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紅軍
[摘 要]體操是中學體育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也是鍛煉學生身心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在中學階段,學生更多接觸到的是組合動作,而組合動作難度相對較大,需要體育教師加強教學研究,提高體操組合動作的教學質量。為此,體育教師應精心編排教學內容,積極采取啟發(fā)式教學,鼓勵創(chuàng)編組合動作,開展組合復習,有效利用組合器械。
[關鍵詞]中學體操;組合動作;教學技巧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8)30-0020-02
體操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協(xié)調能力,而且能夠鍛煉學生的身心素質,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意義重大。那么,如何在中學開展好體操組合動作教學,讓學生在體操組合動作練習中得到更好的鍛煉和發(fā)展呢?以下是本文對此問題的幾點探究,僅供參考。
一、精心編排教學內容,滿足學生學習需要
在體操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育特點和興趣需求精心編排教學內容。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課程教學的重要對象,所以體操課程教學內容的編排應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但要具有可操作性,而且要美觀得體,更重要的是能夠鍛煉學生身心。因此,教師在設計體操組合動作教學時,不僅要注重體操難易項目之間的銜接與轉換,而且要充分考慮學生各個年齡段的發(fā)展需求。例如,教學“遠撐前滾翻、轉體90°”等單個動作,高年級學生在學習“滾翻動作加轉體然后起立”時,要求完成一整套動作且要增大難度系數。如要求女生做“前滾翻交叉轉體180°”,然后接著“后滾翻接肩肘倒立經單肩后滾翻成單腿跪撐平衡”,其中支撐跳躍就是增大的難度系數。通過這樣的教學,既能讓學生鞏固之前所學技能,又能引導學生深入發(fā)展,逐步掌握更為復雜的動作和更高難度的技術。因此,在編排體操組合動作教學內容時,要靈活整合單杠、雙杠、支撐跳躍、墊上技巧中的主要動作,實現由易到難、由表及里、循序漸進、交叉和反復的練習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鞏固學生的各項技術,提高學生對動作技能的掌握能力。
二、積極采取啟發(fā)式教學,讓學生有成功體驗
啟發(fā)式教學是一種充分調動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方法。學生對體操往往學習積極性不高,而采取啟發(fā)式教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則能被很好地調動起來,并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體操教學的效率。例如,在教學“跪跳起”這一內容時,可以借助擺臂提膝的輔助練習,讓學生感受腳背和小腿壓墊的感覺,為跳起做好充分準備。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動作要領,教師可以創(chuàng)編這樣一個口訣:“腳背壓墊成跪立,兩臂擺動跪跳起。”讓學生一邊念口訣,一邊做動作,然后通過教師示范或優(yōu)秀學生的動作示范,使學生直觀了解跪跳起的具體動作。接著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鼓勵小組成果展示,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又如,在練習“前滾翻”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動作的美感,教師可以將“示意”和“亮相”的動作整合到連貫動作當中,讓整個動作組合更加完整、優(yōu)美。在教學“跪跳起”和其他動作技術的組合時,教師應先引導學生將“跪跳起”和“前滾翻”組合在一起,然后啟發(fā)學生:“跪跳起能否與其他動作組合在一起?”鼓勵學生自主創(chuàng)編動作,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自主思考中獲得發(fā)展,體會成功的喜悅。因此,在體操組合動作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靈活應用啟發(fā)式教學,從而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主動性,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動作技能。
三、鼓勵創(chuàng)編組合動作,提高學生的思維力
體操動作教學不是教師單方面的教學過程,而是師生互動、相互合作的過程,所以教師在傳授動作技能時應注重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編能力,讓學生將學過的單個動作或組合動作里的某個動作與其他動作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應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的特點對學生提出不同要求,鼓勵學生自主創(chuàng)編,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編排能力。如果學生之前從來沒有參與過創(chuàng)編,對編排動作組合的要求和規(guī)律一無所知,教師就要加強指導,給予學生提示,鼓勵學生反復實踐,帶領學生創(chuàng)編出具有一定水平的動作組合。例如,可以讓學生根據之前學過的前滾翻、后滾翻、肩肘倒立等技巧動作,通過加助跑、轉身等連接動作,將學過的動作進行創(chuàng)編組合。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鞏固以前所學的體操技巧動作,而且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四、通過開展組合復習,提高學生動作水平
要想讓學生掌握好所學的體操動作技能,教師就必須要加強學生的復習和鞏固。例如,在復習“魚躍前滾翻”內容時,傳統(tǒng)教學一般采用單個動作的復習模式,教師可以打破傳統(tǒng)模式,設計如下六個組合練習:三次兔跳;體操亮相+三次兔跳;魚躍前滾翻+一次兔跳+鴨子步;原地跳兩次+魚躍前滾翻+一次兔跳+弓箭步走回;跳一次海綿墊+魚躍前滾翻+四次蛙跳;一次原地跳躍+跳過一次海綿墊+魚躍前滾翻+四次蛙跳。分析以上六個動作組合,不難發(fā)現其中有四組包含“魚躍前滾翻”,這樣設計的目的是什么?教師可以對學生單個動作練習和組合動作練習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給學生10秒鐘,讓他們僅練習“魚躍前滾翻”,練習過程如下:練習一次魚躍前滾翻后再走回來。通過分析發(fā)現,在10秒鐘的時間里學生只做了一次前滾翻。而進行組合練習時,完成“跳過海綿墊+魚躍前滾翻+四次蛙跳”這一組動作所需時間為15秒,雖然組合練習的時間看起來比單個練習的時間長,但是其中卻包括了七次跳躍,而學生在15秒時間內也沒有休息,幾乎是連貫完成的。這與傳統(tǒng)單個動作練習相比,極大地提高了練習效率,同時也提高了動作的豐富性,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練習興趣,促進了學生技能和體能的同步發(fā)展。
五、有效利用組合器械,降低組合動作難度
體操教學離不開器械,因此,在體操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靈活運用各種組合器械,降低體操器械組合動作的難度,克服學生心理上的障礙,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掌握體操組合動作。比如可以借助小型山羊訓練學生的相關動作,借助中型山羊提高學生對動作的掌握熟練度,借助大型山羊鍛煉學生的挑戰(zhàn)能力。由此一步步地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消除學生對山羊的恐懼心理。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用中型和大型的山羊進行動作示范,將動作的美感充分展現出來,在練習時,可以讓女生用小型山羊進行練習,這樣的對比具有較大反差,可以輕易攻破學生對山羊的防范心理,這是幫助學生克服恐懼的第一步。然后利用小型山羊進行分腿騰越教學,當女生在教師保護下完成動作時,會感受到成功的樂趣,此時恐懼心理更是消除了一大半,為學生挑戰(zhàn)中型和大型山羊奠定了基礎。此外,體育教師還要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只有備好器械,備好課,同時做好輔助和保護工作,才能從心理上降低學生的恐懼感,打消他們的顧慮,真正讓學生放松地練習,最終熟練掌握體操動作技巧。
總之,在中學體操動作教學中,教師要遵循體操動作教學的規(guī)律,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靈活設計教學方法和策略,從而提高體操動作教學的效果,在幫助學生提高動作技巧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提高和發(fā)展。
[ 參 考 文 獻 ]
[1] 高延軍.體操運動在教學中遭到“冷遇”的分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2):172-174.
[2] 曲魯平,王健,和平.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體操教學素材的篩選與確定[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5):90-92.
[3] 張中奇,呂軍芳.河南省中小學體操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J].科技信息,2009(20):251.
[4] 吳維銘.論《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下的體操內容體系構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2):242-244.
(責任編輯 柳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