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南年
[1]
室友要去杭州看演唱會,問我該不該順便在那里玩兒一天,我理所當然地答:“要,去都去了還不玩兒,你很有錢嗎?”
“但那樣會累??!”她有點擔憂。我突然想到,我根本沒資格這樣建議她。
今年夏天兩個月的暑假,我千里迢迢去了三個地方,只做了三件事,并且每一件別人聽起來都覺得特別不值得。
[2]
第一周我從無錫坐高鐵到北京,呆了七天,只看了場演唱會。
我去的時候北京天氣涼爽,而我浪費了這樣出行的好天氣,每天在朋友家收拾屋子看網課,我爸天天給我發(fā)微信逼我出門……來回高鐵票比演唱會還貴,不去玩兒這不浪費錢嗎?
可我刷完大麥,沒有想看的話劇,搜完攻略,沒什么想去的地方,我就這樣待到臨走前一晚,去看了兩小時演唱會,興奮地離開了。
去了上海四五天,參加一個講習班。每天早上九點開始,下午四點就結束,很輕松,但我依舊沒去找朋友玩兒沒看任何展。
每天吃完飯就回住處和同屋的人聊天……于是,兩三年來唯一一次連續(xù)幾天早睡早起還能吃早餐散步,神清氣爽。
結束后我飛到昆明,在這里住了一個多月,只去了趟大理。
我爸想讓我跟團,我說不行,我就為了去一家餐廳。
那天早上天沒亮就去趕動車,坐一天車去吃了頓外賣里一搜一大堆的小食,可那是趙雷的餐廳,我想去。
[3]
做完這三件事,我有一瞬間也覺得自己瘋了,恨不得分身出一個自己,晃著我的腦袋質問我:“你到底是時間多還是錢多?能不能理智一點兒!”
可惜思索了一會兒,我發(fā)現(xiàn)這兩件寶貴的東西我都奇缺,而我唯一擁有的大概就是理智。
其實,旅行跟平日的生活一樣。
我家人喜歡搶購超市的促銷品,我家那些亂七八糟讓人沒有食欲的零食和一年還沒用完的紙就是證據(jù),而我也在一次雙十一的戰(zhàn)斗后,四肢無力、內心空虛了一天才緩過勁兒。
可他們去超市的確是想買菜,而我也真的有想買的衣服,就像我要去看演唱會,但其他的,其實并不需要。
都冒著大太陽來了,促銷品又那么便宜;再買兩百的東西就能減一百五也太劃算了,反正買來總會有用處吧;二十多元的書要付五塊錢郵費,那不如再買本十塊錢的包郵吧……
于是看似賺到了,值得了,過段時間回頭看,只會質疑自己為什么要買這堆光鮮的垃圾占空間。
而有些東西更是守恒的,有得必有失。
買了便宜的零食,錢就不夠買很喜歡卻昂貴的食品了;趕場子似的去玩了許多一般的景點,就沒精力和心情為喜歡的歌手吶喊助威;沒時間靜下來,看著餐廳的裝潢和菜單想自己也要變成這樣優(yōu)秀的人。
最后只能自我安慰,反正都是吃的,反正看了,錄音了也拍照了。可我覺得,付出了許多卻換來一大堆湊合的結果,才是真的不值得。
[4]
趙乾乾寫過一段話,大意是說小時候媽媽只準她拿五種口味的糖果,但罐子里有六種口味的,她這次嘗過下次就會忘記味道,于是永遠嘗不到所有的,永遠郁悶糾結。
后來她決定,自己最愛橘子味的,以后就只拿這種味道。
你看,不管是旅行還是生活,都不能太貪心,也根本論不出值不值得,明確自己想擁有的,眼睛只注視著它,步伐只邁向它,最后得到它,不就很開心了?
我想,開心就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