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慶
(河南科技學院 文法學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3)
電影《傳奇的誕生》根據巴西足球運動員貝利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其從貧民窟擦鞋童逆襲成為國際巨星的傳奇人生。自 2018 年 9月 7 日在中國上映以來,票房一路飆升,貓眼9.2分,淘票票9.0分,豆瓣7.9分,IMDb 7.2分,同檔期口碑第一,獲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文從自我實現(xiàn)和家國夢想二重奏角度解析《傳奇的誕生》的敘事模式,并揭示該電影對中國體育電影制作的現(xiàn)實意義。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動機與人格》中提出人類需求有五種層次,從低到高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作為人的最高需求——自我實現(xiàn),是指個體才能和潛能在適宜的社會環(huán)境中得到充分發(fā)揮,從而實現(xiàn)個人理想的全過程。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達到自我實現(xiàn),有些人終生都處在低級需求中,有些人即便知道自我實現(xiàn),出于約拿情結(對成長的恐懼),也不敢去實現(xiàn)真正的自我?!秱髌娴恼Q生》講述了貝利最終實現(xiàn)了個人理想,也就是達到了馬斯洛所說的自我實現(xiàn)之最高境界。值得深思的是,貝利是如何突破環(huán)境取得成功的呢?下面就從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兩方面進行探討。
正如電影題目一樣,《傳奇的誕生》聚焦點在貝利成為傳奇之前的故事。一如對所有英雄傳奇刻畫必不可少的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橋段,貝利首先面對的是窮街陋巷凌亂不堪的原生態(tài)環(huán)境。在陪母親做傭工時,他看到了歆慕的足球運動員比萊(Bile)的招募宣傳單,因不標準的發(fā)音而被富家子弟阿爾塔菲尼嘲笑為“貝利”(Pele),表意窮鬼的歧視。偶像的宣傳單,激發(fā)了光腳少年的追夢之旅。為了參加選拔比賽,為了不讓別人嘲笑他們光腳,他和小伙伴們通過擦皮鞋乃至偷搶換取了人生中第一雙皮鞋。然而,因鞋子極不合腳,因極不自信而效仿對方,他們差點輸掉比賽。直到貝利坦然脫下鞋子,小伙伴紛紛效仿面對真實的自己。即便貧窮有缺點,但他們勇敢且執(zhí)著,即使以一分之差輸掉比賽,光腳小隊也還是贏得了大家的尊重,貝利也因此獲得了星探賞識。敢于正視自己,這是光腳球王的鋒芒初現(xiàn)。
影片在講述貝利對自然環(huán)境的突破時,不僅僅注意到貧窮帶來的饑餓這一最初的生存需求,一并呈現(xiàn)的是因為貧窮而帶來的對安全、歸屬、尊重等更高的需求。正是因為貧窮,貝利和他的小伙伴們才會在意富家子弟對其“光腳”的嘲笑,才會不擇手段地采取了偷搶這一方式讓自己迅速穿上了鞋子。在孩子眼中,鞋子對他們來說意味著平等地與對方站在球場上,這是他們最基本的尊嚴。也正是因為鞋子,貝利與好友被債主追趕,在逃亡中貝利眼看著好友被泥石流淹沒,從而背上巨大十字架。因物質貧窮而帶來的巨大精神傷害,一度使貝利自絕踢球之路。與父親供職醫(yī)院的日子里,他看到了父親為了生計倒尿盆、擦馬桶、修地下道等一系列底層工作,這些苦難逼迫他對更高心理層次的追求。
然而,外界環(huán)境的逼迫可能促使貝利追求自我,卻并不一定能實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自我的前提是認知自我,即便小伙伴臨終之言讓他出去看看,即便父親看到他對足球的摯愛,即便足球星探看到他的巨大潛力,當貝利進入職業(yè)隊訓練時,他還是迷失在自我認知的道路上。在這里,影片設置了兩個反面人物,營造了貝利走向實現(xiàn)自我道路上的人文環(huán)境。第一個是富家子弟阿爾塔菲尼,他不僅在童年給貝利起了侮辱性綽號,而且后來成為歐式足球的標桿人物,與貝利代表的巴西傳統(tǒng)截然對立。作為潮流的風向標,他的每一次出現(xiàn),都會引起貝利強烈的自我懷疑甚至否定。第二個人物就是貝利進入職業(yè)隊后的主教練,他嚴格執(zhí)行歐式訓練法,這導致貝利不知道怎樣邁開自己的腳,從而深深懷疑自己的能力。
