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杰
當94歲的潘鼎坤教授站在講臺上時,就像一棵老樹。背微駝著,但腰板還是筆直的,透著顫巍巍卻利落的勁兒,落步又極穩(wěn),像是講臺上有他的根。
潘鼎坤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一名退休教師。好不容易退休,但沒幾年他又重新走上講臺,“過一過自己上課的癮,重溫舊夢?!彼f著,眉梢眼角都漾起笑意。
授課間,四塊大黑板很快寫滿,學生要幫他擦,潘鼎坤一揮手:“不用,我自己來。”刷刷幾下擦干凈,又繼續(xù)寫。
一堂課3小時,中間不休息。他始終站著,走動著,講到關鍵點就加重語氣,吸引學生注意力。
他說,“我在上面(講得)津津有味,咋會感覺到累?上了講臺,一切煩惱都拋到九霄云外去了?!?/p>
講詩詞的數(shù)學老師
誰又能想到,這位教中國古典詩詞的老教授,已經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理學院教了一輩子高等數(shù)學。
潘鼎坤教授1947年考入上海復旦大學,提及母校,潘老感觸頗深:“來復旦的第一周,就把我從一個‘山里人變成了‘位卑未敢忘憂國,冷眼向洋看世界的人。”
1925年,他出生于浙江省縉云縣雙溪口姓潘村,老家貧困落后??箲?zhàn)期間,上海、杭州的知識分子前往浙江逃難,中學也一道遷來,才讓潘老有了讀初中的機會。后就讀師范高中,因成績較好,成為村里第一個大學生。1951年從復旦大學畢業(yè)后,由國家統(tǒng)一分配到東北工學院,1956年隨系調整任教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高等數(shù)學。而這一教就是六十年有余。
在講授數(shù)學課的過程中,潘老就時常引用詩詞來解釋數(shù)學現(xiàn)象。最出名的就是借用《虞美人》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解釋有限和無限的關系。
重出山,傳中華之美
教了一輩子數(shù)學,他沉醉其中。但重新“復出”,年逾90歲的潘老專講古詩詞。
2017年5月16日,主題為“講中文對聯(lián)、詩詞中的對稱美”的講座在西安科技大學的教室里進行。身著藏青色中山裝的潘老,在講壇上振臂高呼:“我希望唐詩、宋詞這樣的好東西,不能在我們這一代絕了,唐詩萬歲!宋詞萬歲!”
他不用麥克風,中間不休息,沒喝一口水。四塊黑板擦了寫、寫了又擦。記不清講稿內容時,他拿起放大鏡仔細端詳;沒有人主持開場,預定時間里,他講完了全部內容。
講臺是教師的“根”
央視邀請他錄制《經典詠流傳》節(jié)目時,有這樣一個細節(jié)——舞臺上主持人撒貝寧得知老教授93歲高齡時,想要搬一把椅子讓老人坐下,可潘鼎坤教授婉拒了?!拔覀儺斃蠋煹?,一定要站著,什么時候坐著講過課?”這一席話體現(xiàn)了一代代教師的精神傳承,不禁讓人肅然起敬。
潘老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畢業(yè)后當了28年助教的他,1982年才被評為教授。按他自己的話說:“完全是憑教學經驗升上去的?!睆慕塘嗄辏踢^十幾門數(shù)學課,他帶過的學生有工農兵?、有大學生、有研究生,無論怎樣,在他教過的學生眼中,潘老就是一名老師,雖出身名校,卻用一生全力以赴認認真真地教了很多學生。從高數(shù)微積分到唐詩宋詞的對仗韻律,94歲高齡的潘鼎坤教授依然站在三尺講臺上,只為中華文化的傳承!
“我沒有心臟病,也沒有高血壓,每月都領退休金,不干點什么,‘一把火燒了挺可惜的?!币淮屋o導講座上,潘鼎坤對學生說,“課堂是我一生最快樂、最享受、最最留戀的地方。教室就是我的暖房,我的人間天堂。只要你們愿意聽,我愿意一直講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