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林耕
(長春大學 國際教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縱觀好萊塢電影的發(fā)展史,勵志片始終是貫穿歷史的重要類型片,對于解釋并傳播美國文化中的個人主義具有重要的功能性。勵志片給予人們的鼓勵、自信與共鳴是其他類型片無法實現(xiàn)的,正因為勵志片的積極的主題訴求,也使勵志片至今都是好萊塢商業(yè)電影帝國的重要分支。成長主題電影通常作為家庭類電影的分支出現(xiàn),集體的成長往往伴隨著個人的成長同時出現(xiàn)。勵志電影《奇跡男孩》(Wonder
)同樣是一部詮釋成長主題的作品,但是影片并未單一地表現(xiàn)男孩奧吉的成長過程,而是展開了圍繞在他的家人與朋友的集體成長。該片相較于以往同類影片對成長主題的延展,代表了好萊塢電影的新發(fā)展,也反映出當今美國社會文化的多元融合的現(xiàn)狀。成長主題電影是好萊塢電影中的重要類型之一,其中又包容著不同內容的主題,如個人的心靈成長、夢想的堅持與實現(xiàn)、家庭的成長等。經典電影《阿甘正傳》聚焦于智商只有75的阿甘,將一代美國人的成長微縮在他一人身上。影片中的阿甘懵懵懂懂之中歷經風雨,收獲了豐富的人生經驗的同時,也實現(xiàn)了自己的“美國夢”;在電影《死亡詩社》當中,文學教師約翰·基汀給予學生“史無前例”的教育,令這些學生實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成長;等等。關于個人的成長抑或是集體的成長,好萊塢電影從不缺乏表述的經典范本。
縱觀好萊塢成長主題電影,借由成長主題所關注的人群也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特征,《阿甘正傳》中智商存在缺陷的阿甘,《美麗心靈》中備受精神分裂癥困擾的數(shù)學家納什,《當幸福來敲門》中在底層生活中掙扎求生的克里斯·加納父子,等等。但是自21世紀以來,好萊塢勵志電影的成長主題并不局限在個人身上,而是逐漸向外延展,從個人擴展到集體,關注的視野逐漸拓寬,使影片的勵志和成長主題更具有普適性。
美國導演斯蒂芬·卓博斯基曾經執(zhí)導過《壁花少年》《吉屋出租》《美女與野獸》等商業(yè)片,他的最新導演作品《奇跡男孩》改編自R.J.帕拉西奧的同名小說,以天生面部缺陷的10歲小男孩奧吉為中心,塑造了在他身邊給予他力量并被他深深影響的一群人,是一部關于集體成長的勵志片。影片以人名劃分為奧吉、維婭、杰克·威爾、米蘭達,逐一呈現(xiàn)奧吉和他周圍的親人和朋友們,奧吉是如何在他們的幫助下實現(xiàn)了自我成長,他又是如何通過自身的行動影響其他人的,影片在四個段落中完整地做出了表述。
奧吉由于父母同時攜帶了一種特殊基因,導致他在一出生時就面部畸形,經歷了27次手術才使他能夠正常呼吸、恢復視力、擺脫助聽器,以及調整他的扭曲的五官,然而終于頑強生存下來的奧吉依舊面部帶有傷疤,看起來十分“與眾不同”。母親為了奧吉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在家中教奧吉知識,而外出行走的奧吉為了避免嚇到其他人,常常戴著米蘭達送給自己的宇航員頭盔。然而,身為母親的伊莎貝爾·普爾曼能夠教給奧吉自己畢生所學的知識,但是無法教他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讓他人和整個社會接受他,無法幫助他建立與外界的聯(lián)系。在奧吉10歲時,終于有機會進入一家公立學校的五年級開始學習,然而不僅是他自己即將迎來挑戰(zhàn),奧吉上學的這一事件也撼動了所有的家庭成員的生活。
天生面部缺陷的奧吉開始在學校里適應其他人的驚訝目光,學會接受他人的不友好,甚至是霸凌,他也嘗試敞開心扉交朋友,展現(xiàn)自己的智慧與個性光輝,但這只是屬于他自身的成長部分。在送奧吉去學校以后,看到奧吉經歷了掙扎與痛苦,最終開始融入社會以后,身為母親的伊莎貝爾開始重新尋找自己的夢想,完成了擱置近十年的碩士畢業(yè)論文;奧吉的姐姐與多年的好友產生矛盾,突破性地參加了表演社團,也同時經歷著人生的轉折點;奧吉的好友杰克·威爾也在奧吉的影響下實現(xiàn)著自我的心靈成長。
