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華東理工大學藝術(shù)設計與傳媒學院;2.華東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3.華東理工大學中德工學院
隨著文化產(chǎn)業(yè)不斷繁榮發(fā)展,外國影視越來越多的走進國門。國內(nèi)的四大視頻網(wǎng)站:搜狐、愛奇藝、騰訊和優(yōu)酷,都引入了大量的國外影視作品,以美國影視作品為例:騰訊2017年美劇有920部,美國紀錄片283部,搜狐2017年美劇192部,愛奇藝2017年美劇589部,優(yōu)酷2017年美劇750部,美國紀錄片707部。另外,單獨的美劇在A站有7400集,B站有4000集。網(wǎng)易公開課的英語課堂數(shù)量為162,TED課堂數(shù)為152。新浪公開課的英語課堂數(shù)量是170,TED課堂數(shù)為446。伴隨著如此多的國外影視產(chǎn)品進入,不可避免的,對于字幕翻譯的影響的研究越來越多。當前國內(nèi)許多人開始研究字幕,針對字幕的理論也越來越多。2017年關字幕研究的論文有4576篇。
當前,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大學生群體,更樂意通過以觀看一些美劇的形式,在半娛樂化的狀態(tài)下學習英語,他們觀看這些影視作品時,本身就帶著一些學習的成分,所以會主觀上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去接受這些影視作品的內(nèi)容。應當看到,普遍上這些人的英語水平不是很高,對字幕的確存在一定的依賴性,不能夠完全脫離字幕獨立獲得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字幕翻譯的策略就凸顯出來,尤其在內(nèi)容表達甚至文化傳播的層面,不同題材字幕特色不盡相同。
對此,本文照生態(tài)翻譯理論的標準,研究一下當前英文影視產(chǎn)品的字幕翻譯現(xiàn)狀。
考慮到當前有多種形式的英文影視作品,本文按照題材不同,選取了三種有代表性的作品分別重點討論,分別是美劇、網(wǎng)易公開課和紀錄片。同時,每種題材的作品也不在少數(shù),所以本文研究者分別選取了一個代表作品,進行深入分析。在生態(tài)翻譯理論這一視角下,對每一部作品的字幕進行一個深入分析,最后再橫向比較,探究其差異性。
生態(tài)翻譯學(Eco-translatology)是由清華大學著名教授胡庚申提出的全新翻譯理論,它是在翻譯適應選擇論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它是“運用生態(tài)理性,從生態(tài)學視角對翻譯進行綜觀的整體性研究,是一個‘翻譯即適應與選擇’的生態(tài)范式和研究領域”。這一理論具體闡述了“翻譯適應選擇論”對翻譯文本的解釋功能,一是翻譯過程——譯者適應與譯者選擇的交替循環(huán)過程;二是翻譯原則——多維度的選擇性適應和適應性選擇;三是翻譯方法——“三維”(語言維、交際維、文化維)轉(zhuǎn)換;四是評價標準——多維轉(zhuǎn)換程度、讀者反饋以及譯者素質(zhì)。
(1)生態(tài)翻譯學本質(zhì)上是一個雙向選擇雙向適應的過程:第一個過程,是原文對翻譯者的選擇。需要翻譯的原文具有其本身的文化,同時對翻譯有一定的專業(yè)要求,只有專業(yè)技能跨過這道門檻的翻譯者,才能夠進行翻譯。而譯者必須先做到對原文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適應,使得自己本身融入其中,然后才能做到透徹的理解原文,翻譯原文。第二個過程,是翻譯者對原文的選擇。譯者的目的是把原文翻譯成譯文,原文所在的語言文化環(huán)境必然與譯文的語言文化環(huán)境有很大的差異,所以一個優(yōu)秀的譯者,一定會在保留原文主題內(nèi)容的前提下,將其部分文化進行選擇并且加以修飾潤色,使之適應譯文的文化環(huán)境。
(2)生態(tài)翻譯學在翻譯的方法上,主要是通過語言維、文化維、交際維這三個維度進行轉(zhuǎn)化:語言維度的轉(zhuǎn)換,就是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對語言表達形式進行的轉(zhuǎn)換。譯者的適應與選擇,很大程度上是體現(xiàn)在不同的表達形式中。譯者翻譯的重點,就是表達準確,讓讀者能夠一目了然。文化維度的轉(zhuǎn)化,就是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關注雙語文化各自的內(nèi)涵并將其準確表達與闡釋。讀者一般不具有相關的文化背景,所以在閱讀一些涉及不同文化方面的譯品,會感到生澀難懂,這時就需要譯者進行文化維度的轉(zhuǎn)化。交際維度的轉(zhuǎn)換,就是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對雙語潛在的交際意圖進行適應性選擇的轉(zhuǎn)換,并在考慮到譯入語讀者的語言習慣時所進行的轉(zhuǎn)換。有了文化方面的轉(zhuǎn)化,還要回歸最原始的目的,也就是翻譯本身所涉及的交流的目的。