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爭執(zhí)的人文環(huán)境中,貝利無所適從,甚至一度要放棄夢想。這時發(fā)掘他的星探導師點醒他:做自己就好,巴西足球也沒什么不好。之后的貝利,堅持巴西傳統(tǒng)的踢法,從少年組踢到青年組踢到職業(yè)組,一直到以17歲的面龐出現(xiàn)在1958年的世界杯上。面臨瑞典主場的不屑挑戰(zhàn),貝利不僅克服了自我認知障礙,而且?guī)悠渌爢T堅持民族靈魂,做好巴西隊。在舉世矚目中,他們不僅從瑞典手中奪到了世界杯,還讓全世界看到了巴西足球的魅力所在,外在充滿炫技色彩的藝術球法,內在樂觀昂揚永不言棄的巴西精神。最主要的是,大家看到熠熠生輝的足壇明星——貝利。
經歷了自然環(huán)境的苦難和人文環(huán)境的磨難后,貝利走出貧民窟,走出心理魔障,不斷認知自我,最終實現(xiàn)自己,成為傳奇。自此之后,他的一生巔峰不斷。
電影《傳奇的誕生》在敘述貝利不斷突破自我、實現(xiàn)自我的主線時,輔助的是為父親和國家贏得世界杯的承諾,也就是說,貝利的個人理想是建立在家國夢想的基礎上的。影片開始就是播放1950年世界杯比賽。在偏遠小鎮(zhèn)的貧民窟里,我們看到大家擁擠圍坐在一起收聽賽事講解。這場比賽,對于巴西而言,是國家命運的擔當。作為東道主,巴西舉全國之力承擔了賽事。然而不幸的是,巴西最后還是輸給了烏拉圭。比賽結束時,所有人默默流下了眼淚,貝利的父親臉上流露著哀莫大于心死的神傷。貝利的父親本身也是職業(yè)足球運動員,曾經有過一場比賽5個頭球的光輝歷史,然而在一場比賽中他不幸骨折受傷,從此被迫離開了摯愛的事業(yè)。在國家足球夢想破滅之際,在父親人生理想毀滅之時,9歲的貝利堅定地說出:“我一定能為你拿回世界杯?!?/p>
在走向世界杯的路上,貝利首先接受了父親的啟蒙。當貝利帶領光腳小隊同富家子弟戰(zhàn)斗時,是父親殷切的目光告訴他,不要畏懼做自己。當貝利因失去好友而絕緣足球時,是父親不懈努力堅持帶他走出陰影。芒果樹下,父子二人利用芒果練習足球技巧,突破有限環(huán)境成就偉大夢想。貝利母親無意間看到父子二人芒果樹下的練習,為此動容主動聯(lián)系了足球星探。貝利,從此帶著父親未能完成的愿望,帶著母親深沉的愛,走出貧民窟,走向世界舞臺。影片最后,當貝利成為1958年世界杯主角的時候,我們看到貝利的父親再次流下眼淚,這是子承父志夢想實現(xiàn)的淚水。
如果說家庭夢想充滿了艱難卻不失柔情,那么國家夢想就顯得沉重而分外難以抉擇。1950年世界杯門前失守后,巴西足壇經歷了一段黑暗期。1954年世界杯,巴西隊在半決賽中被匈牙利隊擊敗。對于為何失守,大家把責任歸結到黑人面孔的運動員及其所使用的帶有個人表演色彩的傳統(tǒng)足球。這就是為什么歐式足球如此強烈地成為運動員和足球教練追求的標準。我們看到影片中教練接到總統(tǒng)的命令,一定要不負國民期待。如何面對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可以說是決定了巴西足壇的命運。教練最終決定輸與贏的結果,同民族特色尊嚴相比,并沒有那么重要。正是教練破釜沉舟的決定,使得巴西足球絕地逢生,并一路開掛,書寫了世界足球史難以企及的輝煌??v觀巴西足球歷史,1958年瑞士世界杯,無疑是具有關鍵性的歷史時刻。自2012年7月巴西足球隊跌出世界排名前10,至今巴西足球都在經歷著寒冬,《傳奇的誕生》之于當今巴西足壇而言,無疑具有較強的反思價值。
