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萍,陳東東
?
高職移動互聯應用開發(fā)課程教學設計與實踐
劉 萍,陳東東
(江陰職業(yè)技術學院 計算機科學系,江蘇 江陰 214400)
移動互聯應用開發(fā)課程是軟件技術專業(yè)的核心課程。文章從課程設置、課程設計、教學實施、教學效果等方面對該課程進行教學設計,闡述如何基于工作過程進行系統化的課程開發(fā),以及如何通過立體化課程資源的支撐,試點翻轉課堂、研討式課堂,探索過程化綜合評價體系的實踐,同時將敏捷開發(fā)理念融于課堂教學的教學改革思路。
工作過程系統化;研討式課堂;過程化綜合評價體系
隨著移動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社會需要移動應用開發(fā)和物聯網技術應用開發(fā)類人才供不應求,在高校軟件技術專業(yè)開設移動互聯應用開發(fā)課程是順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下文將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開發(fā)課程,將課程內容:Android原生APP開發(fā)相關知識;基于HTML5的移動應用開發(fā)相關知識;常用傳感器的應用開發(fā)和基于物聯網應用的APP開發(fā)的相關知識等設計成三個學習情境,每個學習情境包含的知識和技能是一個逐步遞進的過程。通過該課程學習,可掌握移動開發(fā)技術,能開發(fā)基于網絡應用的移動APP和物聯網應用的APP。下文將詳細地從課程設置、課程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效果等方面對該課程進行教學設計。
軟件技術專業(yè)面對的工作崗位群包括移動開發(fā)工程師、Java軟件工程師、.net軟件工程師和嵌入式開發(fā)工程師等,遵循“典型工作崗位(群)—典型工作任務分析—行動領域歸納—學習領域開發(fā)”的模式[1]。依據職業(yè)崗位能力需求,分析移動開發(fā)工程師在特定情境下承擔的典型工作任務,參照軟件行業(yè)典型的敏捷項目管理Scrum框架,基于“項目導入、任務驅動”教學思想進行行動領域的教學化設計,以企業(yè)真實項目的研發(fā)工作過程為主線,將“必需、夠用”的核心知識進行重構與序化,融入到仿真的教學情境中,從而設計學習領域的項目化課程及其迭代式教學單元?;诠ぷ鬟^程系統化的思路[2]構建的學習領域課程如圖1所示。
移動互聯應用開發(fā)課程是軟件技術專業(yè)的核心模塊課程,包含《移動應用開發(fā)》和《物聯網技術與應用》這兩門課程,開設在第4學期,如圖2所示[3],主要培養(yǎng)學生在Android移動平臺下App應用程序開發(fā)的基本思路和技巧,依托“嵌入式技術與應用”專業(yè)提供的物聯網設備(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及節(jié)能電路設備等),融合前置課程《JavaWeb應用開發(fā)》所學知識,實現服務器端接口及移動APP實訓項目。移動互聯應用開發(fā)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具體內容見表1。
為了實現課程教學目標,教師可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4]開發(fā)移動互聯應用開發(fā)課程教學內容,設計3個學習情境,見表2。學習情境1:單機APP開發(fā);學習情境2:基于網絡通信的APP開發(fā);學習情境3:物聯網應用開發(fā)。
圖1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學習領域課程構建圖
圖2 課程體系圖
表1 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具體內容
Tab.1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specific contents of the course
表2 課程的3個學習情境
Tab.2 Three learning situations in the curriculum
本課程建設了如下立體化的教學資源:各情境中的教學項目配套PPT課件,以及各子情境配套相應的試題庫;積極與企業(yè)合作,與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校企研發(fā)工作室,企業(yè)人員參與到本課程教學項目設計及軟件項目過程管理,本課程的教學項目即源自企業(yè)。擁有完善的課程項目庫:簡易計算器、點數字游戲、猜數字游戲、豆瓣熱映電影、校園啄木鳥、精簡天氣程序、密碼保險箱等;錄制了時長5-15分鐘的配套微視頻160個左右,這些資源都放在學院的網絡教學綜合服務平臺上。
在教學方法和手段方面,采用“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和“學生項目組團隊研討學習”的學習模式,真正做到了“教學做一體”,以及“專業(yè)技能、人品素養(yǎng)”一體化培養(yǎng)。通過立體化課程資源的支撐,試點翻轉課堂[5]、研討式課堂[6],探索過程化綜合評價體系,同時將敏捷開發(fā)理念融于課堂教學。本課程教學中的研討式課堂是指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在課堂上以項目組為單位,學生為主體,針對任務進行研討,通過教師的引導,提高學生的主動探索和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目的。本課程教學中的翻轉課堂是指依托立體化課程資源,充分發(fā)揮學生課前自學的積極性,提升課堂效率[7]。
課程教學提倡“引導學生思考,探究未知”的原則;充分發(fā)揮學習小組的作用,做到團隊學習;充分利用課程資源,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不斷提高[8]。具體教學實施總體思路,如圖3所示。
圖3 教學實施總體思路
課程綜合采用(課堂、演講、作業(yè)、測驗、項目綜合實訓、項目答辯、期中期末筆試等)多種形式的考核評價體系。其核心理念是:考核學生的成長過程,關注的是進步,而不僅僅是量化的指標成績[9]。以課后作業(yè)為例:本課程的作業(yè)安排了以資料檢索及思考為主的開放型作業(yè),目的是引導學生思考,養(yǎng)成歸納總結的習慣;通過網絡教學綜合服務平臺的互動交流進行評價,例如論壇答疑、作業(yè)及反饋等;通過以項目組為單位的研討式課堂[10]:通過課堂研討,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索、提煉和表達,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研討式課堂情況以項目組為單位進行打分;通過專題演講,本課程要求一個學期,每位同學必須要有一次專業(yè)相關的演講。通過演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11]??傊瑢φn堂情況對各項目組進行打分,項目組長對組員進行評分,給出評分的理由,然后由老師抽查部分組員的情況核實評分的公平公正;教師對每位學生的演講情況進行打分,作為考核成績的一部分;對平時作業(yè)打分求平均值,對平時測驗成績也求平均值,課程成績=(平時(50%)+期中(20%)+期末(30%))*80%+項目*20%,其中平時包括:課堂打分、演講打分、作業(yè)平均和測驗平均,把這些加權平均求得,項目分數由項目綜合實訓階段打分和項目答辯分數加權平均求得[12]。從課程成績的計算中看出:注重過程考核,關注學生點滴進步。
經過實踐證明,移動互聯應用開發(fā)課程教學設計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獲得了較好的學習方法[13-15]。