影視作品由于題材不同,其字幕翻譯的側(cè)重點必然不同。本質(zhì)上講,影視作品作為一種商品,其直接目的還是吸引觀眾,考慮到各自的特色不同,不同題材作品必然會根據(jù)其目標受眾的特色,詳細細化自己的字幕特點,爭取提高收視率。接下來,就分別介紹一下不同題材的影視作品的特點:
美劇泛指美國的電視劇,主要包括喜劇類、劇情類和連續(xù)短劇類等。在我國,收看美劇主要有以下幾種途徑:CCTV-8代表的電視頻道收看,網(wǎng)絡在線收看,下載觀看以及影碟觀看等。其中,電視頻道播放大多為國語配音,不在慮范圍。自2009年我國廣電總局下令禁播網(wǎng)絡盜版視頻后,網(wǎng)絡美劇主要集中在搜狐視頻等專門的視頻網(wǎng)站。下載觀看主要包括BT下載等,特點是資源數(shù)量多但質(zhì)量相對而言較差。影碟觀看隨著光盤的落寞,也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當今年輕人觀看美劇,主要以視頻網(wǎng)站和BT下載為主。
對于以大學生為主的當代年輕人為主要受眾群體的美劇,其字幕翻譯當然以服務這一群體為主。翻譯主要考慮兩個方面:第一是娛樂性為主。觀看美劇的學習性終究排在第二位,娛樂性在第一位,因此翻譯一定是生活化的語言為主。第二是可讀性。字幕畢竟是用來閱讀的,盡管美劇的字幕大多為人物對話,原文更偏重口語表達,但是字幕大多融入了書面化的特點,便于觀眾迅速理解其含義。
本文選取網(wǎng)易公開課作為代表,研究了這一類型視頻的字幕翻譯。網(wǎng)易公開課主要薈聚了一些國外名校的名師的課堂教學原視頻,直接目的是使得觀眾以此平臺來學習專業(yè)知識。其受眾主要包括的還是學生群體。
網(wǎng)易公開課的主要是講師現(xiàn)場講課,進行一個直接的翻譯。由于講師是國外的專業(yè)教師,觀眾主要學習的是他們講課的內(nèi)容,而不是語言本身。也正是基于此,網(wǎng)易公開課的字幕可以選擇只顯示中文而屏蔽英文原文。沒有人愿意在一節(jié)枯燥的課堂上學習,所以公開課的翻譯特色是趣味性十足,為了吸引人的興趣,甚至會借用一些當下的流行網(wǎng)絡用語。
紀錄片的受眾相對而言更廣泛一些,主要平臺是正規(guī)的視頻網(wǎng)站和電視臺,除了一些專業(yè)人士外,很少有人通過其他途徑尋找紀錄片。觀看紀錄片的主要目的是開拓視野,所以其字幕的書面化更加普遍。
紀錄片的字幕翻譯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旁白,以書面化的語言,簡潔明了的表達內(nèi)容,其字幕翻譯當然書面化。另一部分是劇中人物的語言,包括被采訪的人物等,由于各式各樣的人物接受采訪,其語言可能存在當?shù)胤窖蕴厣蛘甙ㄔS多俚語等,國人沒有對應的文化接觸很難理解其具體含義。這部分的字幕簡潔明了,同樣的書面化特色。
需要注意的一個細節(jié),一是觀眾的主要目的并非學習英語,二是其原文存在方言的現(xiàn)象,就像漢字很難寫出一些方言中的特殊詞匯,英文字幕也很難寫出一些人物的語言,所以精心制作的紀錄片一般只有中文字幕,沒有英文原文。
本文的對不同題材的影視作品選擇代表進行詳細探究,分別是美劇《絕命毒師》、公開課《麻省理工公開課:透過攝影感受世界》、紀錄片《紐約動漫嘉年華》。
It spills all over my pants. I mean,just… a nightmare.
全灑在我褲子上,簡直是痛不欲生。
字幕翻譯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怎樣即克服文化差異的影響使得國人理解原劇的內(nèi)容,又盡可能反應原汁原味的西方人的文化。這樣就需要想方設法把美國的文化轉(zhuǎn)化成我們的文化。我們受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或多或少沾一些“文學味”,總習慣說一些成語或者俗語、歇后語、典故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而且中文的博大精深之處在于其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就能表達說話者的意思。盡管原文是一句口語話的表達,但是翻譯采用了一個成語“痛不欲生”,使得觀眾快速明白此句話的含義,無需多言。該翻譯這樣一個轉(zhuǎn)化的過程,是由于觀眾在觀看時,字幕把原生語言從聽覺轉(zhuǎn)換成了視覺上的符號,所以翻譯才變得相對而言書面化。同時要注意到,成語恰到好處的運用又使得翻譯具有趣味性,符合其娛樂性的本質(zhì)。
We’re just gonna stay positive,right?