《傳奇的誕生》作為勵志故事,并沒有太復雜的故事情節(jié)。之所以取得成功,就在于將個人理想與國家命運連接在了一起,并置于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的沖突與抉擇中。傳統(tǒng)的巴西足球源于糅進了奴隸時代任加拳術發(fā)展而來的卡波埃拉(Capoeira)舞,這與潮流的歐洲紳士踢法完全不同,它特別強調踢腿同時配合頭頂、肘擊,與其說帶有強烈的炫技色彩,不如說是雙手束縛下對人性自由的追求。正是貝利將卡波埃拉帶進了世界杯,讓世人見證了藝術足球的魅力,同時也徹底改變了巴西足壇的命運。貝利的自我實現(xiàn),巴西足球轉關,其關鍵點在于對傳統(tǒng)民族性的選擇,而不是亦步亦趨跟隨所謂潮流。影片中光腳小隊和巴西國家隊都曾做出過“跟他們學”的選擇,但也因此輸掉了比賽。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無可厚非,但是在沒有自我的情況下,難免邯鄲學步失去自我。不管是獨立的個體還是民族,必須充分認知自我與他人靈魂的區(qū)別,才有實現(xiàn)自我的潛能。貝利選擇傳統(tǒng),選擇面對自己,從而真正實現(xiàn)了自我,表現(xiàn)了對生命本體的意義追尋;巴西足壇選擇傳統(tǒng),選擇面對民族靈魂,從而實現(xiàn)了國運轉變,書寫了歷史節(jié)點的民族情懷。
僅就影片而言,關于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的抉擇所產生的張力,由此表達的對個體生命的禮贊,以及對國家情懷的致敬,這一敘事模式對我國的體育類電影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性。當前國產體育電影首先面臨著數量少的現(xiàn)狀,同時下流行的青春片電影對比,國產體育電影的數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據統(tǒng)計,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還不夠100部。其中主要原因是體育電影專業(yè)性強,從導演到編劇到演員,乃至拍攝場地及器材都要求較高,拍攝難度大。就算拍攝出來好口碑的電影,也難以收回很好的票房。
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很大程度上源于體育電影在主題上往往落入“勵志”的窠臼,在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敘事模式之間缺乏通融。勵志,是體育電影的重要主題,卻不是唯一主題。僅從勵志來看《傳奇的誕生》,它也走不出窮困的逼迫、家庭的柔情,但是與其他電影不同的是,勵志的起點和終點分別放在了1950年和1958年世界杯巴西足球的命運上,貫穿其中的是貝利對自我的認知追求。我國體育電影向來注重個體與國家榮辱的敘事模式,貌似也是走的這樣路線,為何就不出彩呢?我認為缺乏的是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的有機結合。從傳統(tǒng)來看,國產體育電影往往過于教條,只強調國家榮辱而忽略個體發(fā)展;從現(xiàn)代來看,國產體育電影往往注重個體,關注個人成就而忽視國家榮辱。在多元文化的今天,我們需要在個人勵志主題之外增加面對現(xiàn)實個體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在中國崛起的新時期,我們也需要個人成就與國家命運共同振動的追尋。作為一個體育大國,我們有著非常多的體育素材,如何從眾多體育素材中進行影視創(chuàng)作,我想應該把握住在我國體育史上那些重要的歷史節(jié)點,以及在關鍵點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體育人物,即選取中國代表性的體育故事和人物?!秱髌娴恼Q生》之所以成功無疑與巴西足球的品牌效應有關。在圍繞賽事的敘事中,既體現(xiàn)出個人對生命意義的探尋,又有機融入家庭理想等柔性主題、國家夢想等崇高情懷,以獨具中國風情的視角去展現(xiàn)真實的中國歷史與個人故事,由此傳遞人類命運共同體下的體育精神。
電影《傳奇的誕生》作為體育類電影,繼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后再次獲得我國影迷的熱愛和關注,這說明國內市場有著充裕的接受人群,國內體育類電影有著較大的發(fā)展空間?!秱髌娴恼Q生》突破勵志的窠臼,將個體自我實現(xiàn)的追求與家國夢想的情懷融合在一起,引起我們對自我成長的關注、對家庭教育的反思,尤其是引起我們對國家夢想的追尋。作為中國夢的組成部分,中國電影有責任將特定時空下載入青史的體育故事推向全世界,增強文化自信,助力中國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