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紅
摘要:針對高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了PBL和微課教學方法的特點,提出將PBL結合微課的教學模式應用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并應用到教學實踐,通過實踐顯示,PBL結合微課的教學模式能夠顯著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教學效果,符合大學計算機基礎課堂教學方法的需要。
關鍵詞:PBL;微課;計算機基礎教學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8)23-0182-03
掌握計算機基本知識并熟練使用計算機解決問題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是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技能?!洞髮W計算機基礎》是高校面向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開設的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必修課,要求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理論及操作,傳統的教學方法效果跟不上社會要求,本文結合PBL和微課探索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
1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
1)學生個體區(qū)別大,需求不同。學生來自不同地區(qū),受條件影響,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不同專業(yè)學生對計算機知識要求不同。當前計算機教學是采用的統一進度、統一內容的教學方式,容易造成有學生“吃不飽”、有學生“不愛吃”、有學生“消化不良”的現象。
2)教學模式單一,教學互動性差。在教學手法上,采用傳統的教師課堂講解演示,學生上機簡單模仿。這種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很難顧及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學生被動學習,抹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達不到預定教學效果。
3)內容多,要求高,學生興趣不足。在很多大學中計算機基礎課程課時被一再壓縮,我校計算機課時從72個學時壓縮至48個學時,而隨著計算思維的提出,大大增加了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包括數據庫,數據結構,網絡,算法等。在如此稀少的課時內,很多知識點只是一筆帶過,教師很難把知識點講透,學生也難在短時間內掌握大量的理論及操作,更加難以形成自我完整的知識體系,結果使得學生學習興趣不濃,積極性不高。
2 PBL與微課分析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計算思維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不斷深入,給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本文針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出現的問題和方法,提出將PBL結合微課應用于課堂教學,提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以提高教學效果。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探索:
2.1 PBL與微課的理論基礎概念
PBL(Problem-BasedLearning基于問題的學習,以下簡稱PBL)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典型教學方式,將學習與更大的任務或問題掛鉤,使學習者投入于問題中,把學習融入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通過學習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1]。PBL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學生不斷地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讓呆板孤立的知識片化作整體知識鏈。
“微課”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2],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huán)境”。
2.2 PBL教學模式的特點及缺陷
PBL教學模式,是在教師的整體把握和指導下,把學習設置到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讓學生通過分析真實問題,來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1]。其精髓在于發(fā)揮“問題”對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PBL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具有以下特點: 1)主題明確。一個項目需要有一個明確特定的主題,學生圍繞該主題展開實踐探究,在活動中建構起新的知識體系,掌握一定的技能。2)情境真實而具體。按學習的需求立項,學習者面對的是真實而具體的問題。3)內容上體現綜合性。PBL模式教學中需要綜合利用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來解決項目中的問題和任務。4)學習方式多樣化且強調協作,PBL模式往往需要通過實踐體驗、學習書本知識、考察調研等多種途徑來完成,同時過程中強調同伴之間、與教師或其他人之間的合作努力。