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甘南州臨潭縣冶力關鎮(zhèn)中心小學 王興文
小學生由于智力發(fā)展水平還不是很高,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可能會出現很多問題,而問題是引領學生思考的主要途徑,在課堂上,教師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巧妙設問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大意。下面以教學《老人與海鷗》為例,看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設計核心問題。
在學習文章的過程中,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文章的題目,題好一半文,說的就是一個好的題目對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很多文章中題目要么是對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要么可以體現文章的主旨或主題,要么引人深思,所以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深入剖析文章題目的內涵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可以單純從題目入手理解文章內容,也可以根據內容來理解題目內涵,總之,結合文章的題目來設計核心問題,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找到文章的切入點,以問題促進閱讀效果和效率,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有目標、有重點,可以有一個清晰的閱讀思路和思考方向。
例如在學習《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時,很明顯,題目中已經包含了文章的主要人物,通過閱讀題目,學生已經可以大致知道文章的主要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就反復閱讀題目,從題目中找到有效的信息。結合題目,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想象與聯(lián)想,看看自己的腦海中會出現一幅怎樣的畫面。在對題目進行解讀的過程中,教師給學生提出了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在看到題目時,大家的腦海中有沒有出現什么畫面,可不可以用幾個詞概括出來?”學生們經過思考之后,紛紛說道腦海中想到的就是老人與海鷗一起玩耍的畫面,想到的就是“老人、海鷗、相處”幾個詞。教師提出第二個問題:“通過這幾個詞大家已經可以大致猜想,猜猜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大家前面已經大致猜出來了,可以再進行詳細的想象,看看老人與海鷗之間會發(fā)生哪些事?!蓖ㄟ^讓學生進行想象與聯(lián)想,在學生腦海中形成了幾幅畫面,這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教師通過挖掘題目中的內涵,提出了幾個關鍵問題,用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既可以讓學生通過問題把握文章大意,又可以為下面的文章內容學習打好基礎。
語文課文中一般都會有關鍵詞句來引領文章的發(fā)展,開頭結尾和文章過渡的地方,都會含有重點詞句。這些詞句或承上啟下,或統(tǒng)領全文,或者是一些總結性的句子,在閱讀文章時,抓住這些重點詞句進行理解是學生把握文章內容的關鍵步驟。所以在很多文章中,教師都可以從這些重點詞句下手,根據這些句子設計核心問題,可以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更好的把握。特別是敘述類的文章,很多時候,作者的一句話,一個詞可能就是文中的關鍵信息,起著統(tǒng)領全文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把握好這些關鍵詞句。在根據這些詞句設計問題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好提問要有一定的策略,要具有綜合性,把教材重點、教學難點和學生的發(fā)展思維水平結合起來,使問題真正具有思考價值,能夠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我感悟。另外,問題還要具有情感性,能夠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感價值取向,讓學生愿意思考、愿意表達,能夠通過問題真正深入文章的學習中去,只有這樣,教師提出的核心問題才是有效的,才是真正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問題。
例如在學習《老人與海鷗》這篇文章時,在學生對文章有一個初步的把握之后,教師對學生提出了一些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這樣的:“通過初步閱讀課文,我們可以看出文章中老人與海鷗的關系很好,那么到底應該如何形容他們之間的這種關系呢?大家可以從文章中找到形容他們關系的詞嗎?”學生們都說是親人,之后教師提出了第二個核心問題:“大家都說是親人,有哪些依據呢?文章中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人與海鷗之間是親人關系呢?”在之后的課堂學習中,教師和學生就根據這個問題展開了探討,從文章中老人每天去給海鷗喂食這幾段就可以看出老人很愛護這些海鷗。文章中也有很多句子可以看出二者之間的密切關系,通過對關鍵句子的把握,學生可以根據部分把握整體,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容。
文章的結尾和文章的開頭一樣重要,一個好的結尾可以引人深思,發(fā)人深省。很多文章的結尾都是對文章的概括和總結,也有一些文章的結尾是給讀者留下懸念的,可以讓讀者進行自由的想象??傊?,無論什么樣的結尾都值得我們重視,進行深入的鉆研,理解其中的內涵。關注文章的結尾也是從另一個方面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思考,在學習敘事性較強的文章時,由于這類文章的結構比較簡單,文章中的敘事很清晰,所以學生可以很好地把握文章的內容和主旨。但是在學習這類文章時,教師也可以試著帶領學生從文章的結尾入手,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文章,對文章有更好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老人與海鷗》這篇文章時,教師對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通過對文章的整體把握,我們發(fā)現幾只小小的海鷗做出了驚人的壯舉,是什么樣的壯舉呢?它們又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大家從文章最后找到了答案,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站成了兩行,像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在收拾遺像的時候,海鷗們也一直盤旋不去,這就是海鷗們的壯舉,他們仿佛有了靈性,因為老人生前對海鷗很好,所以老人逝世后海鷗們要去為他守靈。從結局入手,讓學生學會逆向思維,通過結尾設計一些核心問題,可以讓學生通過這些問題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更加深刻的反思,讓學生在不斷思考的過程中對文章的內容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并且文章的結尾設置了一些懸念,給了學生想象與聯(lián)想的空間,也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與聯(lián)想能力,讓學生可以根據文章內容對結尾進行不同的解讀。
總之,問題是引領學生思考的有效方式之一,在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上,更少不了“核心問題”的引導,通過核心問題,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讓學生能夠通過問題主動地深入到文章中去,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