在好萊塢電影當中,關于成長主題的電影對成長的定義是寬泛而多元的,既有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的成長,也有在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上的突破實現(xiàn)的心靈成長??v覽近幾年的好萊塢勵志電影,關于成長主題的私人化越發(fā)明顯,很多電影都將成長集中在能夠更容易引起觀眾共鳴的小人物身上。
電影《奇跡男孩》改編自同名小說,面部具有先天缺陷的奧吉是影片的靈魂人物,在家中被父母和姐姐保護了十年的奧吉,終于要踏出家門走進學校,成為一名普通人,接受普通人在社會上要經歷的洗禮。認清這個社會的真實面貌,并在這個社會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學習與他人相處,這是“與眾不同”的奧吉需要學習的。他知道自己的面貌與眾不同,也知道很多人都會感到好奇,因此他用宇航員頭盔將自己保護起來,熱愛科學的他憧憬太空,希望自己能夠真正成為一名宇航員,這一夢想是他與現(xiàn)實社會相處的生存之道。于是,當他第一天走進學校時,他知道其他人會盯著自己審視,他將自己面部的缺陷看作是與眾不同,但是這一切要遠比自己想象的艱難得多。
在影片一開始,宇航員頭盔作為奧吉的保護罩出現(xiàn),在他第一天上學時,在他受委屈想要尋求庇護時,他都戴著頭盔,頭盔隔絕了奧吉與外部世界的聯(lián)系,起碼在他看來能夠保護自己。然而,他無法時時刻刻都戴著頭盔,他需要接受自己的容貌不被他人接受和認同,他需要將自己歸類于獨一無二的存在,并融入學校和社會中去,這是母親將奧吉送往學校的最終目的,即讓奧吉建立自己的社會關系,真正成為這個社會中的一分子。
于是,為了幫助奧吉早日融入社會,接受社會殘酷的一面,也接受自己“非比尋?!钡默F(xiàn)實,父親內特藏起了奧吉的宇航員頭盔,拿走了奧吉的保護傘。雖然奧吉失去了隱藏外表的頭盔,但是他依然在內心將自己偽裝成為宇航員,或者是星球大戰(zhàn)當中的外形獨特的怪獸。他開始知道有些人是注定不會接受自己的,但是自己依舊是自己,自己什么都無法改變,只有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并接受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
在影片末尾,奧吉收獲了兩個好朋友,完全接受了自己的與眾不同,找到了自己在社會大家庭中的位置,并最終贏得了周圍人的尊重與認可。同時,奧吉的母親重新將自己歸入社會關系中,重新尋求自己的夢想;奧吉的姐姐與好友米蘭達重歸于好,突破自己的同時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社會位置。影片《奇跡男孩》更像是一部探尋人與社會關系的勵志片,談的并非個人的成敗,而是自己如何能夠與他人相處,如何找到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這才是影片書寫的核心成長主題。
成長主題電影探討的核心往往是個人主義與存在主義,個人的存在即是價值所在,個體的存在是獨一無二的。于是,突出自己的個性,閃現(xiàn)自己的人性光輝,似乎成為諸多好萊塢勵志片的集中訴求。在《奇跡男孩》中,天生面部缺陷的奧吉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經歷了27次大大小小的手術以后,他頑強地生存了下來,但是面部依然傷痕累累,令一般人無法接受。但是,奧吉天生聰穎過人,在母親的家庭學校當中,奧吉學習到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天文、地理、化學等都有涉獵,以至于日后在學校的課程對于他來說是小菜一碟,甚至他在課堂上輕描淡寫地回答老師的提問都被看作不合群的表現(xiàn),同學一方面驚訝于奧吉的容貌,一方面又驚訝于他的博學與聰慧。奧吉熱愛太空,希望長大以后能夠到NASA工作,成為一名真正的宇航員。于是他平日里將自己偽裝成宇航員,想象成如果一名宇航員走在街頭,人們一樣會投以詫異的目光。畢竟幻想的安慰能量有限,在學校初來乍到的奧吉還是在眾人的指指點點和排擠中崩潰,回到家中他重新戴上頭盔,將自己封閉在自我的小世界當中。對于奧吉來說,他的最大成長就是認清自己,產生自我意識,認識到自己永遠是獨特的存在,這是一個無法改變的現(xiàn)實,與其將它放大,不如全盤接受。
