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東壽
青少年體育的發(fā)展對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的未來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包括毛澤東同志在內的幾代國家領導人也對青少年體育的重要性發(fā)表了他們獨到的看法和見解,指出了青少年體育對于一個國家未來的重要性[1]。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諸多“對體育本身的教育作用的誤解”、“父母對體育意識的欠缺”、“場地資源的緊缺”、“應試教育體制”等一系列問題在困擾著中國青少年體育的正確發(fā)展路線。
日本的青少年體育和中國有著許多的不同之處,與以“舉國體制”發(fā)展青少年體育的我國相比,日本更多的把體育發(fā)展和運動員培養(yǎng)中心放在了學校當中,以學校為重心,培養(yǎng)著各個級別的運動員及體育方面的人才。
本文通過對2014年笹川Sports財團(以下簡稱為SSF)所發(fā)行的《Sports白皮書2014》當中青少年體育運動參與情況部分的解讀,明確了青少年體育運動參與情況的現(xiàn)狀,其目的是為我們國家的青少年體育提供有利的參考依據(jù)和借鑒。
為了調查日本青少年下課后和假日的體育運動參與情況和體育運動環(huán)境,SSF從2001年開始對10歲到19歲以下(以下稱之為10代)的青少年開展了“10代青少年體育運動Life的調查”,以此為依據(jù)明確10代青少年的體育運動參與率和體育運動兩極化傾向。為了更好的總結兩級化傾向,另一方面又以4歲到9歲的青少年為對象進行了“有關4歲-9歲孩童體育運動Life的調查”。這幾項調查的同時進行,使對4歲到19歲階段幼年期、青少年期的孩子們運動習慣的把握更具有連續(xù)性和參考性。2013年進行了第5次“10代青少年體育運動Life的調查”和第3次“4歲-9歲孩童體育運動Life的調查”[3]。
為了更好地把握4歲-9歲孩童的體育運動參與情況,設定了體育運動參與頻度群。過去1年完全未參與體育運動的定義為“非參與群”、1年1次以上1周3次未滿(1年1次~155次)的頻度定義為“低頻度群”、1周3次以上7次未滿(1年156次~363次)的頻度定義為“中頻度群”、1周7次以上(1年364次以上)的頻度定義為“高頻度群”。本調查不包含通過幼兒園或學校體育課上進行的體育運動所產生的活動強度及活動時間。
觀察4歲-9歲孩童的過去1年體育運動參與頻度,“完全沒有參加體育運動”的占1.8%,“每周3次以上”的參與者(中頻度群以上)占80%以上,“每周7次以上”的參與者(高頻度群)為50%以上。2013年整體體育運動實施過程當中,參與率最高的是“摸瞎子游戲”、“自行車游戲”、“蕩秋千”、“游泳”、“捉迷藏”的順序,也就是說所謂的“運動游戲”(以“玩”的性質為主的運動)占據(jù)著前幾位。在“高頻度運動”當中“捉鬼游戲”、“游泳”、“自行車游戲”、“蕩秋千”、“足球”占據(jù)著前5位。
從性別來看,男孩子參加體育運動是“足球”、“摸瞎子游戲”、“游泳”、“自行車游戲”、“躲避球”的順序,女孩子是“摸瞎子游戲”、“自行車游戲”、“蕩秋千”、“跳繩”、“游泳”的順序,這點可以總結出:在日本,4歲-9歲這個階段就有很多男孩子在相對專業(yè)的環(huán)境下練習“足球”這項技能,而足球也恰恰是日本初中高中階段“人氣”最高的體育運動項目;相反女孩子以“體育游戲”(以“玩”的性質為主)為主來開展體育活動[4]。
本文以參與頻度、參與時間、參與強度等3個要素來具體分析10代青少年的體育運動參與情況。
過去1年完全沒有進行體育運動的人群表示為“Level 0”,1年1次以上1周1次未滿(即1-51次/年)的活動人群表示為“Level 1”,1周1次以上1周5次未滿(52-259次/年)的活動人群表示為“Level 2”,1周5次以上(260次/年)的活動人群表示為“Level 3”,1周1次以上、1次120分鐘以上、高強度體育運動表示為“Level 4”。但本調查不包括所有在學校內進行的體育課及各項有關體育的活動。
10代的體育運動參與情況當中,過去1年完全沒有參與體育運動的人群(Level 0)占13%、也可以理解為約8個人當中1個人的比例。1周5次以上、1次120分鐘以上的高強度體育運動人群占26.2%。
從性別來看,“Level 0”人群里男孩子占8.3%,女孩子占18.1%;“Level 4”人群里男孩子占31.1%,女孩子占20.9%,說明日本男孩子的體育運動頻度比女孩子要高。特別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約5名當中1名女孩子在過去的1年里完全沒有進行過體育運動。
