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慶
蘇州大學體育學院,江蘇 蘇州 215021
“高教大計,本科為本”,教育部部長指出高校要回歸大學的本質職能,把“培養(yǎng)人”作為根本任務,調整思路,把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和效果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高等學校也在進行各學科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把培養(yǎng)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優(yōu)秀大學生作為首要目標。隨著“90后”“00后”邁進大學校園,把握新時代大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有效的開展教育工作成為了大學教育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時代大學生社會實踐經(jīng)歷欠缺,高估自己的實際能力;有些同學學習目標模糊或沒有長期目標,迷失自我;對于專業(yè)課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重視程度不夠,興趣不足,缺乏激發(fā)積極性;課堂紀律差,手機等電子產(chǎn)品充斥課堂,如何消除它們的不良影響或合理利用,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棘手問題。[1,2]
運動生理學是人體生理學的一個分支,與醫(yī)學、生物學等自然學科有著密切聯(lián)系。同時,運動生理學揭示體育運動對人體機能影響的規(guī)律及機理,對不同人群運動鍛煉和訓練進行科學指導,以達到增強體質、提高生活質量和提升訓練效果的目的。
運動生理學課程涉及面廣,教學時數(shù)少,有些概念較為抽象,學生在平時沒有接觸到,這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一定困難。運動生理學屬于理科范疇課程名詞繁多,概念抽象,知識點分散,而與此同時,體育相關專業(yè)的學生通常高考成績不高,而且文科和理科的知識背景不同,文科學生在高中階段沒有接觸過生物課,沒有生命科學的基礎知識。學生不容易接受新知識,到后面的章節(jié)越發(fā)感到困難,直至最終放棄學習。再者,體育專業(yè)學生更加重視運動技術的學習,認為只要專業(yè)技術好,就業(yè)時就會有優(yōu)勢,對花在理論課程上的學習時間不足,學習缺乏足夠熱情,最終的考試成績也達不到基本要求。
同時,體育專業(yè)學生學習策略欠缺,學習策略是指在一定情境下,依據(jù)學習的一般規(guī)則,主動對學習的工具、方法和程序進行有效地整合,達到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的過程。[3]研究表明學習效果包括50%的學習策略、40%的努力以及10%的智商。[4]可見,影響教學、學習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生的學習策略。多數(shù)體育專業(yè)的學生學習策略欠缺,他們長期進行運動訓練,沒有充足的精力進行理論課程的學習。大多數(shù)學生只能機械地死記硬背,學習效果差,付出的努力與得到的成績不成正比,學習動力不足,沒有興趣。
本課程面向的本科生為體育教育、運動訓練、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人體科學、運動康復等專業(yè),各個專業(yè)特色鮮明,同時也存在共同的特點,它們都與運動實踐緊密聯(lián)系。這也決定了運動生理學課程必須圍繞著運動展開,既符合課程教學核心內容,也滿足了各專業(yè)的學習要求,更為重要的是能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興趣的引導下進行的學習會更自覺、更有效率、更具創(chuàng)造性。
運動生理學基礎內容的理論性、抽象性、邏輯性較強,部分內容不易理解。在教學中把基礎理論的內容盡可能多的與運動實踐相聯(lián)系,突出以運動實踐為中心的教學目標。如“肌纖維收縮”這一部分的學習,只有弄清楚肌絲的顯微結構、肌纖維的收縮機制才能深刻理解肌肉收縮時產(chǎn)生的力量大小取決于活化的粗肌絲橫橋數(shù)目,肌肉力量大小差別的生理機制,分析所完成運動技能,繼而提高運動水平,這樣層層剖開,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相關內容有所期待,在學習時會更有興趣,效果更好。教學中再以視頻輔助進行直觀講授。這樣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影響肌肉力量的運動生理學原理等一系列問題。
本課程教學內容與運動健康促進功能密切相關,教學中圍繞運動的健康促進作用進行學習,為了能讓學生體會到運動生理學的作用,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認識到學的知識貼近生活實際,教學中應多聯(lián)系日常生活的現(xiàn)象,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5]比如現(xiàn)在高發(fā)的慢性疾病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慢性疾病的病因時間上從青少年時期就已經(jīng)開始,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顯現(xiàn),讓學生結合所學重視大學時代健康的生活方式。再如我們可以感知汽車速度變化,電梯升降等都是我們機體的前庭反應。這樣把運動生理學原理結合生活實踐,學生就會更愿意參與教學。[6]
再如學習呼吸與運動這一部分,在講述肺活量的概念和意義、作用和影響因素等時,結合當前的廣泛開展的體質測試講解,使學生理解肺活量與年齡、性別、胸廓的大小、呼吸肌的發(fā)達程度等因素的關聯(lián)性,理解系統(tǒng)科學的鍛煉對增大肺活量、提高肺通氣功能。同時結合運動訓練的方法進行呼吸肌訓練的講解,使學生體會理論知識的可操作性和應用性。[7]還有體檢時的相關指標,如血紅蛋白含量、心率值、血壓值、血糖值等,可以直觀的反應機體健康狀況,要求學生必須掌握這些常規(guī)的參數(shù),這些也是在將來在工作、學習中經(jīng)常接觸到的基本常識。
目前,運動生理學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脫節(jié),學生主動性差,教學模式不夠豐富等不足。因此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使之既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又能跟隨大數(shù)據(jù)時代教育信息化的潮流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8]而MOOC在這樣的背景下,為運動生理學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可行的方式。[8][9]
3.1.1 MOOC的教學形式
