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從象牙塔式的高中進入半社會化式的大學,由于每個人的成長環(huán)境、性格、受挫程度、學習生活習慣的不同,導致每個新生在融入大學生活的過程中千差萬別。首先,在學習方式上,中學階段學生大多都習慣了“等靠要”的被動學習方式,教師代替學生承擔學習的“主體”地位。然而,大學的學習內容沒有邊際,教師的教學方法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教師除了承擔教學任務還要承擔繁重的科研任務,因此,大學的學習生活要求學生有主動性和自覺性。適應能力較強的同學快速的適應了學習方式的轉變,但是適應能力較弱的同學在轉變的過程中,有的迷茫不知所措,有的被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所吸引,把學習作為“副業(yè)”,影響學業(yè)。其次,受家長和中學教師的影響,許多大學生都認為進入大學就相當于擁有了一個好的人生,所以在結束了高中“高壓式”的學習之后,剛剛踏入大學校園的新生在學習上安于現(xiàn)狀,被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吸引更多的注意力,也有許多學生喜歡“宅”在宿舍,與外界交流甚少。
目前,“兩課”教學是各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在價值多元化的今天“兩課”教學對理想信念教育意義重大?!皟烧n”是大學生入校之后一、二、三年級都必修的課程,大一新生修的課程主要是《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但是目前高校中大部分學生對待思想政治課的態(tài)度都很不端正,大部分學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和修夠學分,并不明白“兩課”教學在健全自身“三觀”,促進全面發(fā)展方面的意義。應試教育的僵化考評方式并不能檢驗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成果。此外,也有許多思想政治課教師綜合素質和專業(yè)素養(yǎng)不高,更有在課堂上發(fā)表不當言論者?!皟烧n”教學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并未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①
在我國,輔導員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的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務者。同時,輔導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力量,是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大學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整個大學階段不可或缺,輔導員當然責無旁貸。針對大學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輔導員工作仍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兩個方面:
1、輔導員工作以“事務性”為主,工作機制不科學
從中學到大學,剛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更多的把輔導員等同于中學時的班主任。但是不同的是,中學時的班主任大多由某一學科的任課老師擔任,每班有固定的班主任,上課地點和時間固定,學生有任何問題班主任可及時了解并解決,管理相對方便。大學生的上課時間和地點不固定,輔導員同時管理多個班級,并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并未掌握學生工作的主動權?;诖?,輔導員的工作更多的偏向事務性,管理職能偏多,育人職能不能很好發(fā)揮。②學生如果有其他方面的問題,需要主動找輔導員老師解決,有許多同學鑒于麻煩或害羞的原因,并不主動請求幫助,問題不能得到解決而愈加嚴重。
2、輔導員隊伍人員配備不合理
于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中提出“切實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專業(yè)化和職業(yè)化建設”。目前,各學校輔導員的工作隊伍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存在很大的“缺口”。數量上,大部分高校還不能達到1:200的比例要求,輔導員工作崗位急需擴招。質量上,輔導員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要求輔導員擁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yè)背景或者相關知識儲備,但國內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人才嚴重短缺,需求不能及時得到滿足。
由于年齡限制,大學新生中的黨員大多是在高中或者剛入大學是快速培養(yǎng)起來的。有許多新生黨員并不明白自己的入黨動機到底為何,有的是父母鼓勵,有的是為之后的就業(yè)做準備。更有大多數黨員并不明白作為共產黨員的意義和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并不能以黨章為準則來嚴格要求自己,只有在爭取榮譽和利益時才意識到自己共產黨員的身份。
目前大學新生的主體已有部分成為“00后”并且“00后”也即將成為大學生的主體。“00后”也就是2000年到2009年出生的。2000年世紀之交,中國進入了總體小康階段,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孩子不再為吃穿發(fā)愁,在父母、祖父母的悉心呵護下成為每個家庭的中心。時代賦予他們的特點表現(xiàn)在:學習壓力與日俱增,一個孩子高考就是一個家庭在高考;信息時代面對互聯(lián)網豐富信息,大學新生還尚未形成較高的甄別能力;受“出國熱”的影響,有許多大學生希望在高年級出國;開放的社會氛圍在促進個性發(fā)展的同時,造成了大部分大學生自由散漫,不愿受到限制和約束。
教師和輔導員在高校雖屬于兩個不同的職能部門,但他們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相同。由于,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yè)人員相對短缺,目前輔導員隊伍中存在許多完全沒有思政學科背景的工作者。此外,“兩課”教師屬于教學隊伍,輔導員屬于行政隊伍,這種有些許僵化的“雙軌”運行模式,是輔導員隊伍走向專業(yè)化的一大損失。
多元的社會環(huán)境造就多元的需求,傳統(tǒng)的課程設置已不能滿足大學生的多元需求。受歷史上“科舉制”的影響,我國高校大多以知識為本位,顯然在高速發(fā)展的時代潮流中有些落伍。當今的時代,學生更加重視社會實踐,更加希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夠得到解決,這與現(xiàn)存的課程設置格格不入?;诖髮W新生的逆反心理較嚴重,對直接理論灌輸大多持排斥心理,學校應倡導“大思政教育”和通識教育,即將思政課教學與大學生的日常思政教育與管理想融合,將思政教育融入到學生學習的各個課程當中。
加強大學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對新生進行嚴格的入學教育,嚴格按照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來培養(yǎng)和造就人才。