《奇跡男孩》在敘事方面也在不斷強調這一點,影片不僅僅是塑造著獨一無二的奧吉是如何一步步成長起來的,更是通過塑造奧吉的成長,輻射到他身邊的人。伴隨著奧吉的個人成長,奧吉的姐姐薇婭同樣也在經歷著成長的煩惱。薇婭在家中扮演著“最微不足道的角色”,父母幾乎將所有的愛都給予了天生缺陷的奧吉,家庭的重心也幾乎一邊倒地傾斜到奧吉的身上。薇婭雖然感到孤獨、寂寞與不公平,但是她無比熱愛自己的家人,她平靜地接受著生活的不公平。米蘭達是薇婭的摯友,薇婭曾經十分依賴米蘭達,然而在一個暑假過后,米蘭達開始刻意疏遠薇婭,這對薇婭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似乎在一時間,薇婭失去了所有人,好友米蘭達的疏遠,父母將關注和愛都給予了弟弟奧吉,最懂自己的祖母也離世,進入新學期的薇婭同樣在經歷著帶有撕裂般疼痛的成長。對于薇婭來說,找到自己的個人獨立意志與存在價值是當前階段的成長,她需要對抗孤獨,接受不公平,學會包容。因此,萬圣節(jié)事件中,奧吉在學校經歷了人生中第一次朋友的背叛,回到家中不斷地發(fā)脾氣,奪走了薇婭與母親的難得的相處時間,薇婭感到委屈與不公平之際,她依然選擇包容與寬待,回到了自己的房間換上萬圣節(jié)服裝,來到奧吉的房間安慰他,告訴他這就是學校生活,這就是人生,很多時候朋友就是會這樣,你只能接受它,無法改變它。在這個萬圣節(jié),奧吉在友誼的背叛中成長,同時薇婭也認識到了自己在家中的存在意義與位置,在母愛的失落中成長,變得更加堅強與包容。
《奇跡男孩》對于個人主義和存在主義的表述尤其體現(xiàn)在米蘭達的人物塑造上。米蘭達是薇婭的摯友,但是在一次夏令營中,她為了融入一群新朋友當中,將好友薇婭的人生經歷安插到自己身上,謊稱自己有一個面部缺陷的弟弟,成為整個夏令營的焦點。實際上米蘭達有一個不幸的家庭,父母離婚,父親與自己曾經的老板在一起,母親終日酗酒度日,她在自己的家中感受不到溫暖,米蘭達更多時候希望成為薇婭,羨慕她能擁有那樣一個家庭。歸根究底,米蘭達始終沒有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將自己的情感依附于他人,希望成為他人的化身,這也是她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征服的部分。影片末尾,米蘭達認識到了自己無法繼續(xù)偽裝成另一個薇婭,她始終是米蘭達,她需要重新做回自己,重新回歸與薇婭的友誼,這樣才是最好的自己,米蘭達經歷的同樣也是一次尋找自己的成長經歷。
電影《奇跡男孩》具有無懈可擊的積極的主題訴求,并未采用單線敘事,而是以塑造奧吉的人生經歷為軸心,敘述了薇婭、杰克·威爾和米蘭達的三條副線,在四個段落的相輔相成之下,完整而全面地表述了影片的成長主題。影片并未像其他好萊塢勵志電影一樣闡述美國夢,而是專注于天生面部缺陷的奧吉是如何回歸社會、融入集體的,在家庭中備受冷落的姐姐薇婭是如何變得更加堅強而獨立的,在成長中經歷迷茫的米蘭達是如何找到自己、回歸友誼的,天性善良的杰克·威爾是如何在學校生活中堅持自己的獨立性,認清善待他人、善待朋友的重要性,成為更好的自己?!镀孥E男孩》在生活化的敘事當中,與觀眾尋找到了最強大的共鳴點,觀眾在不同的人物身上都能找到自己的些許影子,而影片近似于理想生活的敘事對勵志與成長主題構成了最完美的表述,影片對于好萊塢勵志電影的成長主題無疑是一次成功的延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