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宜早不宜遲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指出,幼兒期是進行性教育的關鍵時期,因為它奠定了個體性發(fā)展的基礎和方向。心理學家科爾伯格的研究表明,幼兒的性別角色意識經(jīng)歷了性別認同、性別穩(wěn)定、性別一致性三個階段,從能夠正確說出“我是男孩”“我是女孩”逐漸發(fā)展到“我是女孩,長大之后我也是女孩”“就算我不扎頭發(fā),穿著褲子我也是女孩”。因此,在幼兒階段進行性教育十分必要。
幼兒越早接受性教育,就越能夠遠離潛在的性侵危險。有研究認為,5歲之前所接受的有關“性”的教育,無疑將決定人一生有關“性”的方方面面。英國法律規(guī)定,5歲兒童要開始進行強制性性教育;在芬蘭,幼兒園有正式的性教育圖書;而在德國以及我國的香港、臺灣地區(qū),則利用漫畫或繪本進行有關生命誕生過程的性啟蒙。因此,普及性教育,尤其是健康的性教育,應從娃娃抓起。
性教育宜導不宜堵
當幼兒問起“我從哪里來”時,父母總會以“半遮面”的態(tài)度或語言予以敷衍搪塞。如果兒童早期這種對性知識好奇的需求得不到適當?shù)臐M足和正確的引導,很容易使他們對自身急劇的身心變化產生困惑。
幼兒性別意識的建立、對性別差異的了解、身體邊界安全的教育等,都需要有意識地引導與教育。
幼兒性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當屬讓幼兒學會自我保護,建立起身體的邊界意識,保護自己的隱私,使自己不受性傷害。每個幼兒都是自己身體的小主人,有權決定是否接受外界對其身體的接近。我們要鼓勵幼兒,在別人侵害自己身體時,勇敢大聲地說“不”,與此同時,也要讓他們學會尊重他人的身體和感受。
性教育宜繁不宜簡
性教育是一個涉及家庭、學校和全社會的教育系統(tǒng)工程,也是一個隨受教育者年齡不斷增長的再社會化過程。
幼兒的性教育不能怕麻煩。如果幼兒提出有關性方面的問題,家長和教師一定要科學、藝術地解釋,不能誤導幼兒。如果遇到實在難以回答的問題,家長、教師要和幼兒一起查閱書籍,了解“真相”。再者,如果幼兒出現(xiàn)兒童性行為(包括兒童對性方面的感受、行為及發(fā)展狀況),家長與教師也要隨時溝通、交流,協(xié)力解決。
摘編自《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