大學生剛剛入學,大部分學生都比較散漫,思想不夠端正,紀律意識不強,所以新生軍訓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由于新生人數眾多,教官大多任用本校的高年級國防生,所以存在管理不夠嚴格、紀律散亂的現(xiàn)象。這使得新生軍訓失去了其原本應有的意義和作用。因此,學校應該嚴肅對待新生軍訓,通過嚴格的紀律要求和選用訓練有素和經驗豐富的教官讓學生體會到軍人的莊嚴和責任,從而使新生樹立較強的紀律意識和集體意識。
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大部分大學生入學后都存在“晚睡晚起”的陋習,課余時間更加專注于社團活動。所以建立嚴格的晚自習制度和早操制度十分必要,當然,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校應創(chuàng)新形式讓同學們更主動的參與到晚自習和早操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剛入學的大學生受高中良好學習習慣的影響,態(tài)度較端正,還會堅持認真聽每一門課。但由于思想政治課的授課形式較古板,課堂較枯燥乏味,所以經過一段時間就有許多學生不再認真學習思想政治課。改變思想政治課的現(xiàn)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抓住新生的熱情和認真刻苦的學習習慣,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才能發(fā)揮“近因效應”的作用。此外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課的考評方式,克服應試教育的弊端,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妄圖投機取巧的心態(tài),端正對思想政治課的學習態(tài)度。只有通過改善每一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狀況,才能逐漸提高思想政治課在大學生必修學科體系中的地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大學新生大多對校園文化活動比較感興趣,從枯燥乏味的高中生活中剛剛脫離出來,愿意在輕松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大展身手。為了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密切“兩課”與生活實踐的聯(lián)系,學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展開校園文化活動。比方說:文明宿舍評比活動在形成良好的宿舍風氣的同時加強宿舍同學團結一致,減少矛盾的發(fā)生;開展增強集體凝聚力和增進班集體溫暖的班級活動以建設文明班集體;組織集體參觀紀念館、偉人故居等紅色革命基地,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樹立艱苦奮斗、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
目前,高校輔導員主要承擔事務管理職能,原本應承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職能被忽視。為了更好的發(fā)揮高校輔導員的育人功能,可以考慮將學生事務管理社會化、社區(qū)化,既可以提高事務管理的效率,同時輔導員可以專心投入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為了避免事務管理社會化和社區(qū)化的弊端,可將其納入法制化的進程中。
此外,為響應國家“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觀,輔導員應深入到學生中去,例如每個宿舍樓都設立專職輔導員,隨時了解學生的動態(tài)。③由原來的輔導員主動轉變?yōu)閷W生主動,采取“窗口式”服務的方式,立足學生實際,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
理想信念教育關系到國家、民族和個人的生存和發(fā)展,大學新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好壞將影響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涯甚至一生。高中時代,學生的主要目標就是取得更高的分數,雖然有部分人已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但是大部分人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較模糊。大學已經成為了培養(yǎng)青年黨員的重要基地,大學生入校后班主任和輔導員應抓住機會,通過班會或者講座的形式向大家介紹黨章、黨旗,介紹入黨程序和推優(yōu)規(guī)則,號召大家學習黨的精神。④此外,要嚴格黨員準入制度,在學生正式入黨之前應嚴格考察。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明白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意義和責任,盡量避免急功近利和功利主義思想,增強黨員培養(yǎng)的純潔性。
總之,大學新生階段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對整個大學生活的影響力非常大,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如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良好效果的取得需要長時間的努力,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工作,具有極強的艱巨性和耗時性。高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應該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發(fā)揮高校集中管理的優(yōu)勢,利用大學新生自身的優(yōu)點,推進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注釋:
①陳洪勛,趙奇?zhèn)?略論“兩課”教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1):16~17.
②韓亞超,張春梅.低年級大學生基本素質現(xiàn)狀及培養(yǎng)對策思考——基于渤海大學的調研分析[J].遼寧醫(y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04):105~108.
③張琦.基于校園文化活動平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探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11):91~93.
④耿瑩.以大學生黨建工作為核心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機制——以低年級學生支部建設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2(05):23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