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存召
廣西崇左市天等縣都康鄉(xiāng)初級中學
作文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和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基礎內(nèi)容。重視作文教學的生活基礎積累和生活內(nèi)容轉(zhuǎn)化,形成社會、學校、家長和學生共同努力的機制,推動初中作文與實際生活更加緊密融合,真正實現(xiàn)作文源于生活、生活造就美文的目的。
語文教師對作文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作文教學缺乏計劃性,隨意性太強,作文課容易被基礎課占用,對學生的作文指導缺乏具體有效的方法和途徑。
目前,初中語文教師在批改作文時仍保留傳統(tǒng)方式——卷面批改,大都著眼于遣詞造句和文章結(jié)構(gòu),一字一句予以批改,教師非常艱辛,這種單向的批改方式難以有效提升初中生的寫作水平。
體驗生活化指的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于所寫的內(nèi)容有自己的真實感受,作文中描寫的是學生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學生可以還原自己真實的感受,此種體驗是“生活化作文”所追求的,描繪出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使得寫作內(nèi)容呈現(xiàn)實際生活的影子[3]。2.2?事件生活化事件生活化指的是促使學生作文能夠具體到生活事件,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自然、人物、事件,以真實事件為基礎寫作文,使得讀者通過作文可以感覺生活中確有其事,最大程度上確保作文的真實性。
作文中一般會有涉及人物的描寫,具體包括外貌及言行,所以,行為生活化作為“生活化作文”的重要體現(xiàn),包括語言行為與動作行為,前者指的是在作文中所說的話;后者指的是在作文中做了什么事情。這一系列具體的描寫需要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得到,讓讀者覺得確實有這個人和事。
從細微處初察真情,作文需注意細節(jié)的生活化,細節(jié)決定成敗,作文中脫離實際,會讓讀者對真實性懷疑,文章中的細節(jié)應該是學生生活細節(jié)的再現(xiàn)。
古語由:“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并且從馬克思主義關(guān)于文藝方面的理論:“現(xiàn)實生活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唯一源泉”也可以看出,我們教師將寫作教學的理論講述的再如何詳細,如何充分,也抵不上學生親自實踐一次,在具體的寫作實踐中他們可以得到更多體會和知識,這是理論性講解無法達到的效果。而要想要學生充分參與到寫作實踐中,我們還需要創(chuàng)設一些趣味性的實踐活動,以此來發(fā)散學生的寫作思維,變語文低效課堂為高效的寫作課堂。比如語文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整個班級都可以同時參與的實踐活動,并且提前制定活動教學的計劃,給學生布置好實踐活動的任務和目的,設置活動的具體環(huán)節(jié),這樣他們在活動完成之后就會有同樣的一個寫作話題。就類似于在生活中即興撰寫文章一樣,如要報道生活中的某個人物,那么記者所起到的作用絕對不是憑空捏造,因為那樣不具有新聞的特點,不能令人信服,而是應當羅列出采訪的提綱,然后再對人物進行針對性提問,并且根據(jù)人物回答的問題進行撰文,如此才能得到一篇詳盡而又真實的報道。在寫作教學實踐中也是如此。
著名的詩圣杜甫曾經(jīng)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確實如此,在寫作中閱讀是提升語感,積累豐富寫作素材的必要途徑之一,不僅如此,在閱讀中還可以學習到前人的很多經(jīng)驗,比如生活經(jīng)驗、學習經(jīng)驗、工作經(jīng)驗等等,具有陶冶情操,豐富生活情趣的積極意義。故而筆者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十分關(guān)注這一教學方法的使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方法,主要是限定好學生的閱讀范圍,然后讓學生大量篇幅的做閱讀理解題,其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解題能力,在考試中獲得更高的分數(shù)。但是在實施教學改革的今天,筆者認為,提升學生的分數(shù)固然重要,但是發(fā)展學生學習的個性也是同等重要的大事。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促進人的發(fā)展,所以在開展生活化作文教學中要從人的發(fā)展高度出發(fā),處理好育德與育人的關(guān)系,以德育促智育、以育人而育文、以作文來育人,促進人的綜合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整體素質(zhì)的和諧發(fā)展。我國古人就曾經(jīng)講過“文以載道”。一篇文章總是會反映一定的思想傾向,表達作者一定的情感。因此,在生活化作文指導教學中要從作文和做人兩個層面上去確定目標,使其和諧統(tǒng)一。在實踐中,要正確引導學生生活和正確認識生活,社會生活中有一些陰暗面和消極面,學生在生活過程中難免會受到消極面的影響。有些學生父母在外打工,自己跟著爺爺、奶奶,得不到應有的父愛和母愛,有些學生家長打牌、賭博、夫妻吵罵、離異等,這都給學生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因此,老師要積極引導,并幫助做好家長工作,使學生能在一種健康的環(huán)境中生活。同時教師要有目的地開展班級文體活動、校外活動,使學生認識生活的光明面、積極面。教師要把德育工作溶入到教學中去,使學生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習慣,通過多種活動,使學生把這些生活寫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既提高了寫作能力,又提高了道德水平,從而教師也達到了教會學生作文和做人的雙重目的。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修訂本)[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587.
[2]趙春鳳.主體作文教學[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8.
[3]黃耀紅.讓心靈自由飛翔:記李鎮(zhèn)西老師的作文講評課[J].湖南教育:綜合版,2000(15):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