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鴿
滔滔東去的西江,似乎有種神奇的吸引力,它一路奔騰向前,一路積攢能量,將珠江的各個支流匯聚在一起,并在即將離開廣西之際,正式換上了“西江”的名號,這個聚匯之地便是“兩廣水上門戶”——梧州。
古語云:近山則誠,近水則靈。地處西江、潯江、桂江三江交匯處的梧州,西可達越南,東至粵港澳,北經(jīng)桂江、漓江的靈渠溝通長江水系,是古代嶺南連接中原文化的重要通道。據(jù)考證,梧州是古蒼梧郡、古廣信縣所在地,是嶺南文化(廣府文化)以及粵語的發(fā)源地之一。這座擁有兩千多年建城史的城市,因有了一條西江與粵港澳一水相連,在歷史上便處于一個極其發(fā)達的地區(qū)。這條充滿著航運經(jīng)濟價值的水路也被歷史學家稱為“水上絲綢之路”。
蒼梧郡立三江水廣信城已兩千年
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一方人締造一方文化,奔流不息的西江在梧州所孕育的有別于其他地區(qū)的特色文化,是這座城市引以為傲的財富。其中龍母文化和商貿(mào)文化最為突出。
“龍母文化”是一種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嶺南文化,在西江流域、珠江流域民間有很大的影響、享有崇高的地位。龍母,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越族女首領(lǐng),姓溫,名鳳嬌。相傳龍母生前為西江流域的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因有功于國、有德于民而利澤天下。至今已是公認的珠江和西江流域重要的人文始祖。
梧州的龍母文化源遠流長,深深植根于民間,在桂東南、粵港澳以至東南亞還有眾多的現(xiàn)代崇拜者,是梧州地方文化的瑰寶。其地位猶如媽祖之于潮汕,也如舞獅之于廣府。
騎樓置城瀝風雨桂潯際會成鴛鴦
梧州“因商而興,因水而興”,作為三江交匯的水上交通樞紐,梧州的商貿(mào)文化依水而生。1897年,梧州被開辟為通商口岸后,外國客商不斷涌進梧州,帶進了西方的文化,也成就了梧州“百年商埠”的名號。這期間梧州孕育出了一批批多財善賈的商賈巨富,引領(lǐng)八桂商貿(mào)潮流,舉足輕重。江邊的那一棟棟紛繁的老式騎樓,已成為百年商貿(mào)的一個歷史的見證。
據(jù)說在最鼎盛的時期,這里有大小商號1500多家,不經(jīng)意間路過的某家騎樓,可能就住著一位聲名赫赫的富商。時光荏苒,即使到今天,我們依舊能從騎樓的西式窗欞和獨具古典氣質(zhì)的磚瓦中,品味這座“三江之城”的百年商貿(mào)氣息。
如上所說,騎樓在梧州的歷史足跡上具有著重要的地位,對于廣東乃至嶺南地區(qū)的朋友來說,騎樓或許已不是什么獨特風景,但梧州貴在“騎樓之多,已致小城”。梧州的騎樓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還在于臨街磚柱會鑲嵌上鐵環(huán)為泊船系纜繩使用,這是因為地處三江水口,經(jīng)常洪水淹街而形成的特殊需要。
三江交匯不僅給梧州帶來了水運價值同時也造就了獨特的美景。當桂江與潯江匯合,潯江黃澄,桂江碧綠,一濁一清,一急一緩,涇渭分明,兩水交匯處,恰似戲水鴛鴦,相依相偎,故而被賦予浪漫而形象的名字——鴛鴦江,獨特而美麗的鴛鴦秀水之景,成為了梧州得以吸引八方來客的資本。
江河的磅礴,必然少不了青山的陪伴。在梧州市區(qū)東北方,有一座白云山,與廣州白云山屬于羊城八景相同,梧州的白云山也屬于梧州八景,它還有一個絕美的名字——“云嶺晴嵐”。
白云山遙連五嶺,總納三江,至梧州突而挺起,蜿蜒盤桓,氣勢磅礴。站在山頂俯瞰遠眺,全城風光盡收眼底。在雨后初晴之際,素潔云霧,繚繞飄忽。高聳的白云山就象戴上白面紗,披上白圍巾的綠衣少女。到了白云山,一定不要忘記品嘗山腳下的特色美食:冰泉豆?jié){,它因白云山下的一口水井而得名,因為井水甘涼清冽,用它做出的豆?jié){別有風味。
提起美食,梧州或許就是最不“廣西”的廣西城市了,由于鄰近廣東,又是嶺南文化的發(fā)源地之一,其飲食習慣便與廣東分外相似。其代表性的美食有梧州紙包雞、田螺雞煲、龜苓膏以及艇仔粥等。在品嘗美食的同時,一定不要忘了再喝一杯梧州的六堡茶。在水路運輸興旺的年代,梧州的六堡茶從六堡鎮(zhèn)的合口街碼頭上船進入賀江,經(jīng)封川江口,進入西江之后再經(jīng)都城裝卸到大船運送到廣州,最終輾轉(zhuǎn)南洋流向世界各地,形成了著名的茶船古道。
千舟泊港兮織華夢江風沃野兮成蒼梧
在水運唱主角的過去,梧州因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經(jīng)濟發(fā)展鼎盛一時,一度在廣西及西南地區(qū)占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直至上世紀90年代,水運仍然是梧州的重要交通方式。
但在上世紀90年代后,隨著鐵路、公路運輸?shù)募涌彀l(fā)展,水路運輸在綜合運輸中的地位相對衰退,梧州的港航水運事業(yè)的發(fā)展也受到制約。特別是西江沿線陸續(xù)開通通關(guān)口岸后,梧州作為廣西唯一水路口岸的優(yōu)勢格局被打破,航運發(fā)展隨之進入了一段相對低迷的狀態(tài),在1994年——2004年近10年間,梧州港口吞吐量一直徘徊在100萬噸左右。
較長時間的沉寂終于迎來了曙光,2008年10月底,兩廣沿江六市簽署《西江經(jīng)濟發(fā)展論壇梧州共識》,提出了“建設西江黃金水道”的戰(zhàn)略,隨著該戰(zhàn)略的提出,梧州的水運事業(yè)得到了新的發(fā)展機遇。
趁勢而為,謀定后動。梧州市先后開工并建成赤水、李家莊(三期)、紫金村、大利口等碼頭作業(yè)區(qū),碼頭布局日趨合理化,長洲水利樞紐三線四線船閘建成通航更是徹底打通了西江航運咽喉。
今年10月14日,長洲水利樞紐船閘的貨物通過量更是一舉突破“億噸”大關(guān),達到10008萬噸。而梧州,將依托傳統(tǒng)的區(qū)位優(yōu)勢和后發(fā)的港航優(yōu)良布局,以長洲水利樞紐為突破口,再次締造具有“百年商埠”風采的“綠城水都”。
漫步過秦時的斑駁古墻,品味過明清的騎樓商埠,廣信城里還彌留著南越諸侯的頌歌,龍母廟內(nèi)也寄托著三江之地的祝福。梧州,已經(jīng)迎著新時代的晨光,開啟了全新的征途。下期的人文珠江,我們將隨著西江干線的蜿蜒曲折,來到黔江和紅水河共同滋養(yǎng)下,被稱為“世界瑤都”的廣西來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