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鱸鄉(xiāng)實驗小學 邱善新
品德是我們做人的根本,擁有良好的品德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礎和源泉。我國公民教育之重,最重要的非品德教育莫屬。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一個成人都應該記住,只有當他們自己的行為正直而高尚的時候,他所堅持的道德觀念才能深入到孩子的心靈中去,并支配孩子的思想和感情。沒有實際行動就談不到道德。為兒童樹立榜樣首先意味著鼓勵孩子去做好事。”《品德與社會》就是新課程改革中涌現(xiàn)出的亮點,它將多種知識融合在社會、生活實踐中,通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來增加學生的社會體驗,開闊學生的視野,在我國現(xiàn)代教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而有效活動的開展則是該課程實施的關鍵,能為教學插上翅膀,讓學生身心愉悅地發(fā)展。
不同于過去的思想品德課,現(xiàn)在我們的品德與社會課程更注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注重體驗生活,注重多種手段的使用,打造開放課堂,實現(xiàn)教學的生動性、充盈性、創(chuàng)新性、全面性,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看法,而老師要做的是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和認真傾聽,要能適時引導和進行必要的交流。
在上《可怕的物種入侵》這課時,為了能讓學生充分了解外來物種可能會帶來哪些可怕之處,我事先準備了小視頻《誰是水中的惡魔》、外來物種資料卡等,簡單直觀地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身邊的外來物種及其危害。課上,我們從“龍蝦”開始展開討論,很多學生都知道龍蝦是美味食品,卻不知道它就是外來物種之一,而且存在安全隱患。有學生站起來說:麻辣小龍蝦可美味了,怎么會有危險呢?大屏幕上,一些臟的地溝里,小龍蝦正在瘋狂生長,而旁白則介紹了龍蝦的食性,即除了水草等,還會以死掉的魚類或同類的尸體為生(腐敗的尸體中有大量有毒物質),因此龍蝦就成為細菌寄居的溫床,一旦處理不當就會發(fā)生中毒事件。瞬間,課堂的討論氛圍很濃烈,紛紛拿出資料卡進行小組間交流討論。之后,我們進入了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你所知道的關于外來物種的奇怪現(xiàn)象。學生們利用資料卡及課下搜集的資料,以小組的形式來總結生活中的外來物種,有水葫蘆、霸王草、食人魚等,學生們發(fā)言踴躍。接著,我播放了《誰是水中的惡魔》,讓大家深入了解食人魚的危險。隨即向學生拋出問題:像這樣的外來物種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危害?會給國家?guī)砟男p失呢?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到探討、研究的活動中去。
開放的課堂,需要老師轉變教學理念,需要民主的氛圍,也需要精心的準備,以此帶給學生全新的體驗,讓他們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上暢所欲言,學有所獲。
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師。小學品德與實踐課,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一味地照本宣科,一味地說教,而是應該回歸到實踐中,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在旁邊適時地引導學生去體驗和感悟生活、去認識自己的生活,讓他們切實感受到生活的多樣性、豐富性,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滿足他們的探究欲,真正觸動學生,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增長見識,讓學生健康成長。
在《我更了解自己了》一課的教學中,我利用攝影設備拍攝了課下、課上同學的表現(xiàn),讓他們能看到自己不同的一面。為了鼓勵學生樹立自信心,學會欣賞自己,我讓學生收集了“與自己較量”的名言、故事,并準備好介紹自己的發(fā)言稿。當海倫·凱勒的故事播放時,學生們靜靜觀看,而后我讓大家說說自己的感悟。有的學生感觸很深,他說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的蘋果,人無完人,但我們可以克服缺點和劣勢,不斷地超越自我。大家紛紛鼓掌,一曲《超越自我》播放出來,引發(fā)全班的合唱。一旦和學生有了共鳴,整個課堂都會活躍起來。隨后,我讓大家將自己喜歡的名言與學生分享,還可以結合自己或身邊的例子來說明。最后,在學生自我認識的分享中結束了課堂,通過分享,學生們學會了自信,知道了日后要取長補短,要進行自我超越和進步。
能夠認識自己,是品德教育的基礎。結合身邊的實例,讓學生親身體驗身邊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道德品質,塑造學生的人格,增加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心有觸動,就能形成正確的認識,以促進其身心的全面發(fā)展,教學效果一目了然。
作為實踐課程的品德與社會,它更傾向于集體合作和探究。讓學生在合作中,認識到團結協(xié)作的重要性,并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還可以增進班級的凝聚力,一舉多得。在小組活動中,學生們與同齡人自由地交流,與別隊競爭,在團隊中鍛煉自己,更加積極主動,更富有創(chuàng)新性。
在教學《我們的合作》這一課時,讓學生們體驗集體分工、合作的重要作用。首先,我們分小組進行了傳球比賽,看哪個小組能在最短時間內(nèi)完成傳遞,并在比賽結束后總結了成功的經(jīng)驗;其次,我們分小組做了猜詞語游戲,學生們各種比劃,增進了友誼;最后,我讓大家給小組起名字,并說出本小組的在以后課程中的目標,還可以唱出自己的組歌。就這樣課堂安排緊湊有序,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得以順利實施,而學生的表現(xiàn)也令人刮目相看,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更密切了。更為重要的是,他們開始明白“團結協(xié)作的重要性”。像這樣有趣、有益的集體活動是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務,體驗到合作成功的喜悅感受。
小學生生性活潑,喜歡一切有吸引力的活動。因此,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應該是活潑、生動的,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告別過去的枯燥無味,成為學生真正的精神食糧。老師要設置與課程適合的游戲活動,寓教于樂,實現(xiàn)趣味性與教育性,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提高認識,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在《我要攀登》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加入了游戲元素,將抽象的道理蘊含其中,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認識。我們的游戲名稱叫作“體力大冒險”,考驗大家的意志品質。參加游戲的學生需要蹲下扎馬步,動作要到位,兩臂平舉著,同時閉緊嘴巴,不能發(fā)出聲音,看誰堅持最久。我同時請五位同學做裁判,來監(jiān)督參賽同學的動作,以示公平公正。之后,我們請勝利者到前面領獎,并發(fā)表獲獎感言,同學們熱烈鼓掌。之后,我們一起玩了“困難大搜索”游戲,通過快速搶答的形式,找到解決困難的最佳方案。我們還一起欣賞了《千手觀音》的視頻,了解了演員邰麗華的故事。正是“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在第二課時中,我們一起到操場上做了戶外游戲——跳山羊,讓學生們真正體驗戰(zhàn)勝自我、克服畏懼心理的過程。很多膽小的學生在我的鼓勵下,都能勇敢地嘗試,我還邀請體育老師來給大家指導動作,確保學生的安全。有了老師的悉心保護,很多膽小的學生也勇敢地邁出了自己的第一步。
小學品德與社會,會加入很多的游戲環(huán)節(jié),使得課堂更加生動有趣,也更能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和學習興趣,正所謂寓教于樂。從認識到行動,是學生道德品質內(nèi)化的表現(xiàn),而這也正是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目標。
總而言之,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是學生日后踏上社會的瞭望臺、是縮影。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需要我們打破傳統(tǒng)教學思路,需要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設置各種有效的課堂活動環(huán)節(jié),來調節(jié)課堂氣氛,來指導學生,達到提升學生自己的認識的目的,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在不斷地實踐探索中,在各種集體活動和游戲活動中,輕松體驗、愉快享受、感悟,能夠正確感知、認識,最終能夠身心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