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平
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成為一名大將軍,建功立業(yè),揚名立萬;或是成為一位大軍師,神機妙算,主宰戰(zhàn)場,不知是多少熱血少年的夢想。孫臏的夢想就是這樣的,不過命運跟他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讓他的夢想實現(xiàn)得特別艱難。
下面這篇文章,以歷史為基礎(chǔ),又添加了傳說和想象的成分,試圖給小軍迷們還原出兩個同窗好友之間驚心動魄的對決——
孫臏是戰(zhàn)國時期的齊國人,他是“兵圣”孫武的后人,他也想像自己的祖先孫武一樣,成就一番事業(yè)。但是他知道,要想有所作為,不努力肯定是不行的,于是,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先給自己找一位名人老師,來督促自己學(xué)習(xí)。
這位名人老師人稱“鬼谷子”,聽起來就很厲害吧?其實這不是他的真實姓名,只是因為他一直在鬼谷這個地方隱居,所以人們才這么稱呼他。
鬼谷子很有學(xué)問,也十分精通兵法,屬于當(dāng)時的“超級名師”。他的教學(xué)質(zhì)量很高,所以收的學(xué)生里面,出了不少能人,除了孫臏之外,還有一個歷史上的大名人,他就是魏國人龐涓。
孫臏與龐涓一見面,就覺得相見恨晚,他們朝夕相處,討論兵法,友情十分深厚。兩人還曾拉鉤做了一個約定:學(xué)業(yè)有成以后,無論誰發(fā)達了,都不能忘記對方!
出名!出名!龐涓的腦袋里,天天想著當(dāng)大官、出大名。他剛一邁出學(xué)校,就跑回魏國找門路。也許是“鬼谷子的學(xué)生”這一金字招牌實在太好用了,他還真的如愿以償,當(dāng)上了魏國的將軍。與龐涓不同,孫臏雖然理想和他一樣遠大,但他沒有急著離開學(xué)?!罢夜ぷ鳌?,而是覺得自己還有很多東西要跟老師學(xué),所以他仍舊留在鬼谷子老師的身旁。
幾年后,一次偶然的機會,魏國的魏惠王聽說了孫臏的大名,便讓龐涓寫信給孫臏,請他到魏國來施展抱負。龐涓表面上裝出一副開心的樣子,實際上心里很不是滋味,雖然他和孫臏曾經(jīng)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但他實際上特別妒忌孫臏。孫臏的能力有多強,龐涓是了解的,只要孫臏一到魏國,憑著他的才華和“孫武的后代”這樣的家世,一定會得到魏惠王的重用的。到了那個時候,龐涓就只能一邊兒涼快去了。
絕對不能讓孫臏搶走屬于我的一切!龐涓暗暗下定了決心。
歷史小鏈接
說說春秋和戰(zhàn)國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以后,周王室的權(quán)力大不如前,地方上的各個諸侯國出現(xiàn)了爭霸的局面。數(shù)百年中,諸侯紛爭,齊桓公、晉文公等相繼稱霸,人們將這段歷史稱作“春秋”。
而到了公元前475年,歷史又進入了戰(zhàn)國時期,秦、魏、韓等七雄并立。孫臏便是戰(zhàn)國時期的人。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才結(jié)束這一分裂動蕩的時代。
另一方面,孫臏收到龐涓的信,很高興,以為好朋友真的信守約定,為自己著想呢,便告別師父,樂呵呵地下山去了魏國。從此,厄運就降臨了。
龐涓在魏惠王面前誣陷孫臏私通齊國,將他的兩個膝蓋骨剔除,還在他的臉上刺了字。干完這些壞事兒,龐涓覺得孫臏從此成了一個廢人,不會再對自己構(gòu)成威脅了,于是徹底放心了。他之所以沒殺掉孫臏,是想要從孫臏嘴里套出鬼谷子老師沒教他的兵法,所以他還假惺惺地為孫臏打抱不平,精心照顧孫臏。
對此毫不知情的孫臏不但沒猜到幕后黑手正是他的老同學(xué),還因為龐涓對他的照顧而感動不已,準備把自己平生所學(xué)完完全全地傳授給對方。但世上沒有不透風(fēng)的墻,孫臏無意之中聽到了他人的談話,知道了真相,認清了龐涓的真面目。他火冒三丈,立下志向,這一生一定要想辦法打敗龐涓。
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當(dāng)時孫臏不僅身體殘疾、生活無法自理,還受到龐涓的嚴密監(jiān)視,哪里有報仇的機會!
