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是美麗美好的象征,周恩來平生愛花。周恩來紀念館研究室主任秦九鳳先生在研究周恩來生平事跡時,發(fā)現(xiàn)他與他喜愛的8種花有不尋常的故事,我們在這里作為盤點,與讀者一起分享。8種花,8種美麗美好,8種品格品德,這不正是周恩來完美人格的生動呈現(xiàn)嗎?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在我國古代,文人雅士們將傲雪斗霜的梅、松、竹并稱為“歲寒三友”。
周恩來從小就喜歡梅。1904年,才6歲的周恩來和他的兩個弟弟要隨父母從淮安城遷去清江浦外婆家萬公館居住。那是一個冬天,剛好周家院內(nèi)有一盆臘梅已蓄蕾待放。周恩來舍不得這盆美麗的臘梅,一心想把它帶走。他當時幼小,搬不動這個盆栽,于是便將花從盆中取出,敲掉花根上的泥土,然后將這株臘梅帶上小木船,捧到萬公館,親手栽到萬家塾館一側的院子里。一個多世紀以來,這株臘梅長得枝繁葉茂,年年噴香吐艷。為此,當?shù)匾患覠煆S特意以這株梅的照片作為商標生產(chǎn)出“一品梅”系列香煙,寓意周恩來官至一品,高風亮節(jié)也是一品。
1950年8月8日,是周恩來、鄧穎超的銀婚紀念日。為了紀念這一有意義的日子,時任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著名國民黨左派領袖何香凝老人專門畫了一幅國畫《臘梅》送給周恩來夫婦,這幅畫也成了周恩來他們收藏終生的畫作,至今仍懸掛在北京中南海按原狀布置的西花廳后客廳中堂的左側。1997年,淮安仿建西花廳的陳列布展時,也仿制了這幅畫作,并懸掛于與北京西花廳相同的位置,供游人觀賞。
忍犯冰霜欺竹柏,肯同雪月吊蘭蓀
周恩來在上海領導秘密斗爭時,曾提出凡是中共機關或是主要領導人的住地都要在窗口放上或吊上一盆花,遇有緊急情況時,首先要將花盆推落窗前,以便向不知情的同志報警,避免更大損失。
曾任周恩來秘書的黃玠然老人回憶說,周恩來當時在上海主持中央工作時,他的住地總少不了一盆吊蘭。領導秘密斗爭時特別危險,周恩來堅持晝伏夜出,并且嚴格要求自己晚上21點后出去,早晨5點前必定回家。這樣,他就有了一些空余時間來侍弄那些花草。因此,他養(yǎng)的吊蘭都長得枝青葉綠,花也開得漂亮。黃玠然仍然記得,周恩來當時一邊為吊蘭澆水,一邊還自言自語:“蘭落窗外有狼犬,蘭吊庭內(nèi)報平安?!?/p>
1942年6月底,周恩來因操勞過度致使疝氣發(fā)作,不得不住進重慶歌樂山龍洞灣中央醫(yī)院動手術。他的管床護士特意從家中帶來一盆長得很旺盛的吊蘭,然后用醫(yī)用膠布貼吊在周恩來的病房窗前,為病房平添了幾分生機,也令周恩來賞心悅目。
周恩來的手術很順利,手術4天后他即能下床走動,到7月12日,再有三天就可以出院了。這時,由于歷時十幾天后用來貼吊吊蘭的醫(yī)用膠布失去黏性,那盆吊蘭突然墜地摔碎。周恩來見狀心中暗暗吃驚。但他畢竟是一位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不會平白無故地往壞事上想,而是高興地寫下兩句詩:“我病已痊人去也,花枯瓶碎好回家?!钡牵驮谀翘煜挛?,送《新華日報》的報童在給他送報時,順口說:“倉庫老太爺因打擺子死了,現(xiàn)在正忙后事?!敝芏鱽淼母赣H周劭綱先生當時在重慶為《新華日報》設在下土灣的倉庫做管理員,小報童既不知道老人與周恩來的關系,更不明白當時南方局領導向生病住院的周恩來隱瞞了實情。一聽報童的話,周恩來頓時警覺起來,便估計到可能是自己父親出事,同志們正瞞著他。于是,他立即決定提前出院,回紅巖山上。吊蘭的摔碎和周恩來父親去世當然只是巧合,并無因果關系,但是,對于重孝道的周恩來來說,帶給他的仍然是極大的傷痛。此后,就很少見到他生活和工作的場所有吊蘭出現(xiàn)了。
