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哲士
好的景色可以當(dāng)書讀。有一句話叫移步換景。移,等同于翻書,換,則可視作讀畢重來。
好的景色可以當(dāng)飯吃。有一句成語叫秀色可餐,正是為這種癡迷的量身定做。
以我有限的游歷體驗,有的景致到此一游即可。有的景致心生摯愛,不斷玩念,便有了再游的想望。事實上也這樣做了。如長城,如紹興,如蘇州,如桂林,如峨嵋等等。
湘西是新近去過的地方,也是值得玩念的去處。在武陵源讀山,你腦海里會立即閃過一個詞:詭異!它巔覆了你對山固有的印象,如同進入神話中的天界域外,眼看不過來,嘴沒法形容,直嫌上天偏私湘西。至芙蓉鎮(zhèn)讀村,那村子是濃得化不開的一滴香茗,少不了聞香止步、知味再來的回味?,F(xiàn)在,我要走進夢中的鳳凰古城,真真切切翻開這本令人神往的奇書,與你一起分享其中的愉悅。
過去,人們知道鳳凰,多是從沈從文名著《邊城》和《湘西記事》得來。今天來鳳凰,抹不去的濃重影跡仍是沈從文。沈從文的寫作生涯與湘西聯(lián)結(jié)在一起,地處湘西的鳳凰古城,當(dāng)然也脫不去沈從文注入其中的精神元素。要說導(dǎo)游鳳凰,沈從文是當(dāng)之無愧的鼻祖,而他的向?qū)淖钤缈勺匪葜辽鲜兰o(jì)二三十年代。
人們往往把沈從文筆下的邊城與鳳凰等同起來。其實,打開《邊城》,開篇就說:“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如果你留意前些年的地圖,發(fā)現(xiàn)茶峒這個地方并不在鳳凰縣境內(nèi),而在湘、川(渝)、黔的交界處,隸屬湖南花垣縣。不過,打開新編印的地圖,茶峒卻不知去向,謎底在哪兒?原來,沈從文的《邊城》沉寂多年后再度走紅,覺醒過來的茶峒小鎮(zhèn)在旅游造勢中當(dāng)仁不讓地易名邊城。因為沈從文是鳳凰人,不知就里的人誤以為鳳凰就是沈從文所說的邊城。久而久之,鳳凰也就成了邊城的代名詞。當(dāng)然,沈從文寫《邊城》,少不了他熟稔的鳳凰風(fēng)情,寫湘西,也凝聚著鳳凰情結(jié)。也有人說,邊城其實就是鳳凰的翻版。來到鳳凰古城,不乏邊城之類的招牌或廣告。游蕩在鳳凰的山水間,《邊城》里靠擺渡為生的老人、孫女,外加一只黃狗的平靜、單調(diào)、淳樸、富有情趣的渡口生活場景仿佛在你眼里活泛,而發(fā)生在翠翠和大佬天寶和二佬儺送之間的愛情悲劇,好像易地在鳳凰的溪流中淡淡地彌漫開來。
鳳凰人毫不掩飾地把邊城抬出來為自己張揚,骨子里沁透著對這位大作家的推崇和對家鄉(xiāng)的摯愛,推崇和摯愛所產(chǎn)生的效應(yīng),無疑提振了鳳凰的人望和地望。由此可見,鳳凰之對于沈從文,沈從文之對于鳳凰,已經(jīng)到了水乳交融、珠輝玉麗的地步。其實,邊城說遠(yuǎn)亦遠(yuǎn),說近亦近,它就在讀者和游者心里。這是一個地方的幸事,也是一個作家的幸事,當(dāng)然更是一個社會的幸事。
上世紀(jì)八十年代,我曾兩下三湘。那時,腦子里裝的是長沙和湘潭,壓根兒沒有湘西和鳳凰的概念。因為閉塞,鳳凰被邊緣化也就難免。如今湘西熱,鳳凰才是熱上加熱,這只修煉千年的鳳凰終于飛出了大山,她的秘處,奇處,妙處,好處,吸引蜂擁而至的游客。比方我吧,早已把她收入行旅之囊,只是因為機緣的關(guān)系晚到了一步。數(shù)千里奔她而來,只見山蔥蘢,水清冽,人淳厚,城溫柔,尤其令人青睞的是她豐厚的人文歷史,比想象中的風(fēng)光還要耐看。這種耐看,就是留一段余意未盡的話題任你去解讀。
鳳凰城小,卻很精致。一條東西走向的大街,青石板小巷如同千手觀音向兩側(cè)伸去。一條沱江貼城而過,兩岸人家可望可呼,水上男女隔船對歌。一坨剪葉般形狀的谷地承載著數(shù)萬人的小城,小城里鑲嵌著小巧玲瓏的建筑,身材嬌小、衣飾華麗的苗族、土家族兒女……處處綻放著小家碧玉式的風(fēng)情,一個城市的美盡歸納于一個微型雕塑之中。走鳳凰,你會覺得,她是在民歌和民俗中漸漸老去的古城,又是璣珠其里,錦繡其外,人文意蘊漸漸貼近人們的名城,還是在青山環(huán)抱、碧水縈繞中安閑靜謐的青春之城。
