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路舟
摘要:隨著數(shù)字化、網(wǎng)絡化的快速發(fā)展,校園無線網(wǎng)絡的全覆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完全滿足當前高職類院校課程教學的需求了,這就使得很多課程的教學需要轉換模式。以藝術類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為例,基于超星學習通云平臺技術,構建該門課程線上和線下交互教學體系,將現(xiàn)有的課程資源和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并共享到云端,讓學生可以通過手機利用超星學習通實現(xiàn)線上線下課程學習。
關鍵詞:存在的問題;超星學習通平臺;移動教學模式構建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8)23-0093-03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高職院校所有專業(yè)公共必修課,也是計算機類專業(yè)的基礎課程,同時也是一門有著很強的實踐性、應用性的基礎學科。由于該門課程的內容多,覆蓋面較廣,有些內容又比較先進,高職類的學生由于基礎普遍較差,很難在課堂上高質量地完成學習任務,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開設的對象是全校學生,而藝術類高職院校這一方面的師資、實驗實訓設備等教學資源嚴重不足也給計算機教學的順利開展帶來了很大的不利。
1 藝術類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由于藝術類高職院校辦學的特殊性,計算機類課程不被足夠重視,無論從基礎設施的投入還是師資、實訓設備、實訓條件都無法滿足實際教學的需求;藝術類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有Windows操作系統(tǒng)知識、OFFICE系列應用,又有計算機網(wǎng)絡基礎和Internet應用,課時安排相對較少,而且多被分散在兩學期,一部分時間用于新舊內容銜接的講解上了,很少有足夠的時間去更進一步的探討和應用;目前藝術類高職院?!队嬎銠C應用基礎》課程教學采取的教學方式依然比較單一,仍然是以課本為基礎,老師講授為主,學生上完課以后,雖然可以通過QQ群、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進行本門課程的信息發(fā)布和交流,卻無法做到課堂理論的應用和實踐;加上藝術類高職學生生源質量不是很高,許多來自農(nóng)村,計算機基礎差,動手能力相對不足,學生學習習慣又不好,缺乏主動學習的熱情和動力,所學的知識得不到很好的鞏固,經(jīng)常出現(xiàn)遺忘的現(xiàn)象,從而影響新知識的進一步學習。
2 超星學習通平臺
超星學習通是由超星網(wǎng)推出的一款在大數(shù)據(jù)環(huán)境下應用,滿足教師實現(xiàn)所教課程資源云共享和學生在線上線下隨時隨地學習并實現(xiàn)師生互動、課堂教學評價等功能的手機App[1]。教師能夠利用手機應用該平臺,在了解學生現(xiàn)狀和學校目前現(xiàn)有的教學條件下,把相關教學內容加以合理的選取,設計與搭建課程學習平臺,同時輔以多種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課堂討論法、移動終端學習法等)及手段,指導學生利用手機線上線下自主學習,由被動學習模式變?yōu)橹鲃訉W習模式,充分地發(fā)揮了學生的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我們使用這種交互式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的一些弊端,從而保證教學任務能夠高質量、高效地完成。因此,針對藝術類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存在的眾多問題,積極探尋相應的教學模式改革,利用超星學習通移動平臺進行教學,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3 藝術類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移動教學模式構建與應用
3.1基于超星學習通云平臺的課程資源庫建設
基于超星學習通云平臺的藝術類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資源庫建設主要分成課前、課中、課后資源庫三大模塊建設[2]。首先,該門課程的課前課程資源建設主要是結合其教學大綱和教學課時計劃分配要求,對使用教材內容和網(wǎng)絡資源進行合理整合并選擇,對每節(jié)要講的內容做成獨立的課程設計和多媒體課件,編制課程目錄,根據(jù)需要進行分級,然后云共享,這樣便于學生課前利用手機App對課程進行了解,對預習很有幫助,如圖1。
其次,課中資源庫建設包含課件文檔、視頻文件、音頻文件、參考教材和文獻、課程網(wǎng)絡資料等多項內容,學生可以利用手機App在線查閱和下載。如圖2、3:
最后,課后資源庫建設包括根據(jù)教學需要建立試題庫、作業(yè)庫與試卷庫。通過教師設定發(fā)放和截止時間,對作業(yè)或試卷在線進行發(fā)布,學生可以通過手機在超星學習通App上完成自測,從而加深并鞏固了上課的有關內容;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自測的結果了解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以便于以后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使教學效果不斷得到優(yōu)化。
