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瑩
(南通紡織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南通 226007)
辯論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也有助于增強大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加深他們對各類社會問題的認識,可以說是頗有益處的一項活動。因此,包括高職院校在內(nèi)的各大高校時常會舉辦各類辯論會活動。南通紡織職業(yè)技術學院作為國家級示范院校建設單位,非常重視學生論辯能力的培養(yǎng),每年都設有常規(guī)性的院級辯論賽,并積極參加兩年一屆的江蘇省大學生辯論賽。這些活動使大學生的論辯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和提升。但在活動舉辦的過程中,我們也注意到高職院校大學生在論辯能力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將對高職生論辯能力的現(xiàn)狀和原因加以研究,以期為提高高職生的論辯能力提供參考。
應當說,很多高職生對于參加辯論活動還是非常感興趣的。無論是校級的辯論賽,還是課堂上的辯論活動,都有學生踴躍參加。其中也不乏巧舌如簧、妙語連珠者,這一點還是值得欣慰的。不過,我們也發(fā)現(xiàn),雖然學生都積極參與活動,辯論時也激情洋溢,但是在論辯能力方面卻不令人滿意,存在諸多不足。根據(jù)我們的調(diào)查,高職生論辯能力的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要想使自己的辯論富有說服力和感染力,需要把自己的人生觀、信念、哲學、信仰等精神方面的價值傳達到聽眾的心中,而要想將這些東西傳達給聽眾,就需要有將心中的想法用口頭表達出來的能力[1]。
但是,在開展的辯論活動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雖然很想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但往往詞不達意,或者因為無法找到合適的詞匯而語塞。這一點在無法提前準備的自由辯論階段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此外,很多學生在辯論中,往往過多地使用口頭語言,而不善于使用比較正式的、書面化的表達方式。這些都表明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存在不足,而這一不足也大大影響了他們的論辯效果。
高職生在論辯能力方面存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思維深度的問題,也就是他們看問題、分析問題往往停留于事物表面,不善于進行深究。大學生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的群體,本應具備深入探究事物內(nèi)涵的精神和能力。但是,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論辯過程中,往往只會對論題進行淺層次的辯論,雖然會積極反駁對方論點,但基本上停留于表面,很少會深入挖掘論題,對論題所涉及的社會問題進行深入闡述,這反映出當下高職生的思維深度不夠,讓我們對大學生的思維能力產(chǎn)生了擔憂。
另外,有些學生在陳述自己觀點的時候雖然是侃侃而談、激情洋溢,但是內(nèi)容卻明顯缺乏邏輯性,無法很好地自圓其說,更無法很好地論證自己的觀點,這也反映出高職生在邏輯思維的縝密性方面存在不足。
高職生在論辯能力方面存在的第三個問題就是應變能力不強。許多學生在發(fā)表自己觀點的時候尚能口若懸河,但是一旦對方拋出一個自己意料之外的論點,就立刻變得語無倫次,甚至答非所問。這反映出學生的應變能力存在不足。
論辯能力是以語言能力為基礎的。有了扎實的中文功底,才有可能以恰當?shù)脑~匯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高職生的語文功底難以令人滿意,甚至經(jīng)常會在作業(yè)中出現(xiàn)一些非常容易識別的錯別字,而自己卻渾然不覺。語文功底不足,就很難在論辯的時候將自己的想法及時、準確地進行表達,這顯然會影響到學生的論辯能力。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除了和高職生的文化基礎不夠牢固有關外,筆者認為還有以下兩個原因。
1.閱讀量的不足。讀書不僅可以增長一個人的智慧和見識,還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但是,由于網(wǎng)絡等的發(fā)展,當下大學生的閱讀量普遍少得可憐,一項調(diào)查顯示,有70%的大學生每天課外閱讀時間不足1個小時,近半數(shù)的受訪學生表示,業(yè)余時間“一般不閱讀”。[2]閱讀量的減少,使得當下的大學生很難再通過閱讀這一重要途徑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和語言表達能力,進而也影響了他們的論辯能力。
2.網(wǎng)絡文化的影響。網(wǎng)絡文化的興起對青少年的影響很難一概而論。但是不容置疑的是,網(wǎng)絡上存在的大量不規(guī)范用語,都會對大學生的用詞產(chǎn)生影響。比如說,大學生在網(wǎng)絡上經(jīng)常從事的活動之一就是聊天,這種非??谡Z化、非常自由的交流方式對于大學生的語言表達習慣產(chǎn)生了非常明顯的影響。在論辯的過程中,一般應當使用比較正式、書面化的語言來闡述觀點,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總是傾向于使用口語,很少使用書面表達方式,這和他們平時較少使用書面語是分不開的。而這種語言習慣也極大地影響了論辯的效果。
