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蘭頓·斯皮科特 孫開元
你可能遇到過這種情形:幾個人一起走,半路碰到一只陌生的狗,這只狗看上去很兇,但它只朝著你們當中的某個人又叫又咬,對別人似乎視而不見。讓你郁悶的是,有時候,一只狗特別喜歡咬的人就是你。最近,英國《流行病學和社區(qū)健康》期刊發(fā)表文章說,英國人實際被狗咬的次數,或許比官方統(tǒng)計的數字高三倍。
這是怎么回事呢?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得出結論:心理焦慮的人最容易成為狗的攻擊目標。本次研究首席撰稿人、英國利物浦大學流行病和人類健康學院研究員凱麗·韋斯蓋瑟說:“對于在英國發(fā)生的狗咬人事件,官方唯一的統(tǒng)計數據是來自患者的住院記錄,連掛急診接受治療的病例都沒有包括在內。所以,我們一直不清楚發(fā)生過多少次狗咬人事件,有多少人因為被狗咬傷而需要治療。”
為了獲得關于狗咬人事件更準確的數據,韋斯蓋瑟和她的同事們對生活在切希爾郡的385個家庭的大約700人進行了調查,研究他們被狗咬的經歷。獸醫(yī)系學生先是對這些切希爾郡居民挨家挨戶進行簡短采訪,詢問他們的養(yǎng)狗情況,然后請他們填寫內容更為詳細的調查問卷。
問卷中有一項,就是讓曾經被狗咬的受訪者詳細描述一次被狗咬的經歷,包括他們當時的年齡、他們和“作案狗”的關系,以及他們事后是否就醫(yī)療傷。成年受訪者還需要回答另外十個問題,以便研究者從中測試他們的性格,然后根據“五大人格特質”區(qū)別他們的性格?!拔宕笕烁裉刭|”即外傾性、情緒穩(wěn)定性、開放性、隨和性和盡責性。
研究者發(fā)現,受訪的切希爾郡人報告的被狗咬傷率為1873/100000,大大高于國家統(tǒng)計的740/100000。
對于被狗咬的一些背后因素,研究者發(fā)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比如,男性一生中被狗咬的次數大約是女性的兩倍;大約44%被狗咬的時間發(fā)生在他們的兒童時期,也就是16歲之前;55%被狗咬過的人說,他們和咬人的狗在出事前從來沒有遇見過?!霸浻醒芯糠Q,多數狗咬人事件發(fā)生在人和他們熟悉的狗之間,但是這次研究結果與之相反?!表f斯蓋瑟說。
不過,最讓韋斯蓋瑟和他的同事們感到驚訝的是,研究結果顯示,狗咬人事件更多是發(fā)生在情緒最不穩(wěn)定的人身上。也就是說,人的情緒動蕩得越厲害,越容易被狗咬。
韋斯蓋瑟說:“我們的研究表明,一個人少一些焦慮、急躁和抑郁等負面情緒,就會減少被狗咬的可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