但是在單獨實施該教學方法過程中,不足之處也很明顯:1)教師需要花很長時間準備項目,項目知識覆蓋面需滿足課堂要求,項目的選擇和設計比較困難。2)由于計算機基礎是大班課堂,同學們層次區(qū)別比較大,學生解決問題需要花費的時間比較長,且時間很難預測,容易造成課堂進度較慢,無法在正常課堂時間內完成教學計劃。3)教學過程很難正確評價。班級人數眾多,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難免有偷懶的學生,使得一個同學的成果一組同學共享,容易出現“南郭先生”。4)學習知識點很難系統化。學習的效果局限于解決一個特定問題,學生容易出現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雖然在課堂上問題解決了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換一個模式就不一定能解決,如何彌補PBL教學方法的不足?需要優(yōu)化整合PBL方法同時借助于微課進行輔助教學。
2.3 PBL與微課結合使用在計算機教學中優(yōu)越性
PBL與微課教學這兩種不同的教學方式, 可作互補, 各取優(yōu)點, 以取得最佳教學效果。如何有機結合PBL教學與微課是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中探索的一種新嘗試。PBL教學要求教師必須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微課則不同, 多在學生碎片時間進行學習, 學習自由度空間度大。結合PBL教學模式的特點和不同專業(yè)學生的實際情況, 可在課程知識的難點或重點處設計制作微課課件, 由微課引領學生的自主學習模式。學生通過微課所學, 結合PBL問題所查資料, 進行知識整合和重構達到對整個知識應用融會貫通, 最后在課程結束后匯總及反饋。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微課結合PBL教學模式的探索
3.1微課結合PBL教學模式的設計
PBL教學法與微課的結合,是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重新優(yōu)化組合的教學策略,符合大學計算機基礎課堂教學方法的需要。構建基于PBL 教學法與微課融合實施模型,基本思路是充分發(fā)揮 PBL 教學法和微課的優(yōu)勢。依照PBL的實施過程,把教學過程分為課前準備過程和課堂教學過程及課后評價過程三個階段。
3.1.1課前準備過程
課前準備是整個教學模式開展的基礎和保證。教師在課程開始之前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平臺建設。平臺建設主要包括項目的設計及微課的制作。
項目設計要求教師不但要具有高水平的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而且對 PBL 的概念和技能深入理解和熟練掌握,才能有效地向學生提出問題,確定學習目標和實現目標的方法、設計相應的討論題以及控制討論的技巧。在項目設計過程中還需要以下三個問題上做到平衡。1)教學內容設計要有趣味性,針對性,典型性,可以和學生日常生活相結合,不同專業(yè)學生設計不同項目,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2)項目難度的控制。如果項目設計過于簡單,反而會降低學生學習興趣。但是項目過于復雜,會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且任務鋪墊需要浪費大量的教學時間,使課堂進度無法把握,項目中較難的環(huán)節(jié), 教師應當適時參與指導。項目設計中也需要把握好質量與數量的平衡。3)項目內容設計體現層次性。設計任務應包含所有的知識體系,必要時可以擴充?;A任務需要所有同學完成,基礎好的同學完成擴充部分,這樣充分考慮學生的層次性,不同層次的學生能根據自己情況自主選擇學習內容。
項目設計完成之后進行微課設計和制作。微課作為正常課堂的補充而不是簡單地把課堂復制到微課。微課將項目中比較復雜的知識點或者操作過程制作成微視頻,其中每部分內容都僅結合一個教學目標, 學生主動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微課內容進行學習,學生在操作時遇到不會的操作或者沒有了解透徹的知識點, 也可以反復播放微視頻, 一邊播放一邊對其中的內容進行仔細揣摩,通過學生自己一步一步的研究與探索, 可以更加熟悉每一個操作步驟及其所達到的目的,這樣學生掌握到的實踐操作方法使得記憶更深刻, ,從而幫助學生較好的完成實操任務。
3.1.2課堂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過程是整個模式關鍵環(huán)節(jié),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按照知識點講解——提出問題(項目導入)—項目任務完成——微課解惑——總結等步驟完成。其中知識點講解和提出問題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授課為主。講解的知識點是在完成項目中需要用到的。提出的問題以學習、考試、課程等學生都熟悉的PBL預先設計內容為主。項目任務完成和微課解惑為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任務的完成需要學生把老師講解過的知識點靈活運用到解決具體項目中,碰到難的或者不會的通過自主學習微課解決問題。學習微課的過程也是帶著問題學習的過程,目的性和針對性強,是對老師知識點講解過程的補充與細化,學生也能有選擇地進行學習,效果更好,效率更高。總結以老師講解為主,通過對學生任務完成情況的分析,發(fā)現學生的不足和難點,可以統一講解也可以一一輔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靈活運用,把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解決實際問題,避免簡單的模仿操作,可以有效引導自主學習且能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3.1.3 課后評價過程