我們不要這么悲觀。
這句話應當放入故事的背景中去考慮。當時是這樣的:在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打擊之后,我們的主人公Walter White對Jesse Pinkman說了這樣一句話。這句話出自Walter White之口,我們還得了解,他是一個大毒梟,經(jīng)營者一個大的毒品組織,統(tǒng)治者許多人,同時也殺過人干過許多犯罪的事。這種人不怒自威,時刻給人一種嚴肅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覺。從他口中說出的話,都是穩(wěn)重的。所以在翻譯時要考慮到語言的維度,貼合人物性格,使得觀眾對劇中人有一個穩(wěn)定的印象。
You’re gonna flood it,man.
把車推河里去,哥們。
拋開這句話的內(nèi)容不說,我們只說它的表達方式,“把車推河里去”,簡單明了,直直白白。再看后面的稱呼,“哥們”貼近于中國人的習慣。在華北地區(qū),稱呼要好的朋好友或者年齡相仿的男性陌生人通常使用“哥們兒”,加一個兒化音。這里就體現(xiàn)了生態(tài)翻譯理論中的文化維度和交際的維度,即貼合中國文化,又以交流為目的。
We’re going to have a permanent Camden.
我們將擁有一個永久的坎登市,呵呵。
可以直接看出,“呵呵”是刻意加入的。這句話的情景是教授在諷刺社會階層時隨口說出的,表達個人的不屑和反諷,同時配合著豐富的肢體語言,本身十分幽默??紤]到教授的語速比較快,觀眾可能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字幕上而忽略圖像的一些信息,所以公開課的字幕直接加上當今流行的網(wǎng)絡用語,增加整個內(nèi)容的趣味性,激發(fā)觀眾的興趣。
By 1900 all of the able-bodied men and families had left the village and the animal husbandry had ceased.
在1990年前,能干活的人帶著家人都離開了,畜牧業(yè)也就不存在了。
這個翻譯中有一個細節(jié),原句如果直譯應該是“體格健壯的人及其家人”,考慮到生態(tài)翻譯理論中語言的維度,翻譯應當靠語言的藝術(shù)使得譯文作為一個整體,傳達給受眾一個相對固定的意思。這句話的上下文都是介紹村莊的,在這里翻譯時稍稍意譯一下,變成“能干活的人帶著家人”,即無傷大雅又貼近全文。
This is Akiase,a kid that once had burnt. She’s a ten-year-old girl,who actually lives in the town with her family.
這是Akiase,曾被燒傷的一個小孩。她十歲,和她的家人生活在小鎮(zhèn)上。
“她是一個十歲的女孩”直接翻譯成“她十歲”,這是由于在交流的維度下,簡練的表達能更快地讓人理解含義。同時在公開課中,枯燥的內(nèi)容如果實在無法變得生動有趣,不妨就使其變短,避免觀眾厭煩。
Gotham’s biggest comic event is comic con,there comes about thousands to sock it up,and middle town means to do it’s very share of business.
紐約最大的動漫活動是動漫展,屆時會有數(shù)千人來此共襄盛舉,中城打算借此大撈一筆。
直觀的感受,紀錄片的字幕翻譯有些過度的追求書面化而導致有些矯枉過正的效果。整個翻譯的內(nèi)容非常嚴謹,不存在任何的語法問題,嚴格講非常的正式。但是正式基于此,導致其娛樂性稍微有所下降,過度的書面化又使得理解時存在一定的反應時間。比如,“屆時”這一詞非常正式,表明該影視作品的嚴謹性,如果是“到時候”或者“那時”,則顯得生活氣息太過于濃重?!肮蚕宕伺e”這一成語的運用,提高了整體的文學性,但是該成語在國人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見,反而有些難以理解。可見,書面化翻譯的把握需要有一個尺度,以此來作為正式性和易讀性的平衡點,但是該平衡點很難把握。
I can’t make any decesion right now.I mean to make it happen. There is no plan B.
我現(xiàn)在沒辦法做決定。非成功不可,我無路可退。
“Plan B”代表備用方案,在生活中看似已經(jīng)很常見了,但是翻譯在這里把它譯為“無路可退”,似乎多此一舉,其實不然。生態(tài)翻譯理論評價標準包括多維轉(zhuǎn)換程度和讀者反饋,紀錄片的受眾很廣,為了獲得更好的讀者反饋,就要考慮大多數(shù)觀眾的素養(yǎng),穩(wěn)妥為主。詳細的說,就是翻譯時偏向保守,畢竟大部分人還是不懂得“Plan B”的含義的,受眾不單單是一個小的圈子里的人,更是廣大的人民群眾。
When it comes to promotion,there is no such thing is over the tone.
