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磊
時光飛逝,擔任班主任工作已有五年時間,在這五年班主任工作經歷中,細心觀察,發(fā)現有這么一些問題存在于班主任工作中:隨著學校大型考試的結束,絕大多數學生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并開始為之努力,但知行并不常常合一。這時,作為班主任的我們如何做好學生的“夢想觀察員”呢?
一、急人所急——以靜制動
張同學是高二文理分科后來到我班上的新同學。用“不起眼”三個字來形容他最合適不過了。總是安靜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但他的眼神里透露出一股倔強和一縷抹不去的憂愁,讓人看不透他。
就是這么一位“不起眼”的同學竟然在班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期中考試家長會結束的第二天早上六點鐘,我的手機便早早地響了?!斑@是誰???”我心里犯著嘀咕。
“老師,您好,我是張同學的媽媽,孩子昨晚離家出走了!”電話那頭傳來了張媽媽急促和帶著哭腔的聲音。
經過交談,原來張同學離家出走了。于是我們從早上七點一直到下午兩點,幾乎走遍了西固的網吧,可是張同學仍然不見蹤影。
我們需要改變策略了。
二、借助他力——統(tǒng)籌協調
我拿起手機,撥通了班長和平時與張同學比較要好的幾位同學家長的電話,向他們說明情況后,我把這幾位同學聚集在了校門口。
人多力量大,我們兵分三路,開始了第二階段的尋找。就在這時,班長靈機一動,說道:“老師,讓我來試著給張同學打個電話?!?/p>
電話竟然通了,可是沒人接。
在長時間的“奪命連環(huán)call”之后,手機那頭傳來了張同學打著哈欠的聲音。
“打這么多電話咋了?”張同學沒好氣地說道。
我趕緊向班長使了一個眼色——不要告訴他我們在找他。班長馬上領會了我的意思,說道:“出來打會球吧!”張同學答應后大家心里懸著的石頭總算落地了。
考慮到張同學可能仍然對父母和老師有抵觸情緒,我們決定躲在花園后面見機行事。
約定好的時間到了,我安排班長早早地在籃球場上守候,我們便躲在花園后面暗中觀察,靜候張同學的出現。
三、樂做橋梁——從中斡旋
張同學沒有爽約,按時到了籃球場。焦急的母親一看孩子出現了,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從花壇后面沖出來了,跑向了籃球場。張同學看到母親沖了出來,拔腿就跑,好在人多力量大,在大家的圍追堵截下,張同學并沒有逃出我們的手掌心。
圍在張同學周圍,孩子的母親怒斥道:“你個小兔崽子,昨晚跑出去干嗎去了?”
“不用你們管!你們只管專心賺大錢去吧!”
張同學的這一句話竟然把父母噎得說不出話了!
同時,這句話卻透露出一個重要的信息——父母忙于事業(yè),忽視了對孩子的關愛。
“把剩下的時間交給我,您二位先回家!”送走了孩子的父母,我和張同學在花壇邊的長椅上坐了下來。
在我們的交談中,我了解到張同學的父母都忙于自己的事業(yè),雖然為他創(chuàng)造了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但對他的陪伴卻越來越少。
我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向他們提出要求:盡快協調好工作與家庭的關系,對張同學的關心和陪伴要越早越好。起初,張同學對這種突如其來的陪伴竟十分反感,總想找機會逃脫“監(jiān)護”。
四、建立互信——擦亮閃光點
為了消除他的對立情緒,在學校組織的藝術節(jié)中,我根據他喜歡攝影的特點,極力推薦他為書畫展創(chuàng)作幾幅自己的攝影作品。在這個過程中,他克服了重重困難,在短短一個周末后,周一早上張同學第一節(jié)課下之后就拿著兩幅攝影作品,興致勃勃地來找我。
“老師,給您!您交給我的任務我完成了!”口中有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驕傲和自豪。果然不負眾望,張同學為自己和班級獲得了榮譽。
我抓住時機與他長談:“最近父母在家嗎?”
“還好吧!”
只有簡單的三個字!
看樣子,張同學的父母仍然沒有投入時間陪伴孩子。我趁熱打鐵,讓張同學先回去,馬上就撥通了爸爸的電話。
“老師,這是最近的最后一筆生意,忙完之后我們一定兌現諾言!”張爸爸信誓旦旦地對我說。
一個星期后,張同學主動來找我,“老師,我想和您談談。”
“當然可以!”我望著帶著一絲興奮的他回答道。
“原來,我討厭我的家庭,我的父母。每次晚自習結束回去,沒有晚飯,家里沒有人。慢慢地,家里的冷清也削減了我在學習上的熱情,所以這次考試結束后,父母批評過后,我當時一氣之下就決定用這種方式來報復他們?!彼秸f聲音越低。
“沒關系,你已經意識到了自己在做什么,并且用理智戰(zhàn)勝了情感。通過這段小插曲,我相信你會取得更大的進步?!?/p>
“自從上次您打過電話后,我爸媽都爭著來陪我,我又得到了家人的陪伴,每晚等待我的都是香噴噴的飯菜和父母關愛的眼神。老師,請相信我,這次我真的能從頭開始,我不會讓您失望的!”他抬頭看著我,眼睛里透露出從未有過的篤定。
案例反思:
作為一名九零后班主任,以專業(yè)的治班態(tài)度和方法樹立科學育人的自信,攜手作為學生家長的七零后,共同助力學生成長。作為班主任,對待身處親子關系矛盾中的家長,首先要以強大的同理心急人所急,才能贏得家長的信任。但同時要有冷靜智慧的辦法破解他們所面臨的困境;其次,班主任要積極整合教育資源,調動學生內部的同輩互助,識別、了解身處困境中掙扎的學生的問題;第三,為了學生健康成長,班主任扮演中間人的角色在贏得家長信任之后,可以先禮后兵,與他們約法三章,提出切實有效的建議,才能確保學生的成長有實效;第四,有了班主任斡旋之下建立的健康良好的親子關系保駕護航,學生需要更進一步的成長。班主任是學生內心渴望的發(fā)現者,也是實現渴望的助力者。唯有如此,作為班主任的育人工作實現了教育意義上的“成人之美”——完成學生的夢想,也完成家長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