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彼得·彼得森
父母讓我知道,忠于自己的原則、自己的內心、自己的道德標準是多么重要。正因為他們的教導,我才敢對不值得我付出的人說“不”。我希望我能一直恪守自己的原則,但是有兩次我沒有做到這一點。
一次是在麻省理工,我盜用了羅伊· 科恩的論文。我的借口很蹩腳,我感嘆這個來自內布拉斯加州的鄉(xiāng)村男孩終于能擁抱紐約賦予的新社交生活,并且狡辯說我其實沒有“真正”抄襲他的論文,因為我還另外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東西。我曾發(fā)誓不僅要對他人誠實,還要對自己誠實。這次我明顯違背了這個原則,也為此付出了十分慘痛的代價。
另一次是在雷曼兄弟銀行,我長期默默地容忍了幾個合作人的一些不該被容忍的行為,因為我顧及的是“和平相處”并維護短期利益。
在這兩個事件中都存在短期利益和享受,它們或許可以讓我避免一些短期的痛苦,但它們都以犧牲一些重要的長期利益為代價。
相反,在我堅守誓言、恪守原則的時候,即使當下不好受,長期利益卻可能得到滿足。我此生的經歷無一例外地印證了這一點。
在我人生的一系列重要的轉折點中,我能干脆地說“不”。我感覺我有充分的理由說“不”,這可能是道德的要求,也可能是直覺告訴我主管人或決策者的品格有缺陷,或項目的可行性值得商榷。
舉個例子,麥肯有個老板,他侵蝕公司的養(yǎng)老基金,不顧大局購買超大型專用飛機,偷竊我的工作成果,唆使初生牛犢的我謀取公司總裁一職。我毅然決然地辭職了,雖然當時我還沒有找到后路。這在當時是個十分艱難的決定,但我從未后悔。
在尼克松政府時期,我堅決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拒絕像棋子一樣被總統(tǒng)無情地利用。我可能因此沒能經歷一些非同尋常的事件,但是我得以在“水門事件”爆發(fā)前脫身。當時我也懊惱自己的一些決定,擔心恪守原則會導致我的前途沒落。當時我工作不穩(wěn)定,甚至還在公眾面前出過丑,但是在人們心中,我仍然很正直。之后,我遇到了更好的工作機會。
這么說吧,當時我對尼克松說的那些“不”字表面上把我推入了萬丈深淵,事實上卻并非如此,我其實是浴火重生。
在尼克松入主的白宮中,我發(fā)現(xiàn)與沒有共同價值觀的人共事比我想象的要難得多?,F(xiàn)在我學會了輕松上陣,也就是在工作中避免背上一些心理包袱,避免讓自己無法獨立行動、無法堅守自己的道德原則。
舉個例子,尼克松時期,白宮里那些圍著霍爾德曼轉的年輕的工作人員就因他僵硬的意識形態(tài)、松散的道德規(guī)范而背上了心理包袱,以至于沒法根據自我的思想而行動,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最終被送進了監(jiān)獄。
輕松上陣實施起來有時候比我想象的要難得多,但是看遠點兒,我知道這樣做是正確的。(摘自《黑石的起點,我的頂點》萬卷出版公司 圖/樂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