是長期封閉幫了她的忙。但凡開放之地,歷史的遺存能整體保存如平遙,如鳳凰,實在是罕見的了。中國歷史久遠(yuǎn)的城池并不乏見,但能榮膺歷史文化名城的卻不多。要么有景乏文,要么有文乏景,遺存不足以展示原貌。鳳凰古城以山水飾面,以文化夯基,有完好的城池遺存,天時地利人和全讓她占了,不登上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寶座才是怪事。這座曾被新西蘭作家路易˙艾黎稱作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之一的“鳳凰古城“,微蘊古茂,古隱深微,像一個精致的粉彩山水紋托盤,盛著清韻溢香的盆景,盆景里又盛著一個個膾炙人口的故事。
沈從文筆下,鳳凰是一個寧靜淳樸而帶有野逸意味的地方。說野逸意味,鳳凰苗人的趕尸、放蠱和落花洞女三大巫儺文化天下稱奇。所謂趕尸,即“趕著”客死他鄉(xiāng)的尸體遠(yuǎn)道回家,你說奇也不奇?放蠱,即養(yǎng)蜈蚣、蜘蛛、蛇、蝎等毒物成“精”,裝神弄鬼唬人要挾,你說怪也不怪?少女落洞,大都因情緒壓抑,婚姻不遂,神經(jīng)錯亂落洞而亡,你說惜也不惜?其中的趕尸和放蠱,至今少有人能說出真相來,很有些撲朔迷離??础镑攘ο嫖鳌毖莩龊鸵恍┟玎l(xiāng)風(fēng)情展覽,其中就有趕尸場景,死人跟活人行百里甚至千里魂歸故里,是不是有些天方夜譚?其實,奇聞怪俗出自真實。破解它,應(yīng)該不是懸棺般的迷茫。由此看,說鳳凰是神秘之地,野逸之鄉(xiāng),也是言之中的了。
鳳凰小城能容,集中了十八個民族。沈從文雖然是漢人,但奶奶是苗族,母親是土家族。他出于偏愛,有時也以苗族自居。鳳凰人淳樸善良,崇武尚俠,游俠為習(xí)的風(fēng)氣祖輩相傳。在三湘,因曾國藩幫辦團練湘軍五十萬,取代綠營成為清軍主力,出現(xiàn)了同治中興局面。湖南人在中國歷史上的突出作用,始于湘軍;湖南人才之盛,亦始于湘軍。故而民間有“無湘不成軍”的說法。同時又有“無竿不成湘”(鳳凰古稱鎮(zhèn)竿)的說法。湘軍里能征善戰(zhàn)之士,鳳凰籍的不在少數(shù)。是不是可以說,鳳凰人才之盛,亦始于湘軍。因家境貧困,沈從文年僅十五就隨軍浪跡,帶著祖父、父親行伍的衣缽,帶著他的高小文憑,帶著成龍變虎的夢想,一路闖蕩到十里洋場、古都北平。和沈從文一樣,許多鳳凰人從軍效力為的是改善生存條件。走出去天高地闊,說不定能成龍變虎,留下來蝸居一隅,充其量是屋檐下的麻雀。事實驗證了鳳凰人的冀盼。鳳凰從古至今文興武聲,聞達四鄉(xiāng),重臣虎將,名士宿學(xué)代不乏人。但是,真正讓鳳凰出名的是沈從文之前的熊希齡,他既是民國第一任民選內(nèi)閣總理、政治家,又是慈善家、教育家,他把鳳凰的光彩帶進紫禁城,帶到他力所能及的地方。沈從文之后的黃永玉,一位連初中都沒念完而浪跡天涯終成繪畫大師的土家族人,他把鳳凰風(fēng)情淋漓盡致地融進一幅幅水墨丹青的畫卷里,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美城麗景的湘西奇葩。承上啟下的沈從文名氣最重。鳳凰的揚名,多半歸功于沈從文優(yōu)美雋永、清新從容的文字,以及他的那把認(rèn)識湘西、打開湘西世界大門的燦燦鑰匙。湘西的風(fēng)情,湘西的凄美,湘西的摯愛,通過這位自稱為鄉(xiāng)下人的筆名揚天下。
轉(zhuǎn)進一條名叫中營街的青石板小巷,沈從文故居就座落在這里。
四合頭,兩進院,中有天井,鏤花門窗,馬頭墻,墻體剝蝕,地面光滑,這座典型的湘西風(fēng)格的小院已經(jīng)走過百年時光,也承載了沈從文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故居陳列有沈從文遺墨、遺稿、遺物和遺像,這里是鳳凰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觀。遠(yuǎn)足者至此,無不升騰起對這位雖已沉默卻依然活躍在中外讀者心里的文壇宿將的深深敬仰,這里的一切,會拉近讀者游者與作家的距離。沒有讀過沈從文著作的人,怎么也不會想到,著作等身的沈從文竟是位只有小學(xué)程度當(dāng)兵出身的鄉(xiāng)下人!更令人驚奇的是,他的前半生是文學(xué)家,后半生卻是歷史學(xué)家、考古學(xué)家,還是兩次諾貝爾獎提名者。在這里見到《邊城》的最早刊行本,不由想起書中純情善良的船家女翠翠來,也想到湘西純美的山水和異趣的風(fēng)俗。目睹中國服飾史的開山之作《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煌煌巨著,你又會感嘆先生經(jīng)歷傳奇、能量噴薄,人生寫滿了驚世駭俗之舉。
