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加松
江西省貴溪市樟坪民族學校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程標準》中也明確的指出: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币虼?,為了更好地促使學生將數學知識科學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方式上有所改變,這樣也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欲望。
新課程標準非常注重教學過程及結果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的相關性,強調教學的生活化原則,因此對教師的要求也相應地提高了。此外,為了更好地進行數學教學,教師應當使學生能夠從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中發(fā)現生活的痕跡,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且使其能夠在生活中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及魅力,從而真正愛上數學學習。教師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當合理地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以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為切入點,進行知識的傳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生活化教學。例如,在“軸對稱圖形“的教學中,首先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入手,創(chuàng)設學生感到熟悉的生活問題情境,即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蝴蝶,并且在課件中設置有蝴蝶動態(tài)出現的情景。不計其數的蝴蝶在咤紫嫣紅的花叢中飛舞、落下等,有意識地在課件中展現蝴蝶的形狀,翅膀不斷開合。在課件的動態(tài)效果呈現完畢時,教師向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即可以從中發(fā)現什么數學概念,以引導的方式開始本節(jié)課的教學。這一種蘊含生活常識并且生動有趣的授課方式,無疑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并且以一種較簡單的方式引出有關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和有關的數學原理,為課程的順利進行打好基礎,并且實現初中數學課堂的生活化,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
教學內容是教學過程的核心,要真正地實現數學的生活化教學,就要求教師積極尋找實際生活中的有關數學素材,充分地運用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此外,更要注意所尋找的生活素材與學生已有的現實生活經驗之間的聯(lián)系和融合,使學生在實際生活當中能夠充分利用所學知識真正意義上實現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在實際生活中得以廣泛運用的數學知識除了方程與不等式外,還有統(tǒng)計與概率的運用等問題,這幾類問題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不容忽視。例如,在“冪的運算”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親自去銀行觀察記錄不同存款方式的利率,然后思考利息的運算方式,在課堂上由教師進行相關的計算方式的講授。又如,在九年級下冊第十章“概率的應用怕勺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盡可能地多收集有關于概率的實際問題,教師同時進行收集,在講課時,師生之間相互交流,并且以收集到的概率實際問題作為課堂的主要講解內容,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生活實際問題充滿課堂,實現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作為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重要的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有現實意義。在實際教學中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要將學生的日常生活作為課程資源開發(fā)的重要領域,尤其是有益于學生綜合發(fā)展和健康發(fā)展的活動,可以積極引進課堂教學之中。新課程改革明確指出了數學教學中的生活化教學方向,因此數學教師應當樹立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掌握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將日常生活中的點滴收集到課堂中,讓數學課堂擺脫傳統(tǒng)數學教學中的死記硬背、不求甚解、囫圇吞棗、人云亦云的教學模式,讓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聯(lián)系數學課程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豐富原本枯燥的教學內容,使數學教學能夠真正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數學知識融入數學教學之中,真正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在數學教學中完美地融入了素質教育。例如,在教授初中數學中的“復利公式”時,許多教師通常會給學生提出“在銀行存××元,利率××,幾年后能獲得多少錢?”的問題,這種數學問題十分經典,在實際生活中也有廣泛應用,但由于初中生的生活經驗里往往對銀行存款、利息等概念不是十分了解,所以此類問題往往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如果讓學生拿出自己的壓歲錢,存入銀行3個月后再取出來,讓學生計算自己所得到的總錢數,并在三個月后與實際得到的錢數進行對比,判斷計算是否正確。這種讓學生直接參與實際生活經驗體會的方式不僅豐富了數學科目的教學過程,切實做到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而且通過學生的實踐,相信對這樣的生活化的數學問題印象十分深刻,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只是一味被動地接受教師所講的知識,然而,新課標的要求下希望教師可以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體現出自身的積極性?,F代的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非常有利,可以讓學生學習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還可以通過各種觀察,真正掌握所學知識的具體內容。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促進他們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從而實現最終的教學目的。比如,在對《相似三角形》進行講解時,可以讓學生通過對多媒體中不同三角形的觀察,了解到它們的相似性,在此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制作自己心目中的三角形,然后再和同學做的進行比較,從而找出它們的相似性。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快速地學習知識,還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動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突破了時空的系列限制。
[1]焦讓前.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生活化教學策略略談[J].方法交流,2013(9).
[2]李忠旺.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分析[J].學園,2013(23).
[3]陳葉峰.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淺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