宣傳總是多多益善。
這里翻譯用了一個成語,“多多益善”,同時應當看到,一個狀語從句翻譯成簡單的主謂賓結(jié)構(gòu),本身是一種簡化,簡化的過程即保留了所有的原有含義,又直觀明了。雖然視頻本身沒有英文字幕,僅僅幾個中文翻譯很難使得觀眾了解原文,但是無傷大雅,因為其主要目的是說明相關內(nèi)容,具體的語言不重要。也正是基于此,紀錄片才使用了最簡單明了的翻譯。
三中題材的影視作品都來源于純正的英語國家,都具有濃厚的英美文化特性。因此,所有的字幕翻譯都有一個共性,就是要把西方的文化翻譯成中國文化。
生態(tài)翻譯學的選擇是原文對譯者的選擇,由于翻譯本身對英文水平和中文水平的要求比較高,所以三種題材的影視作品制作團隊都專業(yè)技術(shù)過硬,沒有出現(xiàn)一些低級的錯誤。這也是國外影視作品在我國長期傳入的一個篩選過程:那些量差、錯誤多的字幕,都被淘汰,僅僅留下少數(shù)的高質(zhì)量的字幕組。
生態(tài)翻譯學面臨文化維度的轉(zhuǎn)化,以中國觀眾為目標受眾,所有字幕組的翻譯工作都是把西方文化轉(zhuǎn)換成東方文化。盡管途徑、手段不同,但是殊途同歸,都是便于國人更好的理解原文。
畢竟題材不同,三種影視作品的翻譯策略各有不同。
美劇的重點在于娛樂性,其翻譯的內(nèi)容大多為口語話的人物對白,包括一些口頭禪,俚語等。也正是基于此,其字幕更多是基于交際的維度維度進行翻譯。其目的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使觀眾迅速明白人物對話,二是盡量貼近口語。矛盾點在于一些口語話的表達更適合聽覺系統(tǒng)進行接收,而視覺系統(tǒng)的接收則更傾向于書面化的表達,于是美劇的字幕便在這二者中尋求一個平衡點。如此一來,交際的維度進行翻譯就顯得捉襟見肘,需要從語言的維度出發(fā),在文字的靈活運用上多做文章,使得語言表達形式靈活多樣。
網(wǎng)易公開課的字幕更多是從語言的維度出發(fā)進行翻譯。其重點在于教學,其目的是使得觀眾能夠找到枯燥的理論課堂中的樂趣,但是前提是不更變課堂內(nèi)容是專業(yè)性。專業(yè)知識涉及到許多的專業(yè)詞匯,這些東西是無論如何也要保留的,而這些有恰恰使得觀眾認為最枯燥的。此時,可以做減法,盡量精煉相關枯燥的語言。同時,公開課對原文做了一些加法,不時加入一些簡短的網(wǎng)絡流行語,一兩句貼切的話語,簡短而又有力,使得觀眾會心一笑,目的達到。一加一減之間,是語言文字的靈活運用。同時注意到,出于對專業(yè)知識的保留,在文化維度涉及的相關性較少。
紀錄片的重點是嚴肅的傳播知識,加之其原文本身就是以嚴肅的旁白為主,所以其翻譯的措辭注重書面化。無論是原版的紀錄片,還是最終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的,經(jīng)過翻譯的紀錄片,都是嚴肅的,整體性很強。也正是基于此,記錄片的翻譯更多是基于文化的維度進行翻譯:總體上把西方的文化轉(zhuǎn)換成東方文化,具體的一些細節(jié)可以忽略,所運用的詞語,一般觀眾能夠分辨出含義,但是生活中很少見,給人一種陽春白雪的感覺。這也是其區(qū)分于其他字幕翻譯的最大的特征。
字幕翻譯的重點區(qū)分度在于把英文原文的特色進行重新整合,使得其符合中國文化這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但是由于不同題材的作品目標受眾不同,其本身的定位也不同,所以翻譯的策略也不盡相同。
娛樂目的為主的美劇,翻譯特色就是在翻譯中盡量借助中國俗語、成語等,盡量做到在以書面化的形式表達的同時不失口語話。傳播知識為主的網(wǎng)易公開課,翻譯則側(cè)重語言的藝術(shù)性,同時做翻譯的“加減法”,能增加趣味性的地方一定增加,實在不能增加的,就盡量縮減,以最精煉的語言表達出來。而對于紀錄片來說,翻譯時就顯得高端一些,直接向書面化語言靠攏,甚至有時為了上下文意思能夠更好的表達,會有一個深入的意譯過程。
雖然不同題材的影視作品字幕翻譯策略不同,但其最終目的都一致,就是把西方文化以更易為國人接受的形式轉(zhuǎn)化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