隨著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日益加速,越來越多的人已經(jīng)沒有耐心再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傳統(tǒng)文化,于是各類以速成、通俗為特點的快餐式文化應運而生,通俗小說、通俗影視劇、流行音樂、網(wǎng)絡游戲成為大學生接收文化的主要方式。這種快餐式的文化雖然快,容易被吸收和接納,但是卻缺乏營養(yǎng)和內(nèi)涵,多吃無益。在這種文化環(huán)境之下,現(xiàn)在的大學生很難養(yǎng)成深入思考的習慣,這是造成他們思維深度不夠、應變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我們發(fā)現(xiàn),高職生對于社會問題的關注度也普遍較低,對很多備受關注的社會問題甚至一無所知。對社會問題、特別是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往往會引發(fā)我們的思考和討論,對于鍛煉和提高大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而缺乏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只囿于自己身邊的小圈子,思維的維度則很難得到拓展,也就必然會影響到深入剖析各類社會問題的能力。
筆者認為,高職生對社會問題缺乏關注的主要原因有:(1)社會價值觀的變化使得大學生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而忽視了自身以外的東西;(2)就業(yè)等社會競爭壓力的加大,使得大學生忙于提高競爭能力,減少了對社會和他人的關注。
大學生論辯能力的高低,看似不是什么大問題,但其后隱藏的種種問題卻值得我們深思。論辯的能力,不僅集中體現(xiàn)了大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zhì),也反映出教育水平的高低。較強的論辯能力,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在社會上的競爭力,也能夠讓學生們變得更加自信、更有魅力。筆者認為,學校及相關部門應當在以下幾方面進行努力,以提高大學生的論辯能力。
如上所述,閱讀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還可以大大提高他們的詞匯量,對于提高論辯能力非常有益。另外,論辯的準備離不開論辯文章的撰寫,通過各種練習,提高寫作能力,也是提高論辯能力的必要途徑之一。因此,學??梢酝ㄟ^現(xiàn)有的語文課的學習,提高大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引導大學生更多地閱讀各類經(jīng)典圖書,并且適當增加寫作練習,以提高大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可以充分發(fā)揮現(xiàn)有的學生社團、校內(nèi)網(wǎng)、校內(nèi)廣播等條件,增加學生接觸各類社會問題的機會;還可以通過講座、研討、志愿者活動等方式,提高學生們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度,促進他們養(yǎng)成深入思考的習慣,進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論辯能力。
實踐是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要想提高論辯能力,最好的途徑還是多舉辦各類辯論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實踐機會,并且能夠通過實踐看清自己的長處和不足,不斷進步。辯論活動可大可小,尤其是可以利用思政課的課堂時間,適當安排學生就相關問題開展辯論,這樣不僅能鍛煉他們的論辯能力,也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改善教學效果,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發(fā)展的支柱。而科技、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也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論辯能力所體現(xiàn)出來的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思辨能力,是大學生應當具備的素質(zhì)之一。我們認為,各大高校、尤其是高職院校,應當通過各類校園辯論活動、教學改革活動的開展,提高大學生的論辯能力,讓他們能夠以更高的素質(zhì)、更佳的姿態(tài)面對今后的社會競爭。
[1]弁論力を養(yǎng)う方法.http://www.shinenet.ne.jp/~kikuchi/bengoryoku/7.pdf[EB/OL].2010-05-15.
[2]大學生閱讀現(xiàn)狀調(diào)查:多數(shù)大學生閱讀量令人堪憂.http://www.xinhuanet.com/chinanews/2009-04/23/content_16333316.htm[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