孫臏冥思苦想了一陣子,想出了一個好主意——裝瘋!于是他每天沒事兒就用腦袋撞墻,在臟兮兮的泥水里滾來滾去,甚至晚上爬著去豬圈睡覺……這樣的事數(shù)不勝數(shù),大家都以為他受到的打擊太大,真的瘋了,龐涓也對他放松了警惕。
后來,齊國使者出使魏國,知道孫臏是個有才干的人,便把他偷偷帶回了齊國。
戰(zhàn)爭的號角終于吹響了。公元前353年,魏惠王派龐涓進攻趙國,趙國的都城邯鄲被魏軍圍住。趙國哪里是魏國的對手,于是趙國王室急忙派人向齊國求救。齊威王知道孫臏的才干,便拜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發(fā)兵去救趙國。
這一天,孫臏可等得太久了,所以一旦交戰(zhàn),絕不能失敗。田忌急匆匆地要直接帶兵去邯鄲救援趙國,但被孫臏攔住了。田忌不解,不明白孫臏干嗎耽擱寶貴的時間。
孫臏于是向他解釋說:“邯鄲已經(jīng)被魏軍圍住了,我們現(xiàn)在再發(fā)兵去救,也已經(jīng)晚了。龐涓這個人的性格我了解,如果我們放出謠言,說齊國大軍是去攻打魏國的,龐涓聽到后,肯定會放棄打邯鄲,急急忙忙往回趕的。到那時,我
們再在他們回程的
半道上設(shè)下埋伏,肯定可以痛打他們一頓?!?/p>
田忌覺得很有道理,便依了孫臏。
孫臏果然料事如神。聽到田忌攻打魏國的消息后,龐涓第一時間退兵,準備回國增援。
魏軍走到桂陵這個地方的時候,齊國大軍突然沖了出來,嚇得龐涓差點兒從馬上摔下來。慌亂中,龐涓看到遠處山上一個人的臉孔,不是別人,正是他當(dāng)年的老同學(xué)孫臏。一瞬間,他真是又驚又氣,捶胸頓足,險些昏過去,幸虧手下趕到,才將他救出重圍。這一戰(zhàn),龐涓大敗,魏國損失慘重。
孫臏用的這個計策,被稱為“圍魏救趙”,此后許多軍事家都曾借鑒過這個戰(zhàn)術(shù)。齊國雖大勝而歸,趙國也重歸安寧,但對孫臏來說,這一戰(zhàn)并不完美,因為讓龐涓逃掉了。孫臏有點兒遺憾,但并沒灰
心,因為他在等待著下一次機會。
被打敗的龐涓不知悔改,總想再打幾場勝仗,一雪當(dāng)年的恥辱,因此他總找機會,挑唆魏惠王去欺負別的國家。他的計謀得逞了,魏惠王下了決心,要發(fā)兵去攻打韓國,這一次魏惠王仍舊任龐涓為大將,叫他帶兵出征。
韓國也和當(dāng)年的趙國一樣,完全不是強大的魏國的對手,因此他們也效仿趙國,向老大哥齊國求救。齊威王仍舊拜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發(fā)兵去救韓國。他又使用了當(dāng)年的策略,不直接去救援韓國,而是去攻打魏國。
龐涓聽到國內(nèi)被進攻的消息,怒火沖天,這個孫臏居然又是老套路,實在太欺負人了!但罵歸罵,實際上他也沒別的辦法,只好老老實實地帶兵回去了。因為上一次遭了埋伏,吃了敗仗,所以這一次龐涓十分小心。
回到魏國邊境的時候,龐涓發(fā)現(xiàn)田忌的大軍已經(jīng)在魏國境內(nèi)安營扎寨了。他叫人數(shù)了數(shù)地上遺留下的魏軍做飯用的爐灶,簡單一算,沒想到足足有10萬大軍。龐涓心想:這下完了,齊國帶了10萬大軍,這么多人,我怎么可能把他們趕回去呢?