從年級來看,“Level 0”人群里小學生占1.5%,中學生占7.8%,高中生占17.6%,大學生占27.1%,反映出隨著學年的上升,體育運動參與率在逐漸地減少。“Level 4”的人群里中學生和高中生各占43.2%和35.7%,可以推測出日本的初中和高中大部分學校都保證了這個年齡段學生們豐富的學校運動隊部活動,給他們提供了活躍的體育氛圍以及良好的活動保障。關注參加工作的社會人(15歲-19歲)的情況,“Level 0”的人數(shù)占35.6%,“Level 4”占3.4%,1周1次以下的參與者(Level 1以下)占59.7%,可以看出體育運動參與率明顯地低于在校學生們,所以急需做適合他們的調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5]。
2.2.1 日本10代青少年參與的體育運動項目
2013年 “足球”的參與率最高,隨后是“摸瞎子游戲”、“跑步”、“籃球”、“游泳”等項目(參與率為1年1次以上的運動前5位)。
2013年參與的高頻度體育項目當中“足球”最高,之后是“籃球”、“摸瞎子游戲”、“跑步”、“游泳”、“躲避球”(參與頻度最高的前5位)。1年1次以上的運動頻度當中,“棒球”占第12位,“排球”占第16位,可在高頻度的運動參與項目當中這些項目都在10位以內。這說明“高頻度”項目可以作為一項指標來判斷定期和不定期的活動。
按性別來看,男孩子參加率比較高的項目有“足球”、“棒球”,女孩子有“羽毛球”和“排球”,加上雙方參加率都比較高的“籃球”,中學和高中運動項目的人氣毫無掩蓋地發(fā)映在了運動項目的排位順序上。
2.2.2 10代參與的體育運動項目
除了“有關體育活動的全國調查”以外,SSF還有“把握體育運動參與狀況”的調查。根據(jù)調查目的、調查時期、調查對象、調查年齡等的不同,進行的異樣的調查與比較分析、來更進一步的了解國民的體育活動習慣,把握體育活動狀況。
2012年文部科學省通過“體力運動能力調查”分析出10代青少年的體育運動參與頻度。結果“幾乎每天都參與(1周3次以上)”占54.5%,“幾乎不參與”占15.4%。和此項調查類似的SSF的調查指標1周3次以上占65.4%,未參與者占13.0%。
SSF采用的是關于1年參與最多的前5位項目的逐步、多階段的調查方式,文部省采用的是4階段選擇的固定式調查方式,所以兩項調查之間必然存在著不同。但兩項調查都保證了樣本的取樣和樣本數(shù)量等方面的統(tǒng)計上都保證了一定的精度,都各自保證了對調查結果的信賴性[6]。
2.2.3 10代青少年體育運動參與狀況的國際比較
世界保健機關“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利用四年的時間參與了名為“Health Behaviour in School-aged Children(HBSC)”的調查,以歐洲與北美為中心進行著青少年身體活動的比較與分析調查??梢詫?012年的“Social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Well-being among Young People(WHO、2012)”和“有關10代體育習慣的調查(SFF、2013)”做國際性的比較、更準確地掌握和分析日本國內的參與狀況[7]。
根據(jù)SSF關于“青少年的體育習慣數(shù)據(jù)(2013)”,2013年10代青少年的體育俱樂部(包括學校運動隊、體育少年團等地域性體育俱樂部及游泳俱樂部、體操俱樂部等民間體育俱樂部)參與率為50.5%。有參與經驗、但現(xiàn)在未參與狀態(tài)的學生為28.1%,未參與者為21.5%,與2009年的調查(參與者49.3%,有參與經驗者31.3%,未加入者19.4%)形成了大致相同的結果。10歲-19歲的人口(1.192萬393人,此數(shù)據(jù)出自2012年3月31日為止的住民基本臺賬人口)當中參加體育俱樂部的人口大約602萬人左右。