MOOC的授課視頻短小濃縮,一般時間在十五分鐘左右,每一章節(jié)的課程都由一系列視頻組成,學習者可根據(jù)自身的學習能力自主選擇學習進度,自由提前預習和反復觀看復習。每節(jié)內容包含隨堂測試和課堂作業(yè)等。[10]
課程測試通常是在線考試,包括判斷題、選擇題和簡答題等題型有不同的判卷方式,判斷、單選和多選題可以通過提前輸入正確答案,系統(tǒng)可以實現(xiàn)自動打分,簡答題和論述題可以由學生互評和老師評價相結合,因為這些題型沒有固定答案且主觀性強。這樣可以使得學習者之間加強溝通,互相學習。
MOOC的每門課程都有大量的學習者,可以通過MOOC的討論區(qū)參與問題的討論和實現(xiàn)互助學習。同時,任課老師也會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進行相應地解答。中國大學MOOC平臺的在線教師助理也可以直接與學習者進行溝通,解答學習和技術方面的問題。[11]
3.1.2 MOOC在線課程引領教學改革的優(yōu)勢——以中國大學MOOC平臺蘇州大學《運動生理學》課程為例
蘇州大學《運動生理學》課程注重這門課程內在的知識體系與邏輯關系,以學科內容為中心,明確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和重難點。通過教師的講解和與章節(jié)內容相關的實踐活動,在課下及時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評價,使學生能系統(tǒng)牢固地掌握好運動生理學知識。利用MOOC平臺的教學視頻,讓學生先根據(jù)目前自身的學習水平進行預習,在教學過程中,小組討論、老師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以及老師集中分析解決問題,實現(xiàn)教學過程中學生為主體,加強課堂互動,提升學習效果。[12]
網(wǎng)絡的輔助教學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輔助手段。由教師將教學內容、教學課件和習題等素材,上傳到教學輔助平臺上,學生可以利用這些資源來進行預習、學習和復習鞏固。學生學習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進度和掌握程度,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當學生遇到相關問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如電子郵件、QQ和微信等手段詢問教師。[13]
教育必須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運動生理學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要是講授法,學生學習缺乏自主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導課堂。教學中需要將傳統(tǒng)被動學習方式替代為自主合作與探究的主動學習方式。探究式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老師啟發(fā)引導,優(yōu)化學生的綜合能力結構的新型教學方法。探究學習是一種新穎、有效的學習方法。[14]把運動實踐中的案例與運動生理學的有關知識相結合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己主動去學習、探究,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會逐漸提高。[15]老師對各組情況進行及時地反饋與評價,一旦發(fā)現(xiàn)有創(chuàng)新點,應該予以充分肯定學生,最后,通過教師歸納分析達到掌握知識,升華、拓展的目的。
讓學生提出問題,以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獨立思考。問題啟發(fā)式是構建主義理論的一種,是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如“運動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這一部分的學習中,運動訓練對心臟有什么影響?在講述牽張反射時,在體育運動中哪些動作是應用的牽張反射?這樣通過這些問題,學生可以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去聽課,通過老師的講述、學生對這些問題的主動思考和回答,來提高學生對知識和問題的分析能力。[6]
在實驗課教學中,通過設計一些應用性強的實驗,針對運動訓練和大眾健身中的心率、血壓、體成分等一些常規(guī)檢測指標,學生可以在每年體質檢測實踐服務時,到運動隊、社區(qū)、運動場為專業(yè)運動員、居民、健身愛好者等進行親自實踐、現(xiàn)場測定;同時,通過開放實驗室,學生可以自行組織活動,可為檢測對象進行現(xiàn)場解答和指導,達到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目的,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幫助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運動訓練和指導大眾健身的工作中去。[6,16,17]
考核成績包括平時成績10%、實驗成績10%和理論成績80%三部分。平時成績包括考勤、課堂提問、課前問題準備和課后作業(yè)等,實驗成績包括操作成績和實驗報告成績,理論成績?yōu)槠谥?、期末考試成績,分別占總成績的30%和50%。理論考核時,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聯(lián)系的內容,增加課堂提問、作業(yè)的比例,試題要體現(xiàn)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避免平時不學,期中期末突擊、應付考試、只要及格就過關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18]
為檢查學生對所學運動生理學基礎知識的理解程度,對運動訓練和體育鍛煉理論的理解、掌握和運用的情況,考查學生的實驗課效果,設計多樣化的題型,包括選擇題 (包括單項選擇和多項選擇)、名詞解釋、判斷題、填空題、問答題(包括簡答題和論述題)等。問答題提供二道題目自由選擇一道回答的模式,增加學生的自由度。評分標準也靈活處理,鼓勵學生自己理解分析,綜合問題的答案。
實驗考核應重在反映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這是顯著區(qū)別于理論課考試的。通過實驗報告反映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了解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掌握技術的能力,了解學生是否可以用所學的理論去解釋、分析實驗結果。其次,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操作。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操作情況現(xiàn)場打分。實驗教學效果的評價應當區(qū)別于理論考試,重點在于反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