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3000六盤水市中醫(yī)醫(yī)院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是由于腦動脈粥樣硬化、血黏度增高、椎動脈及其周圍神經(jīng)叢受刺激等原因所致的基底系統(tǒng)供血障礙而引起的疾病,具有反復發(fā)作、久治不愈的特點。近年來,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發(fā)病率明顯提升,并且患者的發(fā)病年齡越來越小,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眩暈耳鳴、惡心、嘔吐、復視和吞咽困難等,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嚴重影響[1]。選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40例,對天麻素注射液在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治療中的應用方式及療效進行探究。
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40例,癥狀包括眩暈、頭暈以及頭脹等。將4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20例。對照組男11例,女9例;年齡21~71歲,平均(39.6±3.2)歲。觀察組男12例,女8例;年齡20~70歲,平均(39.6±3.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方法:①對照組:采用丹參滴注液治療。丹參滴注液250 mL,1次/d,療程14 d[2]。②觀察組:采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療。天麻素注射液0.6 g加入0.9%氯化鈉250 mL,1次/d,療程為14 d[3]。
觀察指標和療效評判標準:在對兩組患者實施不同的治療方案前后,對兩組患者基底動脈血流速度進行統(tǒng)計比較。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療效進行統(tǒng)計比較。根據(jù)患者臨床癥狀,進行病情分級,如果患者無眩暈,則為0級;如果患者有頭暈感,則為1級;如果患者眩暈感嚴重,影響行走,則為2級;如果患者眩暈感嚴重,并且需要臥床休養(yǎng),則為3級。根據(jù)這一分級標準,確定患者本次療效:如果患者眩暈級在2級以上,則療效為顯效;如果患者眩暈級別1級以上,則療效為有效;如果患者眩暈癥狀沒有得到改善,則療效為無效。
兩組治療前后椎-基動底脈血流速度比較:在對兩組患者實施治療后,兩組患者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均比治療前明顯提升(P<0.05);同時,觀察組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的加快速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主要是由于椎動脈管受壓、動脈粥樣硬化等各種疾病導致血液循環(huán)障礙引起小腦、腦干嚴重缺血,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所引起的臨床常見病是眩暈癥。目前臨床上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癥主要是改善腦組織血液循環(huán)、抗血小板聚集等,因此,在對這一疾病進行治療過程中,對于針對性基底動脈而言,臨床上為了解除患者基底動脈的壓迫,促使血管擴張降低患者血黏度,這些方式是對這一疾病做出針對性治療的主要方式。
表1 兩組治療前后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比較(±s,cm/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比較(±s,cm/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左椎動脈 基底動脈 右椎動脈對照組 治療前 33.1±3.1 39.1±2.7 31.3±2.9治療后 35.2±2.8? 45.3±2.9? 36.8±2.6?觀察組 治療前 32.9±3.8 39.4±3.2 31.2±2.3治療后 39.8±3.1?# 49.5±2.1?# 40.1±3.6?#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例(%)]
天麻素注射液中的主要成分為天麻素。根據(jù)大量的藥理實驗表明,該藥物能夠有效地協(xié)調(diào)大腦皮質(zhì)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平衡性,能夠發(fā)揮較好的鎮(zhèn)靜、安眠以及鎮(zhèn)痛作用,從而達到中樞抑制的目的,幫助患者改善中樞神經(jīng)癥狀[4]。
本研究對對照組患者,采用丹參滴注液進行治療,對觀察組患者,采用天麻素注射液進行治療。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椎-基動底脈血流速度以及本次治療總有效率進行統(tǒng)計比較。
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由此可見,在對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治療中應用天麻素注射液,能夠有效提升患者血流速度,改善患者預后,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