總體的加入情況根據(jù)性別來看,男孩子占61.2%、女孩子占38.8%;根據(jù)學年,小學生的加入率為最高的61.5%。但是比起小學、中學時期的近60%,可高中時期減少為近40%,大學時期減少為近30%的數(shù)據(jù)說明:日本的高中階段是加入體育俱樂部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加入的俱樂部種類當中“中學,高中所屬的學校運動隊”最多占54.7%,之后是“地域體育俱樂部(體育少年團和地域體育教師、道場等)”占19.0%,“民間體育俱樂部(游泳俱樂部和體操俱樂部等)”占16.6%。過去1年當中加入率最高的運動前10位當中54.3%的學生回答有教練的指導,可以看出日本10代學生當中一半以上是在教練和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著體育運動。根據(jù)項目,教練指導率最高的項目是“軟式網球”占85.4%,接下去是“棒球”80.6%、“排球”78.0%、“乒乓球”76.3%、“籃球”67.4%、“足球”62.9%、“羽毛球”55.3%、“跑步”21.1%、“躲避球”10.9%。競技性的項目當中“軟式網球”和“棒球”的80%以上都在教練的指導下完成練習,“足球”和“羽毛球”大概在60%以上[8]。
根據(jù)SSF“孩童的體育習慣數(shù)據(jù)(2013)”的調查,4歲-9歲年齡段當中70.9%的孩子在參加除學校課堂以外的課外補習。具體的參加情況“游泳”占28.7%最多,其次是“鋼琴”占16.4%、“各種補習班”(一般指學校的主要文化科目)12.8%、“足球”占8.9%、“體操”6.8%、“芭蕾(舞蹈)”占3.7%、“空手道”3.1%。過去4年的數(shù)據(jù)表示,參加“游泳”的學生占各學齡段的孩子們的首位,而且這個參與率從2009年開始不斷地在增加。關注文化課以外的“體育學習班”,學齡前兒童的“體操”即“游泳”之后參與率呈現(xiàn)增加的趨勢。2009年到2011年之間“足球”沒有進入?yún)⑴c率較高的項目前幾位,但是在2013年學齡前兒童和小學1、2年級參與率較高的運動當中占到了第5位,可以推測出10代青少年的足球熱在慢慢延伸到學齡前年齡段[9]。
日本初中學生的人數(shù)在過去5年內逐漸地在減少,學校運動隊的參與情況一直在保持在66%-67%之間。從性別方面男孩子保持在77%,女孩子保持在55%左右比男孩子低20%。
2013年的數(shù)據(jù)從運動項目方面,男孩子在“足球”項目的加入人數(shù)達到25萬3,517人(參加率為18.1%)是所有初中生校運動隊當中參與人數(shù)最多的一個項目。其次是“軟式棒球”(24萬2,290人、占17.3%)、“軟式網球”(17萬4,435人、占12.5%)、“籃球”、“乒乓球”。2008年日本初中生“軟式棒球”的注冊人數(shù)超過了20%,是注冊人數(shù)最多的一個項目,可在2013年這一注冊人數(shù)減少為17.3%;但“足球”項目的注冊人數(shù)近幾年一直呈現(xiàn)著增加的趨勢。女孩子方面“軟式網球”(19萬7,227人、占20.9%)的注冊人數(shù)最多,其次是“排球”(15萬9,990人、占16.9%)、“籃球”(14萬227萬人、占14.9%)、“田徑”、“乒乓球”的順序[10]。
日本高中生的學生數(shù)在過去10年減少了13%,可學校運動隊的參加率從2003年的37.4%增長為2013年的41.8%。
2013年男孩子方面“足球”的注冊人數(shù)最多,為15萬8,199人,占總高中生人數(shù)的20.4%。之后是“籃球”(9萬2,623人、占11.9%)、“田徑”(6萬9,385人、占8.9%)、“網球”、“羽毛球”的順序。女孩子當中“籃球”(6萬215人、占13.9%)的注冊人數(shù)最多,其次是“排球”(5萬6,055人、占12.9%)、“羽毛球”(5萬4,591人、占12.6%)、“田徑”、“網球”的順序[11]。
4.1 總結日本4歲-9歲孩童2014年的體育運動參與狀況,中等頻度運動參與者最多占80%以上,高頻度運動參與者占50%以上。這個年齡段男孩子參與“足球”項目的人數(shù)最多,相反女孩子主要參加以“玩”主的體育游戲。
4.2 在日本,整個10代青少年當中“足球”是參與率最高的運動項目,而且“足球”項目的高參與率已經慢慢延伸提前到4歲-9歲年齡段,這點保證了為日本足球長期不斷輸送人才的需求量,也為日本足球的長期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隨著學年的增加青少年的體育運動參與率會逐漸地減少,社會人的體育運動參與率明顯地低于“在校學生”。
4.3 日本因受到“老齡化”、“少子化”等各種社會因素的嚴重影響,各學齡段的學生人數(shù)逐年地在減少,可日本“在校學生”在體育運動參與方面多年來一直保持66%-67%之間的高參與率。
5.1 首先,建議我國也成立和日本SSF相對應的機構,有利于全民體育實施情況的評估與研究,采用更加合理、更加科學的方法來促進全民健身及體育科研工作正確健康地開展。