過沱江,至聽濤山,上行象征沈從文壽終八十六歲的八十六級臺階,即是先生墓地。沒墓冢,沒墓道,沒墓亭,墓碑刻有畫家黃永玉為表叔沈從文題寫的碑文:“一個士兵不是戰(zhàn)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xiāng)”。一塊天然的五彩石矗立墓前,正面鐫刻沈從文手筆:“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rèn)識‘人’?!北趁骁澘躺驈奈钠藿銖埑浜团康恼C文:“不抑不從,亦慈亦讓。星斗其文,赤子其人?!?/p>
作為兵士的沈從文沒有血灑沙場,作為文士的沈從文一生浮沉。名為從文,卻不得不在大紅大紫之際擲筆棄文;名為從文,又在古藉叢中拾遺補闕,執(zhí)筆寫史。是金子總會發(fā)光。他在文學(xué)史學(xué)上并駕齊驅(qū),成就斐然。思索,思索,晚年的沈從文或許徹悟,留得十六字任人去猜。但可以這樣說,如然不是一生慈悲為懷,能忍能讓,也就不會心無旁騖地埋頭著作,也就不會誕生這位享譽世界的作家和史家。黃永玉在《比我老的老頭》一書中這樣說道:“談文學(xué)離不開人的命運。從文表叔盡管撰寫再多有關(guān)文物考古的書,后人還會永遠(yuǎn)用文學(xué)的感情來懷念他”。這就是文學(xué)的力量!
五月游鳳凰。
好不容易擺脫張家界吊詭如幻的大山,以及大山里的纏纏綿綿的雨霧,一頭融入鳳凰縣舒緩似琴的青山,以及青山里明媚的陽光,你會感嘆,同樣是湘西,僅僅挪了個窩,美的特質(zhì)就這般的迥異。
鳳凰山城,不似江南一望平疇,自然也少了河湖成網(wǎng)的水鄉(xiāng)景象。但這條名為沱江的河給她帶來生命和活力,帶來氤氳于天地間的那團亙古不變的佳氣。這團佳氣里,山光水色眏襯著古色古香的小城,奇風(fēng)異俗妝點出趣聞逸事的畫圖??梢哉f,一條河,活了鳳凰,秀了小城,成就了邊城。因了這山,這水,這方鄉(xiāng)土,她出脫成天地的寵兒,絕版的鳳凰。成了讓畫家手顫,作家語塞,歌唱家流淚,旅行家觀止,游人如入夢幻之地的人間仙境。難怪來此地的游人,少不了模山范水,留數(shù)幅速寫,記幾頁感想,或輕輕亮一嗓子,以抒心臆。
若把鳳凰山水作一品評,我以為是山三分寵,是水七分秀。若把小城與山水作比,那就是三分人為,七分天成。這就是鳳凰縣以“水色邊城美”入選2015年中國最美縣城排行榜的理由吧。
在鳳凰,臨河高高矮矮、層層疊疊的木樓,依偎在山坡,突出于河空,汲汲可危又端坐不阿,奇趣而壯觀。它的搶眼不在于它的現(xiàn)代,而在于它的原質(zhì);不在于它的豪華,而在于它的特異,這就是名聞天下的吊腳樓。祖輩以來,聰明的土家人在臨河而居和節(jié)省土地中找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房屋半著地面半懸空,懸空部分用柱子支撐起來,即所謂“借天不借地、天平地不平”營造法。吊者,為房屋凌空,腳者,以立柱為基,吊腳樓就這樣誕生了。眼前的吊腳樓使我想到北岳恒山懸空寺,兩者相比,有異曲同工之妙。一者為人居,一者為佛堂,人間天上,南來北去,竟能如此巧合,你不由得扣額稱奇。
沱江上有座造形奇特的虹橋。正面看,像浮在江上的巨船;側(cè)面看,又似拱形牌坊;通高看,則是土家族的吊腳樓。虹橋既是風(fēng)雨橋,又是觀光橋,還是陳展橋和購物橋,是鳳凰城的象征。這樣的橋到哪里去尋?只有鳳凰。相傳,明太祖朱元璋聽勘輿家言,說天下龍脈就在鳳凰城下的沱江中。真龍?zhí)熳幽哪苋莸螟P凰人出頭,于是在此修橋,將龍身首兩段,斷了風(fēng)水。誰知,真龍?zhí)熳诱f話也不靈應(yīng),鳳凰人文蔚起的事實,足以叫朱元璋礙口飾羞。
鳳凰,一本充滿誘惑的書,一幅永遠(yuǎn)讀不厭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