蜻蜓點水紅菱醉,菡萏馨香白鷺陪
周恩來的故鄉(xiāng)淮安是個著名的“水城”。當時,城區(qū)內(nèi)有月湖、勺湖、蕭湖、桃花垠等水系,城區(qū)約五分之三的面積都是水面,到處都長有菱角、蓮荷、蒲草等水生植物。周恩來喜歡蓮花緣于宋代大哲學家周敦頤寫下的《愛蓮說》。據(jù)《周氏宗室大典》載,周恩來系周敦頤的38代裔孫。周恩來5歲入家塾館讀書時,塾師不僅向他們講授孔孟之道,還把《愛蓮說》懸掛于書房中堂上,讓孩子們天天看,天天讀。《愛蓮說》中有一名句“出污泥而不染”,這正是周恩來看重的人品道德。因此,他常以荷花的性格激勵自己和教育部下。
南昌起義失敗后,周恩來因病避居香港,與年輕的女共產(chǎn)黨員范桂霞假扮夫妻從事革命活動。為了在與敵人周旋時能有更多的空間,他教范桂霞抽煙、打麻將。范桂霞開始不理解,連口紅也不愿意抹。周恩來就教育她,這也是革命斗爭的需要,要做到處于虎穴狼窩時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永遠要記住前人教育我們的“出污泥而不染”這句話。著名的秘密工作者熊向暉曾說,在他成功打入胡宗南身邊后,周恩來教育他一定要白皮紅心,平常表現(xiàn)不左不右,善于隱蔽自己,永遠做到“出污泥而不染”。
小園新種紅櫻樹,閑繞花枝便當游
1917年,周恩來從南開學校畢業(yè)后東渡日本。次年春,當他見到盛開的櫻花時,為櫻花的美麗燦爛而贊嘆。他在詩作《雨中嵐山》中寫道:“雨中二次游嵐山,兩岸蒼松,夾著幾株櫻。到盡處突見一山高,流出泉水綠如許,繞石照人。瀟瀟雨,霧濛濃;一線陽光穿云出,愈見姣妍。人間的萬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見著一點光明,真愈覺姣妍?!苯铏鸦ㄊ惆l(fā)自己的胸臆。
這首詩不僅表露了周恩來對櫻花的喜愛,更是抒發(fā)了對自己在日本尋找到救國真理的喜悅。后來在他擔任國務院總理期間,曾對日本來訪的朋友們說:“當年我離開日本回國時正是櫻花盛開的季節(jié)。我也想在櫻花盛開的時候再去訪問日本?!绷钊诉z憾的是,周恩來的這一美好愿望一直未能實現(xiàn)。1972年,周恩來與來訪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共同簽署了中日聯(lián)合聲明,實現(xiàn)了中日兩國關系的正?;?。當時,周恩來向日本贈送了一對大熊貓;田中角榮向中國贈送了1000株大山櫻。
1979年周恩來逝世三年后,田中角榮又向中國贈送了1000株櫻樹,分別栽植于江蘇淮安、浙江紹興、南京的梅園和天津的南開等留有周恩來足跡的地方。這一以櫻花傳遞中日友好的做法還延展到日本民間。上世紀末,日本關西地區(qū)日中朋友會原會長原田親義,不顧已過古稀的高齡,先后在幾年時間內(nèi)36次到訪江蘇淮安,并于1992年至1994年共三次向淮安周恩來紀念館贈送了1000株櫻樹。原田親義每次都是跟著櫻樹苗來到中國,并親自參加在淮安周恩來紀念館對櫻苗的栽植。他說:“我們向周總理紀念館贈送櫻花是表達我作為一個日本人對中國已故周總理的敬仰和懷念;贈送1000株櫻花是表明我們希望日中兩國人民要千年萬代地友好下去?!比缃?,原田親義先生已經(jīng)作古,但他當年贈送并手植的櫻苗都已長成大樹,每年春天櫻花盛開時,周恩來紀念館內(nèi)的“千櫻林”一片璀璨絢麗,令游客賞心悅目。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