3.2基于超星學習通的移動學習平臺在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超星學習通的移動學習平臺建好以后,教師要充分利用平臺,指導學生合理利用手機,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的主觀能動性,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一系列的束縛,實現(xiàn)師生隨時隨地的交流和溝通,營造一個開放共享、和諧互動的教學新環(huán)境[3]。在講課之前我們要先建立好班級群組,要求學生在手機上下載并安裝超星學習通App,接著以實名制的方式完成注冊并掃描班級二維碼或利用班級邀請碼加入指定的班級群組,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課前教師可以通過App下發(fā)“通知”,要求學生利用學習通預習將要上的內容課件和查閱共享的課程有關資料,遇到問題在可以“群聊”中及時反饋,在線交流,及時解決;另外,教師也可根據(jù)課程內容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在平臺上進行廣泛討論;學生通過看課件、查詢資料、討論問題等過程對遇到的問題有了一定的理解,這樣在上課的過程中能夠帶著問題去聽課,同時教師也帶著問題去上課,及時調整上課的內容、方法和策略,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這樣既能保證教學效果,也能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可以在上課開始之前,將所學內容用手機等拍攝工具拍攝成教學視頻,共享至課程資料模塊,下課以后學生如果沒有完全弄懂上課老師所講的內容,還可以繼續(xù)通過超星學習通App看視頻進行鞏固。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意愿提高了不少,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一定的長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學習通完成課堂活動,如簽到、選人、主題討論、搶答、投票問卷調查等活動,如圖5:
在教學資源建設過程中,圍繞課程教學計劃、要求、知識重難點設計了一些課后習題或測試試卷,主要以客觀題為主,以主觀題為輔,要求學生在課后利用手機完成在線自測,學生通過自測了解自己對所學內容掌握的程度,同時可以通過學習通的討論功能或群聊功能和老師或同學實時進行交流,打破傳統(tǒng)教學對時空的限制,使師生間的交流變得更加順暢,有利于問題的及時解決[4]。如圖6
3.3基于超星學習通的移動學習平臺在教學中的效果
為掌握超星學習通移動學習平臺在藝術類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本人對2016級高鐵乘務班2017-2018學年第二學期的教學產(chǎn)生的數(shù)據(jù)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1)通過班級問卷調查,班級大多數(shù)同學都認可這種移動教學模式。如圖7:
2)在事先根據(jù)實際對平時成績進行權重設置后,經(jīng)過一學期的超星學習通成績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得知:學生除了課堂參與度比以前高了以外,課后學習時間、次數(shù)都明顯增加,自主測驗和作業(yè)效果明顯。如圖8、圖9:
4 結束語
基于超星學習通的移動學習平臺模式的構建與應用,對藝術類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帶來了很大的便捷性,教師可以利用該平臺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真正做到教學的有的放矢。學生可以通過該平臺不受時空限制的學習、自主的學習,激發(fā)了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移動教學平臺的構建和實施,既提高了教學效果,又促進了校園數(shù)字化和信息化建設。后期,我們將加大力度對超星移動教學平臺建設,然后在學校各個專業(yè)各門課程的教學中進行推廣,讓移動學習平臺在藝術類高職院校課程教學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興旺.基于超星學習通的移動學習平臺在植物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濰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18(1):112-115.
[2] 吳曉敏.基于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的生命科學課堂教學的探索[J].生物學雜志,2018(5):17-20.
[3] 李紅艷,劉蓉.“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模式——基于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的分析與思考[J],2017(19):68-69.
[4] 劉立云.“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下多元混合教學模式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7(21):27-30.
[5] 楊守文.信息素養(yǎng)與知識服務[M]. 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11.
【通聯(lián)編輯: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