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天鎮(zhèn)
【摘要】本文對在岸金融市場、離岸金融市場分別進行了簡單介紹,同時結合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美國離岸金融市場的發(fā)展,對美國在岸離岸金融市場制度的創(chuàng)新展開了分析,并就我國金融建設對在岸離岸金融市場制度的借鑒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美國 在岸離岸金融市場 人民幣
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以及人民幣離岸金融活動需求的逐漸增加,人民幣離岸金融市場開始建立起來,而對于離岸金融市場制度的建設與完善也變得迫在眉睫,而對美國在岸離岸金融市場制度創(chuàng)新的研究與借鑒,也就顯得更具顯示意義。
一、在岸離岸金融市場概述
一般來說,在岸金融市場與離岸金融市場是相對而言的,在岸金融市場主要是指本國居民之間利用本國貨幣進行交易的金融市場,而離岸金融市場則是指非本國居民利用他國貨幣進行交易的金融市場,在岸金融市場主要面向國內的公司與個人,而離岸金融市場則是以非居民為服務對象,提供境外貨幣借貸、投資、貿易結算、外匯黃金買賣、保險、證券交易等一系列金融業(yè)務與服務,同時也不會受到所在國的法律法規(guī)與稅收制度限制。
二、美國在岸離岸金融市場制度的創(chuàng)新
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政府為應對海外收支逆差,陸續(xù)出臺了利息平衡稅、自愿限制對外信用計劃等資本管制政策以及緊縮性貨幣政策,在這一系列政策的影響下,很多美國銀行都開始向歐洲尋求資金,美元資金也開始大量流向歐洲各國,而美國儲蓄與資本向歐洲的迅速流失,也為美國與歐洲離岸市場的發(fā)展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契機。然而在此之后,歐洲美元市場由于石油危機爆發(fā)、發(fā)展中國家美元需求加大而逐漸發(fā)展起來,但美國的國際金融市場卻由于對銀行業(yè)務的限制而逐漸陷入困境,在這一背景下,美聯(lián)儲等機構開始積極尋求解決金融業(yè)務萎縮問題的途徑,而美國離岸金融市場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正式建立起來并逐步實現(xiàn)了諸多制度創(chuàng)新。
在美國離岸金融市場制度的創(chuàng)新中,最為突出的是對經營貨幣的改變,在以往其他國家離岸金融活動中,通常會選擇將國際貨幣作為經營幣,并在國際貨幣所在國設立專門的經營機構對國際貨幣進行經營,然而對于美國來說,當時世界上的國際貨幣主要為美元,因而其本國貨幣就是國際貨幣,自然也就無需再經營外幣。為此,美國離岸金融市場將本國貨幣作為了經營貨幣,這一制度創(chuàng)新充分考慮了本國的特殊性,與其他國家金融市場制度的思路存在著很大差異。在美國離岸金融制度創(chuàng)新之前,普遍認為離岸金融市場中的貨幣與貨幣發(fā)行國之間是屬于完全脫離的關系,只有在境外設立專門的經營機構來經營非本國貨幣,才能夠被認為是離岸金融市場,但由于美元這一美國本國貨幣的特殊性,因而美國本土銀行為往往無需設立專門的境外經營機構,只需在本國境內利用特殊賬戶經營本國貨幣即可參與離岸金融活動。當然,由于離岸金融活動的客戶仍然為非本國居民,且負債與資產使用均為境外客戶,因而在進行離岸金融活動時也必須要保證賬戶設計的合理性,這同樣是美國離岸金融市場制度的創(chuàng)新所在。一般來說,為保證賬戶設計的合理性,美聯(lián)儲要求離岸金融活動必須將在岸賬戶與離岸賬戶分離開來,并依照銀行業(yè)務與收支情況設置資產負債賬戶。此外在離岸金融市場的監(jiān)管模式方面,美國政府對離岸金融業(yè)務在國內的宣傳活動以及廣告投放提出了明確要求,本國出版的報刊與雜志均不可出現(xiàn)對離岸金融服務的相關宣傳,而為了避免企業(yè)避稅,還通過立法對離岸金融中心的企業(yè)注冊進行了限制,從而促進離岸金融市場與美國政府的信息交換。
三、我國金融建設對在岸離岸金融市場制度的借鑒
金融市場建設與各國國情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只有在明確了本國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對他國金融市場制度進行借鑒,并將適合本國國情的金融市場制度確立下來,才能夠保證在岸離岸金融市場的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離岸金融市場建立初期的情況雖然與我國當前狀況不僅相同,但同樣也存在著很多類似之處,因此,美國在岸離岸金融市場制度的創(chuàng)新,對我國金融市場建設來說是非常具有借鑒意義的。首先從市場上來看,離岸金融活動在中國與美國都具有著非常廣闊的市場空間,非居民也大多是為了與本國居民進行交易,因而在實際需求上都與傳統(tǒng)離岸金融市場存在這一定的差異。為此,我國的在岸離岸金融中心建設同樣需要借鑒美國離岸金融市場的建設思路,對本國國情的特殊性進行充分考慮,例如在區(qū)域布局上,不僅需要對香港、上海等金融中心進行重點發(fā)展,同時也要推動其他各地區(qū)離岸金融中心的迅速推廣,以滿足離岸金融活動的需求。其次,現(xiàn)階段人民幣的國際地位雖然不同于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但人民幣國際化的趨勢卻已經開始顯現(xiàn)出來,并處于不斷加快的進程之中,因此,我國在岸離岸金融市場的建設必須要從人民幣在全球離岸市場發(fā)展的角度進行考慮,重視境外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建設,并在國內建立在岸的離岸市場以實現(xiàn)對接。最后,從資金的流出與流入的角度來看,非本國居民對于經營貨幣的取現(xiàn)與轉賬往往會給本國帶來一定風險,流入、流出的資金量越大,那么隨之而來的風險也就越大,這一問題在當時的美國與現(xiàn)階段中國都是真實存在的。因此,當前可借鑒美國當時的應對方式,對非本國居民的取現(xiàn)轉賬行為設置一定的時間周期限制,從而降低資金大量進出的風險。此外,由于我國目前尚未完全實現(xiàn)利率市場化,因而在賬戶方面同樣可以對美國離岸金融市場制度進行效仿,采取在岸離岸賬戶分離的方式對賬戶進行安排。但需要注意的是,美國在岸離岸金融市場的發(fā)展經驗與我國當前面臨的現(xiàn)實狀況并不完全契合,因而也不可對其金融市場制度進行盲目照抄,例如在經營貨幣方面,當前人民幣不同于當時的美元,尚未完全實現(xiàn)國際化,因而需要提供外幣與本幣間的自由兌換,而不可完全將人民幣作為主要經營貨幣。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美國在岸離岸金融市場制度實現(xiàn)了極具創(chuàng)造性的創(chuàng)新,同時對人民幣離岸金融市場建設也有著極大的借鑒意義,但在借鑒過程中,還需要對兩國的國情差異進行準確把握。
參考文獻:
[1]葛海玲.在岸金融市場與文化軟實力對倫敦人民幣離岸市場發(fā)展影響的跨學科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7.
[2]左海聰,楊夢莎.人民幣離岸市場法律制度構建——以人民幣國際化為視角[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
[3]張堯.離岸金融市場稅收政策的分析與借鑒[D].上海海關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