周恩來非常喜歡海棠花。據(jù)周恩來的侄孫周國鎮(zhèn)介紹,周恩來在新生的人民政權建立時,為什么要選擇中南海西花廳做自己生活和辦公的寓所呢?就是因為他看到了西花廳院子里有那么多海棠花和那座“不染亭”。
1954年,為實現(xiàn)印度支那和朝鮮半島的和平,日內(nèi)瓦會議召開,那是新中國的代表第一次登上國際會議的舞臺,周恩來以外交部長的身份親自率團參加。
由于美國當時采取完全敵視中國的政策,因此,壓根兒就不希望會議有任何成果。在美國的阻撓下,會議前后開了40多天。就在周恩來在日內(nèi)瓦的會內(nèi)會外廣交朋友、多方協(xié)調(diào)溝通努力工作時,國內(nèi)中南海西花廳院子里的海棠開花了。在家的鄧穎超見花思人,就剪下碩大的一朵花,放進一本厚書里壓好,然后連同上年采自北京香山的一片紅葉一起裝進一只信封,只在一張小紙條上寫上“紅葉一片,寄上想念”,然后托前往日內(nèi)瓦的工作人員捎給周恩來。
周恩來的衛(wèi)士長成元功曾說,總理收到鄧穎超的海棠花和紅葉后,知道鄧穎超在想念他,可是他工作實在太忙,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無暇寫信,便吩咐成元功到日內(nèi)瓦大街上,買回當?shù)匾环N十分名貴的芍藥花,然后也親自壓好,再與國內(nèi)捎來的海棠花和紅葉放到一起裝進信封,托工作人員再帶回國內(nèi),交給鄧穎超。就這樣,海棠花、芍藥花和紅葉成為周恩來夫婦兩地相思的見證。所以,鄧穎超十分看重這花朵和紅葉,特意把這海棠花、芍藥花和那片紅葉一起組成一幅圖案,再裝進鏡框,懸掛在自己臥室的墻壁上。
1988年4月,當北京中南海西花廳的海棠花又一次盛開時,鄧穎超又一次見花思人,深情地寫下《從西花廳海棠花憶起》。鄧穎超稱自己的這一篇文章既不是詩,也不是散文,而是“一篇紀念戰(zhàn)友、伴侶的偶作和隨想”。
“春天到了,百花競放,西花廳的海棠花又盛開了??椿ǖ闹魅艘呀?jīng)走了,走了12年了,離開了我們,他不再回來了。
你不是喜愛海棠花嗎?解放初年你偶然看到這個海棠花盛開的院落,就愛上了海棠花,也就愛上了這個院落,選定這個院落,到這個盛開著海棠花的院落來居住。你住了整整26年,我比你住得還長,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38年了……”
今天,我們再讀鄧穎超的作品,讀出的依然是滿滿的懷念。
香魂映水牽君夢,瘦馬乘風踏雪飛
20世紀60年代初,中蘇關系惡化,雙方展開了公開論戰(zhàn)。后因赫魯曉夫的蘇共中央第一書記等職務突然被撤,中方為了摸清蘇共新領導的政治動向,特意派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國黨政代表團赴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紀念活動并與蘇聯(lián)領導人會談。在與蘇方新領導人勃列日涅夫、柯西金、米高揚和安德羅波夫等人會談后,周恩來感到他們將繼續(xù)實行沒有赫魯曉夫的赫魯曉夫政策,并且將有過之而無不及,于是憤然回國。1961年11月14日下午,當周恩來飛抵北京走下飛機后,少先隊員向他獻上了一束馬蹄蓮。這一天,毛澤東、劉少奇、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均到機場迎接,這是在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少有的一次親自到機場迎接出訪歸來的黨和國家領導人。
由于當時周恩來手捧馬蹄蓮的照片迅速傳遍世界,于是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便簡單地作出結論:周恩來偏愛馬蹄蓮!
