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雄
在當今社會環(huán)境背景下,單一型電視新聞記者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化媒體發(fā)展的需求。對此,筆者結合自身多年工作經驗,談談電視新聞記者轉型的必要性。
首先,模式化新聞多,內容報道同質化。隨著電視媒體競爭的日益激烈,電視新聞記者在選題時往往會挑選當前最熱的新聞進行報道。但由于大部分電視新聞記者都在報道同一個新聞事件,使廣大受眾在瀏覽新聞的過程中多次看到同樣的新聞報道,不知不覺讓受眾形成視覺疲勞,對其關注度也自然降低。
其次,電視新聞記者專業(yè)素養(yǎng)的局限性。據了解,在傳統(tǒng)的電視新聞制作過程中,電視新聞記者工作多以受訪者訪問為主,對于新聞篩選、編寫等過程參與較少。而快節(jié)奏的新媒體環(huán)境下新聞作品的采、寫、編、發(fā)等工作流程與內容往往相互融為一體,對于新聞記者的后期編輯、新媒體軟件和平臺使用等綜合素養(yǎng)具有更高的要求。為此,新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記者專業(yè)能力提升,是新媒體環(huán)境下電視媒體和新聞記者轉型的必然要求。
最后,電視新聞記者敏感度缺乏。在當今社會環(huán)境下,有很多具有探索價值的新聞沒被發(fā)現,甚至是被忽略。這就要求當今新聞記者要不斷提高自身新聞敏感度,不斷挖掘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并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使電視新聞報道新穎化、正能量。
隨著新媒體的迅猛發(fā)展,媒體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為了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脫穎而出,電視新聞必須樹立“內容為王”的采編價值觀。“內容為王”應是電視新聞媒體未來轉型的主要方向,通過提升報道內容的質量來鞏固電視媒體的自身優(yōu)勢。為此,電視新聞記者應在新聞采訪中,打破傳統(tǒng)的新聞報道形式,通過對觀眾喜好的了解、分析,更好地匹配觀眾的信息需求。而在新聞內容上,應努力強化新聞的深度,在對事件進行深層次探究后,挖掘出新聞背后的隱藏信息,找準新聞的切入點,將內容更好地呈獻給觀眾,從而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向觀眾展現出電視媒體內容層面的專業(yè)性、權威性。
就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工作性質和內容而言,其集采、寫、編于一體。那么,新媒體環(huán)境下電視新聞記者就必須適應新舊媒體融合的環(huán)境,通過不斷學習努力掌握各類新媒體技術,熟練使用新媒體技術和平臺進行新聞素材的編輯。另外,電視新聞記者要學會使用新媒體技術為電視新聞媒體服務,為電視新聞節(jié)目設立微博、微信公眾號、開發(fā)APP客戶端等,充分了解受眾需求,與受眾進行互動交流,提升新聞節(jié)目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提升受眾對新聞節(jié)目的關注度。
一方面,拓寬媒體工作人員知識面,打造高質量新聞內容。在當今社會背景下,信息化技術手段不斷豐富,促使新聞內容和形式逐漸向多樣化發(fā)展。那么,這就需要電視新聞記者在掌握新聞報道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各自所在頻道所需的專業(yè)知識和其他知識。另一方面,加強辨別能力,準確判斷新聞價值。除了政治新聞以外,其他的新聞題材幾乎都來源于日常生活,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記者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只有當你發(fā)現這個新聞題材的價值才會進行深層次的報道。由此可知,發(fā)掘題材是新聞報道的第一步,這就要求電視新聞記者在生活中善于思考,不要忽視生活中的瑣碎小事,這些小事很可能引起蝴蝶效應,產生一個很有價值性的新聞線索。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記者轉型是傳統(tǒng)電視媒體適應新時代的必然趨勢。本文主要從以上幾方面展開探究、分析,旨在讓電視新聞記者明確實踐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并積極轉型、完善,繼而創(chuàng)作出更優(yōu)質的新聞作品,滿足受眾對新聞不斷變化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