分享真實的經(jīng)歷,讓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鼓勵,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也能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將生活中的素材互相連接,互相借鑒,變成寫作的好素材,最終提升寫作水平。所以學校有必要開展課外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興趣,也是學生從生活中獲取知識,積累素材的有利途徑。
結語:小學作文教學是一個大難題,難以簡單地去闡述清楚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以及解決的辦法。但將作文與實際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應該是一種明確、有效的辦法,也只有來源于生活的作文才是真正的“作文”。唯有通過引導學生貼近生活,注重生活的觀察積累,教師教學觀念以及方式方法不斷地聯(lián)系生活實際并與時俱進,家長、社會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素質(zhì)能力,營造出適合小學生成長發(fā)展的環(huán)境,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而那個時候,得到提高的將不僅僅是這一項能力,還有觀察能力、思考能力、總結能力、邏輯思維運用能力等等,得到提高的也不僅僅是學生本身,還有家長、教師以及整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