周恩來的衛(wèi)士韓福裕說,其實,周總理對什么花都喜歡,馬蒂蓮當然也是其中之一。但是,說用馬蒂蓮迎接周恩來,是因為周恩來偏愛馬蒂蓮,這與當時的實際情況是有出入的。因為,周恩來自蘇聯(lián)回國的那天是11月份的大冷天,別的花沒有,這時正是馬蹄蓮的花期,所以就給他獻上了馬蹄蓮花束,你不能就以此作出周恩來特別喜歡馬蹄蓮的結論。
由此可見,有些巧合的事也會產(chǎn)生一些牽強的聯(lián)想。不過,馬蒂蓮花期在大冷天,凌寒綻放,也是一種不畏嚴寒的傲骨精神的體現(xiàn),而且與周恩來此次出訪的使命不謀而合,這就成了佳話。
不懼淤泥侵皓素,全憑風露發(fā)幽妍
西花廳的花匠很會養(yǎng)水仙,每到冬天,無論是周恩來開會或是會客,都會有盛開的水仙花到場伴隨。周恩來的辦公桌上也會放上一兩盆水仙,使他的辦公室內(nèi)花香四溢,生機盎然。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逝世;1月14日,他的骨灰盒被放置于勞動人民文化宮接受各界人士吊唁,儀式結束后,骨灰盒轉至人民大會堂,并按周恩來生前愿望放置于臺灣廳內(nèi)度過最后一夜。當時在臺灣廳內(nèi),伴隨周恩來靈骨的還有骨灰盒周圍的6盆水仙花。那翠綠的葉、潔白的花、黃色的蕊,正象征著周恩來人品的高潔。
“那印象太深刻了!我這一輩子都不會忘記。”周恩來的衛(wèi)士韓福裕曾這樣形容當時的情景。打那以后,他年年都早早地養(yǎng)水仙,并通過請教西花廳的花匠,學習養(yǎng)花技術,從而確保自己養(yǎng)的水仙在每年的1月8號周恩來祭日開花,然后陳放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南側,以示對一代偉人的悼念。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
周恩來身邊有一位軍事秘書叫雷英夫,是河南洛陽人,文武雙全,被毛澤東贊譽為“洛陽小才子”。晚年的雷英夫,視力已經(jīng)很差,但出于對周恩來的深厚情感,他幾乎是用手摸索著為淮安周恩來紀念館書寫了周恩來的早年詩作《大江歌罷掉頭東》。毛澤東當年夸獎過他,周恩來也曾夸他是“牡丹仙子”。他說:“因為總理知道我們洛陽的牡丹是十分有名的?!?/p>
1973年10月10日,時任加拿大總理的特魯多應邀訪華,周恩來于14日晚上陪特魯多到洛陽訪問。在河南省洛陽市招待特魯多的宴會上,服務員上了一道地方菜,由蘿卜和雞蛋烹制的“洛陽宴菜”。特魯多吃得贊不絕口,周恩來也很高興,就對上菜的服務員和河南與洛陽的地方領導人說:“這道菜用料簡樸,做工精巧,客人吃得很高興。不如把名字改一下,不要叫‘洛陽宴菜’了。你們洛陽牡丹最有名,我看改叫‘牡丹宴菜’吧。”陪同的中方有關人員和賓館服務人員聽了都高興地鼓起了掌。從此“洛陽宴菜”改名為“牡丹宴菜”,并一直沿用至今。
老舍、胡絜青夫婦曾在生活上、政治上和創(chuàng)作上受到周恩來的多方關懷。用胡絜青的話說,她一輩子也忘不了周總理對舍予(老舍的字)和她一家的恩情。于是,在紀念周恩來百歲誕辰時,胡絜青老人特意畫了一幅國畫,命題《富貴天香欣向榮》。現(xiàn)在,這幅珍貴的畫作就被收藏在淮安周恩來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