課后評價過程是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過程。也采用PBL模式,設計一項或兩項任務,任務區(qū)分層次,任務一目標為夯實基礎,知識點應用與課堂教學部分基本一致,但是涉及內容更加社會化,例如企業(yè)生產過程,財務系統,質量系統,銷售系統等等,這些項目的提出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社會也可以讓學生靈活應用。任務二目標以提高擴展為主,涉及的知識點20%可以在老師講解的范圍以外,既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探究知識的樂趣,還可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不同層次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完成。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對學生知識掌握做出正確評價。
4 微課結合PBL教學模式的實施
為了推進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培養(yǎng)學生學習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者在湖南師范大學2017-2018第二個學年學前教育專業(yè)《大學計算機基礎》中試用了PBL與微課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推進教學。
4.1實施步驟
4.1.1項目設計與微課錄制(課前準備過程)
項目的選擇要綜合考慮,既要選擇學生有所了解的項目,又要求項目涉及的內容不要太陌生,覆蓋的知識點不要太廣,項目的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且實用性強,這樣能夠避免學生花太多時間收集資料,綜合上述原則,在計算機基礎的項目設計中,選擇“word高級應用”進行項目設計,本章主要內容為長文檔排版操作,包括分節(jié)、分頁、樣式設計、多級列表設計、目錄制作,交叉引用等知識點。針對這些內容選擇一個項目進行問題的設計:完成一份畢業(yè)論文的排版。項目給出一份只有內容沒有排版格式的畢業(yè)論文,再提出對畢業(yè)論文格式要求同時展示排版之后的成品論文。完成這個項目需要使用長文檔排版的所有知識點,符合項目設計要求。
微課設計以演示操作視頻為主,微課分為分節(jié)與分頁、頁眉頁腳制作、章節(jié)標題制作、圖表交叉引用、目錄的制作共五個微課視頻分別錄制。
4.1.2 項目實現過程(課堂教學過程)
在正式課堂中,老師按照傳統課堂的方式介紹在完成畢業(yè)論文排版過程中需要用到的知識點,重在講述知識點概念以及知識點的連貫性,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例如講述分節(jié)和分頁時:介紹節(jié)的概念,分節(jié)的目的,在什么情況下需要分節(jié)分節(jié),再演示一遍分節(jié)的操作。同樣的模式介紹樣式、多級列表、目錄等概念及基本知識點。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明白操作思路,知識點前后關系,例如在設計不同章節(jié)頁眉頁腳時候需要先分節(jié),在這個講述過程中需要讓學生理解分節(jié)不是孤立的,它和隨后的操作密切相關,讓學生形成一個操作思路: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為什么要如此操作,能不能換個順序進行操作,如果不按順序進行操作將會出現什么結果?這樣能避免學生簡單的模仿操作,記憶操作,機械操作。
正式課堂介紹之后把時間留給學生,即完成畢業(yè)論文排版項目。在完成項目過程中需要學生主動探索,用老師講解的知識點解決具體的應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獨立思考操作的步驟,操作的前后關系,遇到的難點可以通過網絡搜索,查看微課視頻,同學討論,老師答疑的方式解決。任務完成后進行項目分組匯報,這樣能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4.2 微課結合PBL教學模式實施效果評價
為了檢驗微課結合PBL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設計兩個班分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A班為實驗班,采用微課結合PBL模式教學法教學,B班為傳統教學班級,教學內容一樣。不同在于A班學生獨立完成畢業(yè)論文排版,B班為老師講解畢業(yè)論文的排版。使用統一考試軟件測試,試題包括選擇題、操作題。從選擇題得分率A班平均得分率為72%,B班平均得分率為50%,錯題分析表明A班學生明顯對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知識點體系結構更加完整。操作題得分率為:A班分節(jié)操作得分率90%,B班分節(jié)得分率80%;A班頁眉制作得分率83%,B班分級列表得分率71%;A班多級列表得分率72%,B班分級列表得分率60%;A班交叉引用得分率60%,B班交叉引用得分率55%,由此可見,微課結合PBL教學模式優(yōu)勢明顯。
5 結語
計算機這門學科是注重動手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的學科,根據數據對比,從最終的教學效果看,采用 PBL結合微課的教學方法效果較好,不僅教學容量大大超出傳統課堂,并且學生學習興趣及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同時,也要求老師一定要拓寬知識面,解答學生在對案例探索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相比傳統教學,教師在時間、精力等各方面均要付出很多。因此,老師應當提升自身素質,才能推動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適應現代教育要求。
參考文獻:
[1] 劉夢蓮.基于問題式學習 (PBL) 的設計[J].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3(1):39-43.
[2] 潘高峰.充分利用微課資源,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J].福建電腦,2016(9):145+157.
【通聯編輯: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