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從教學現場實際的效果觀察,整個班級的課堂研討氛圍非常好,因為參與了知識的探索過程,所有學生更愿意表達自己所理解的觀點,明顯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理解概念,在理解的基礎上動手做,在做的過程中運用和鞏固知識。從整個課程的作業(yè)情況統計數據來看,課后作業(yè)抄襲情況基本消失;從學生解決實訓中遇到的問題這個觀察點來看,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反復訓練之后,學生在遇到問題之后:從之前的不知從何下手,慢慢形成了自己分析問題的方法,能借助搜索引擎、API文檔、IDE工具來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學生們都獲得了較好的學習方法。
移動互聯應用開發(fā)課程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fā),設計了3個學習情境,本課程先后作為系部“翻轉課堂”及“敏捷開發(fā)與課程教學評價”的試點,通過多輪探索,形成了自己特色的研討式課堂,并將敏捷項目管理Scrum框架融于課堂教學。依托“嵌入式技術與應用”專業(yè)提供的物聯網設備(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及節(jié)能電路設備),以及前置課程“JavaWeb應用開發(fā)”實現的服務器端API接口,實現APP實訓項目,實現跨專業(yè)融合。以引導學生思考為核心目標,關注學生在過程中的進步,弱化量化考核。后續(xù)需進一步完善的工作有:進一步與行業(yè)知名企業(yè)合作,將行業(yè)規(guī)范和職業(yè)資格標準融入到課程中,共同設計充實課程項目庫;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思想,進一步梳理課程內容,適時更新,以滿足企業(yè)共性和個性需求,也能滿足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需要;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實踐課程融入到課程中,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并依托技能大賽,以賽促建,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
[1] 姜大源. 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結構邏輯[J]. 教育與職業(yè), 2017(13): 5-12.
[2] 姜大源. 論高等職業(yè)教育課程的系統化設計: 關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fā)的解讀[J]. 中國高教研究, 2009(4): 66-70.
[3] 陳東東, 劉萍. 高職JavaWeb應用開發(fā)課程教學設計[J]. 軟件導刊·教育技術, 2018(7): 55-57.
[4] 姜大源. 輪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fā)[J]. 職業(yè)教育研究, 2012(9): 5-7.
[5] 劉桂花. 翻轉課堂在高校計算機文化基礎課中的應用研究[J]. 中國成人教育, 2013(20): 174-175.
[6] 朱桂萍, 于歆杰, 陸文娟. “電路原理”課程深度改革的實踐探索[J].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 2013, 35(5): 6-10.
[7] 劉萍, 陳東東. 高職Java程序設計課程教學設計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 2016(2): 150-153.
[8] 陳志, 孫力娟, 岳文靜. 面向軟件服務外包專業(yè)的移動應用開發(fā)課程體系建設[J]. 計算機教育, 2016(7): 96-100.
[9] 駱嘉偉, 李瑋, 殷櫻. 移動應用開發(fā)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 2016(3): 136-138.
[10] 李冬睿. 基于“ITeam”平臺的高職移動應用開發(fā)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J]. 計算機教育, 2016(1): 35-42.
[11] 陳星, 趙佳萌, 宣軍法. 移動應用自動化兼容性測試方法綜述[J]. 軟件, 2018, 39(7): 89-94.
[12] 閆學順, 王景暉, 張俊杰. 基于Android的智能醫(yī)療管理軟件設計方案研究[J]. 軟件, 2018, 39(7): 33-36.
[13] 榮艷冬. 高職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支撐平臺設計[J]. 軟件, 2018, 39(6): 46-48.
[14] 劉萍, 陳東東. 校園啄木鳥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 軟件, 2018, 39(4): 122-125.
[15] 陸相任. 基于Android平臺開發(fā)的師生學習交流APP[J]. 軟件, 2018, 39(4): 21-23.
Teaching Design and Practice of 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U Ping, CHEN Dong-do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Jiangyin Polytechnic College, Jiang Su JiangYin 214400, China)
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course is the core course of software technology specialty. This paper designs the course from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design, curriculum design,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teaching effect, and so on. It expounds how to develop the course systematically 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 and how to flip the classroom and seminar classroom through the support of three-dimensional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explores the process-base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Practice, at the same time, integrate the idea of agile development into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Systematization of working process; Seminar class; Process synthetic evaluation system
TP311
A
10.3969/j.issn.1003-6970.2018.10.010
江蘇省軟件與服務外包實訓基地教改課題“敏捷開發(fā)與課程教學評價相結合”(2017-PPZY-A-R-27)
劉萍(1982-),女,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軟件工程,系統集成;陳東東(1981-),男,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信息處理,軟件工程。
劉萍,陳東東. 高職移動互聯應用開發(fā)課程教學設計與實踐[J]. 軟件,2018,39(10):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