兩天后,龐涓又派人數(shù)地上田忌大軍駐扎后留下的爐灶,手下回來報告說,只夠5萬多人用了。
幾天后,龐涓又派人去數(shù)爐灶。這次手下給龐涓帶來的消息可讓他樂開了花。
原來齊國大軍這次留下的爐灶只夠2萬多人用了。龐涓捧著肚子哈哈大笑,說道:“我當(dāng)孫臏還真有什么本事呢,沒想到他的手下都是一群膽小鬼,他根本就管不住手下。”
手下的人一臉疑惑,問龐涓是怎么看出來的。龐涓說:“我老跟你們說,打仗不能靠蠻力,得多動腦子去思考。你們看齊軍留下的爐灶,不到十天,就少了好幾萬,這說明齊軍士兵數(shù)量在這幾天之內(nèi)減少了好幾萬,肯定是一聽到我龐涓的名字就被嚇破了膽,逃掉了。所以我們現(xiàn)在趕緊出兵追趕,將他們一網(wǎng)打盡!”
魏軍加快了趕路的速度,從白天一直追到晚上,來到了馬陵道。這個地方地勢非常特殊,道路夾在兩座高山中間,道路盡頭還被一堆木頭給死死堵住。
龐涓見了又大笑,說:“這是齊國人怕我們追上去,特地將路堵住的,看他們膽子多??!你們趕緊將木頭移開,加快速度,追上他們。等打了勝仗,你們一個個都有獎勵?!?/p>
就在士兵搬木頭的過程中,龐涓閑著沒事,張望左右。道路兩旁的樹都被齊軍砍光了,用來堵住路口。只有一棵樹沒被砍,孤零零地留在那里,上面模模糊糊地,好像還寫著什么字。龐涓很好奇,湊過去,想看看寫的是什么。
不看還好,這一看,竟嚇得龐涓直淌冷汗,趕忙往后退。龐涓立刻下令:“趕緊……我們撤!”
話音沒落,無數(shù)支箭就從兩旁的高山上射了下來,由于地勢不利,魏軍幾乎沒有絲毫反抗之力。
原來,孫臏早就料到龐涓會驕傲自滿,便用了“減灶”之計來迷惑他。孫臏還料到龐涓一定沒什么戒心,會直入馬陵道,所以干脆讓人在砍樹時剩下一棵,在那棵樹的樹干上光明正大地刻下“龐涓死于此樹之下”幾個大字。
龐涓果真如孫臏預(yù)料的一樣,在這場戰(zhàn)役中死去了,孫臏完成了自己的復(fù)仇,同時他也因與老同學(xué)龐涓的對決,而成了名垂千古的軍事家。龐涓因為嫉妒別人,最后讓自己走向毀滅,他的結(jié)局令人深思。
歷史小鏈接
《孫子兵法》與《孫臏兵法》
《孫子兵法》與《孫臏兵法》都是兵書,很多同學(xué)可能會以為二者是同一本書,但這是完全不對的。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作者是春秋時期的孫武。而《孫臏兵法》則是孫武的后人、戰(zhàn)國時期孫臏的作品。兩本書都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經(jīng)典著作。
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指導(dǎo)(小軍迷聯(lián)盟)2018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