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兆淮
不知不覺之間,人生已到了耄耋之年。老人自有老人的習(xí)慣、樂趣和聚會聊天的朋友圈子。近年來,我似乎早已習(xí)慣以讀書寫作和老友聊天這樣的方式,打發(fā)剩余時光了。
作為一個終身從事文化工作的文人,退休之后,我除了適量地讀書寫作之外,主要參與的是些旅游活動,還有便是幾乎每日下午到老人活動中心打乒乓球,從事體育鍛煉,與老人們在健身中共度余暇時光。
隨著心腦血管毛病的加重和眼疾的光顧,我只能無奈地逐漸退出伴隨著我?guī)资甑囊恍┞殬I(yè)習(xí)慣和業(yè)余愛好,另尋方式打發(fā)光陰了。尤其是去年,老伴去世之后,就更覺寂寞難耐了。
實未料到,仿佛就在倏忽之間,我已到了垂暮之年。平日上街或到公園溜達,看見其他老人以遛狗養(yǎng)鳥或打打麻將為樂,常有羨慕之心,但作為一介書生,我堅守著我的人生之道。
如今,因長期用眼過度,雙目都患上了白內(nèi)障,雖然動了手術(shù),視力有所改善,但無法終日廝守書房,專以讀書寫作為樂了。但作為一個老弱文人,除了閱讀寫作,還能找到什么新的樂趣和伴侶呢?有時,我也想學(xué)著現(xiàn)在的中青年人,以玩手機電腦為樂,但短期學(xué)不來,也難以適應(yīng),一時間幾乎陷入六神無主的境地。
今年春節(jié)之前,我曾利用住院治病的半個月時間讀完了王蒙的《中國天機》,在整理讀書札記的基礎(chǔ)上,歸家后費力地寫了一篇讀書隨筆類文字。寫完此稿,我輕松地嘆了口氣,對兒子說:這是你老爸所寫的最后一篇稿子了。
近年來,我最喜歡的活動方式,原是找老友聚會聊天。從解放后所經(jīng)歷的政治運動,到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巨大變化,真?zhèn)€是高談闊論,無所顧忌。只可惜,我的這些老友,大都已年過八旬,身體日衰,聚會敘談的機會,也日益稀少難得。
幸運的是,我記起了一些前賢古人的名言:“天無絕人之路”“人要活到老學(xué)到老”。不久之后,我找到了新的朋友和伴侶,度過了短暫的精神空虛。
一日清晨,我去某高校校園田徑場晨練,散步歸途中,無意間見到那一棵棵老樹周邊,布滿了形態(tài)各異斑駁多彩的雨花石。我竟被那一圈圈神奇的雨花石吸引住了。我?guī)缀跬浟藲w家之事,低下身來,仔細端詳那些色彩斑斕的雨花石。最后帶了幾顆石子返家。將其清洗之后,仔細地觀賞品味起來。
就在那一刻,我?guī)缀鯄嬋肓说靡馔蔚木辰纭=?jīng)過一年多的積攢,我書房里的雨花石,竟貯滿了五六盤,多達一二百枚。每日稍有余暇,我總會停留在這些雨花石邊,細加端詳,專心品味,沉浸于無窮的樂趣和無盡的遐思之中。
文人愛石本屬十分自然之事。我以為這與文人愛靜、雅士愛美不無關(guān)系。只消靜靜地站在美石前,觀賞色彩形態(tài)各異的美石,便會慢慢地沉浸到無比玄妙的境界之中。我熟識的雨花石收藏大家池澄先生本是一位詩人,但自從迷上雨花石之后,竟逐漸沉湎于收藏評賞雨花石長達數(shù)十年,最后整理出版了三大本有關(guān)雨花石的專著。另有老作家海笑、孫友田和王德安等文人,也都逐漸成了收藏美石的名家。
比起那些雨花石收藏大家所收藏的五彩斑斕的雨花石來,我揀拾的這些雨花石,實在羞于人言,更不敢請他人觀賞,但對我來說,閑時凝神佇立在那一盤盤躺在水中的雨花石前,就像觀望探視老友一般,別無他求了。
眼下的日子,每天清晨,大凡晴天,除了外出公園散步,到菜場買菜,回家打開電視聽聽新聞,觀看NBA籃球賽之外,我?guī)缀醵纪A粼谀且槐P盤一盆盆的雨花石前,反復(fù)端詳、打量雨花石的形態(tài),品味欣賞雨花石的色彩和花紋,想象著雨花石玄妙的歷史變遷,還有美麗難料的前景。或許,此時此刻,我想琢磨的,乃是書文化與石文化的異同之處。
我的書房不過14平方米左右,可謂單室小屋了。但在我心中,這里卻是書的海洋,石的世界。呈現(xiàn)于我眼中的雨花石,或狀如圓球,或扁平如屏,或長似腰鼓,或狀似鳥蛋;同一塊雨花石上,布滿了斑斕雜色,花紋無窮變化,有的像小鳥,有的像花卉,真?zhèn)€是晶瑩剔透、變化無窮,觀之讓人遐思萬千,頗想為之取姓題名留下美譽。
這時,我忽然想起了文史大家趙樸初先生關(guān)于雨花石的精美題詞:“花非花,石非石,暮之霞,朝之熱。千磨堅石見丹心,百拂圓融昭素質(zhì)?!壁w先生的簡潔短語,真?zhèn)€把雨花石的精髓美妙,說得足夠到位了。
當然,在以石為伴的日子里,我始終沒有忘卻畢生的愛好:讀書。在我看來,讀書之樂與賞石之趣,書文化與石文化之間,委實有著不少共同之處。如果說,讀書寫作是我一輩子的職業(yè)愛好,那么,尋石之途賞石之美,只是我的業(yè)余愛好。昔日在黃山、武夷山,我觀賞過那里的奇石美景,在張家界、九寨溝,我也撿拾過一些養(yǎng)眼的美石,甚至費了不少力氣,才將頗有重量的美石不遠千里地帶回來。
但讀書之樂與賞石之美畢竟有著諸多不同之處。如果說,讀書之樂就在于知天下、明事理、學(xué)本領(lǐng),那么,賞石之趣就在于欣賞大自然之美,領(lǐng)略大自然千萬年神奇變幻之歷史。從大處說,書里有理想有夢想,有仁愛科學(xué),還有強國之策,從小處看,書里有個人禮儀道德,學(xué)識修養(yǎng)。這自然是美石難以比擬的。
而尋石之趣賞石之美則在于,在游山玩水的旅途中,隨意地尋找大自然留下的神奇之物,而后在書房里,帶著寧靜閑適的心緒,品味大自然賜給文化老人的無窮樂趣和無盡的想象空間。
我以為,讀書之樂與賞石之美,似乎都需在靜態(tài)的獨處的狀態(tài)中完成,其樂其美皆寄寓在我的內(nèi)心深處,很難對他人說得清爽、道得明白。對于老人而言,讀書寫作是一種文化愛好,尋石賞石也屬一種文化樂趣。
因此可以說,是孤獨逼迫我主動去尋找美石作為至交好友的,是文人寧靜安享的心態(tài)引導(dǎo)我將賞析美石當作知己伴侶的。我與美石的相知相交,不用他人介紹撮合,就如同我終身以書為友,以寫作為樂一樣,實乃天賜良緣。
在人生暮年,我愿徜徉在書與石的海洋里,終身以書為友,與石作伴,安詳?shù)刈咄耆松贸蹋M情地享受書與石給予我這耄耋文人的樂趣。倘果能如此,我就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