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月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jīng)歷三個叛逆期,2~4歲是第一叛逆期,12~16歲是第三叛逆期,而6~8歲的孩子,則是經(jīng)歷著“兒童叛逆期”,說話走路都像小大人了,開始要求“平等對話”。
這個時期,孩子已經(jīng)有了很明確的自我意識,好奇心和獨立活動的能力大大增加,對家長說的話不再完全言聽計從,而是希望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很多時候,甚至會為了顯得與眾不同而刻意與大人作對。比如大人讓他吃飯,他偏要去玩;讓他好好坐著,他就會變本加厲地在椅子上搖搖晃晃……這些事情層出不窮,頂嘴更是家常便飯。其實,這時候孩子所有的叛逆信息都是試圖告訴別人——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
外甥剛上小學,經(jīng)常嬉皮笑臉地頂嘴,姥姥說他到了“討狗嫌”的年紀。他現(xiàn)在出奇地拖拉,做什么都慢吞吞。你叫他,他反應好久才會回應你。寫作業(yè)的時候,要么邊吃邊寫,要么偷偷看電視,邊看邊寫。你指出他的問題,批評他,他也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
其實孩子是在用這樣的方式來反抗,因為總是聽從安排,他能夠自己支配的時間非常少,只能一邊做被大人安排的事,一邊消極怠工,偷偷做自己想做的事。七八歲,正好是孩子的第二個叛逆期到來,如果平常的生活中很少有自己做主的機會,就會表現(xiàn)出一些問題。比如,不專心、愛拖延,調(diào)皮搗蛋,跟大人對著來。
越是強迫他做的事,他越叛逆。所以只好順著他,引導他,比跟他發(fā)脾氣更管用。逐漸放手,讓他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比如把對寒假時間的安排交給他自己,讓他自己規(guī)劃每天寫多少、什么時間寫,其他時間做什么;上午和下午都允許他有一次自由活動的時間,課外活動和自習的時間也允許他自己安排。這樣一來情況果然有所好轉,輪到他自己每天掰著手指算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量了。
這個年紀的孩子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交際圈,有很多同學和朋友,他們希望自己與家長處于平等的地位,而不是依然處于“被統(tǒng)治”地位。家長要盡量避免命令孩子做這做那,而應該放下身段,學著做孩子的朋友。
當孩子幫忙做了一些事情的時候,不妨對他說聲“謝謝”,有些和孩子有關的事,比如報興趣班,帶他出游,也要問問孩子的想法,不要只給孩子一個結論或是以命令的口吻,要以“你覺得怎么樣”“你有什么想法”“那我們一起討論好不好”的口吻來與孩子商量,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尊重了,在你心里他是重要的,他獲得了展現(xiàn)自己主見的機會。當孩子愿意和你商量的時候,他的叛逆就無從而來了。
雖然此階段的孩子非常淘氣,但他也只是希望用特別的方式來引起家長的注意。他們的內(nèi)心非??释玫娇隙?,作為孩子的家長,應該多多注意孩子的行為,一旦有了進步,要及時肯定和鼓勵,這也有助孩子快速走過“狗也嫌”的階段。這個時期孩子的自我意識很強了,越是數(shù)落他,他就越倔強,對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也是一種傷害。如果孩子有不足之處,可以轉個彎說“這次你真的很認真地準備了,下次能不能讓媽媽看你表演一下”等等。
此時的孩子最喜歡與家長對著干,家長不妨利用這一點,也試著與孩子對著干。比如當孩子不好好坐著吃飯的時候,不妨對孩子說:“我敢打賭,不管你長多大都坐不好,而且連一碗飯都吃不進去?!焙⒆涌赡軙R上坐直身體吃飯,然后得意地說:“你說錯了吧?”家長采用這樣的做法時,要注意自己的語氣,千萬不要非常生氣地呵斥,最好用溫和地開玩笑的方式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