5.2 父母是孩子人生當中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意識、習慣、作風、態(tài)度、性格將對孩子起著“終身的影響”。目前我國現(xiàn)階段非常有必要第一步:改善現(xiàn)階段家長們對教育及體育方面的意識,讓家長們對目前的教育體制有更加準確的認識、對體育的意義有更加深刻地理解,從而先讓家長們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
5.3 “四肢發(fā)達,體力充沛”就可以練好體育的時代已過,體質差就練不好體育、壓根兒不進行體育鍛煉也是毫無根據(jù)的錯誤的觀念。沒有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人格,哪里來的國家所需的“新時代的人才”?學校給學生灌輸正確理念的同時,國家可以適當?shù)募哟篌w育在中考、高考當中所占的比例,從實際出發(fā)改善體育在很多國人心目當中的印象與地位全面實現(xiàn)“體教結合”。
[1] 郭建軍.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培養(yǎng)優(yōu)秀競技后備人才[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4: 1-9.
[2] 張忠.體育強國建設中青少年體育發(fā)展方向[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1,5: 18-21.
[3] 日本SSF笹川Sports財團. 《スポーツ白書》[M].株式會社かいせい,2014: 92.
[4] 日本SSF笹川Sports財團. 《スポーツ白書》[M].株式會社かいせい,2014: 92-93.
[5] 日本SSF笹川Sports財團. 《スポーツ白書》[M].株式會社かいせい,2014: 94.
[6] 日本SSF笹川Sports財團. 《スポーツ白書》[M].株式會社かいせい,2014: 96.
[7] 日本SSF笹川Sports財團. 《スポーツ白書》[M].株式會社かいせい,2014: 96.
[8] 日本SSF笹川Sports財團. 《スポーツ白書》[M].株式會社かいせい,2014: 97-98.
[9] 日本SSF笹川Sports財團. 《スポーツ白書》[M].株式會社かいせい,2014: 98.
[10] 日本SSF笹川Sports財團. 《スポーツ白書》[M].株式會社かいせい,2014: 101.
[11] 日本SSF笹川Sports財團. 《スポーツ白書》[M].株式會社かいせい,2014: 102.
[12] 俞東壽.上海市校園足球人才培養(yǎng)環(huán)境分析- 以學生和家長的意識調查為例[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6,1: 74-78.
[13] 俞東壽.上海市高校大學生休閑體育的現(xiàn)狀及其特點分析-以大學生的意識為例[J].福建體育科技,2017,1: 55-58.
[14]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國務院關于加快發(fā)展體育產業(yè)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fā)〔2014〕46號[EB/OL]. [2014 - 10 - 02].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0/20/content_9152.htm.
[15] Johnson and Anders Gustafsson, カスタマー·バリュー-クオリティと顧客満足を高め収益につながる-[M]. 東京:ダイヤモンド社,2001: 77.
[16] 上杉正幸. 児童·生徒のスポーツ意識の変化. 香川大學教育學部研究報告第Ⅰ部1998 (104): 73-106.
[17] 國谷康人 (2008) ガイナーレ鳥取のジュニアユースチームにおける選手と保護者の満足度. 鹿屋體育大學平成20年度卒業(yè)論文.
[18] 笹島恒輔 (1987) 華國鋒體制下の中國における學校體育·スポーツの改革. 慶応大學體育研究所紀要, 18, (1): pp.1-23.
[19] 嶋將平 (2006) Jリーグアカデミーの一貫育成システムにおける?yún)⒓诱撙螠鹤愣? 鹿屋體育大學生涯スポーツ実踐年報, (6): pp.51-56.
[20] 澤口祐太,関岡康雄. 運動部活動における活動意識に関する研究. 仙臺大學大學院スポーツ科學研究科研究論文集,2003(4): 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