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博 編
看過《西游記》的人都知道孫大圣的本事有多大,但手無縛雞之力的唐僧要做他的師父,靠什么?靠的就是一篇垂直性很強的“緊箍咒”。孫大圣最怕的也就是“緊箍咒”了,每次唐僧嘴里一念叨,孫大圣就受不了了。想必,每逢此刻,大家都想知道師父嘴里念的到底是什么吧?
事實上,《西游記》中,被緊箍咒所困擾的,并非只有孫悟空一個人。最初如來讓觀音去找取經(jīng)人時,就交付與她三個箍兒,雖然都叫“緊箍兒”,但又各有不同,對應(yīng)的,是“金、緊、禁”三篇咒語。第一篇和第一個緊箍兒給的正是拿金箍棒的孫悟空,所以嚴格說起來,讓孫悟空念頭痛的,是“金箍咒”。還有兩個,一個是黑風(fēng)山的黑熊怪;另一個,就是火云洞的紅孩兒。兩人被收伏后都成為觀音的弟子,而讓他們束手無策的,是“緊箍咒”和“禁箍咒”。
如來沒有講,可是當觀音化身老婦,將金箍與緊箍咒授予唐僧時,她說這緊箍咒,還有個別名,叫“定心真言”。張書紳夾批:“名為定心真言,實是正心的要訣。”所以你看,這金箍和緊箍咒真的只是收腦殼的嗎?難道不是收心的嗎?心猿意馬碰到緊箍咒之后,自然定心凝神,一念堅固,頑心自化,真心常存。所以千萬別只看到唐僧冷漠無情,那悟空委屈痛苦,和普通人的感受完全不同,作為一本宗教寓言的《西游記》,其本意恰恰要潑猴不潑,成為謙謙君子,寂然得道。
大家都很好奇,這緊箍咒到底念的啥?是碎碎念,還是像女巫詛咒般拿出鏡子來念?《西游證道書》說這緊箍咒其實至今仍在流傳:“《緊箍兒咒》,一名《定心真言》,然則此箍非頭間之箍,乃心上之箍耳?;騿柎酥渲两駛鞣瘢康廊嗽唬骸兑捉?jīng)》、《論語》俱有之,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薄熬铀疾怀銎湮弧?,出自《周易·艮》:“《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焙髞怼墩撜Z·憲問》篇有更著名的一段話,那就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個成語的出處:“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釉唬骸铀疾怀銎湮?。’”是說要考慮事情不超過自己的職責、能力和范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的意思。止于行,也止于位,像孫悟空,就要當好徒弟,保護好師父,同時克服自己山野猴精野性難馴的毛病,一顆紅心向太陽,走上成佛成道的康莊大道。到最后孫悟空取得真經(jīng),成為斗戰(zhàn)勝佛,那緊箍咒自然也就無用武之地了。
而當觀音對唐僧說她有一篇緊箍咒時,《西游證道書》夾批:“明明說出宗旨矣。此一篇之咒,可與五行山頂六金字同功?!蹦牧鹱?,就是著名的“唵嘛呢叭咪吽”,這是觀世音菩薩六字大明咒。
從咒的字面上來講,‘唵’是身,包括法身、報身、應(yīng)化身;‘嘛呢’是蓮花;‘叭咪’是保持;‘吽’是意。連起來,意思是我們起心動念,保持身心像蓮花一樣清凈,出污泥而不染。在《大乘莊嚴寶王經(jīng)》中,佛告善男子:“此六字大明陀羅尼,是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微妙本心,若有知是微妙本心即知解脫?!?/p>
你看,三句不離本行,萬變不離其宗,說來說去,《西游記》變著花樣要告訴你的,還是要清心寡欲,要正心。
也許,在這個浮躁的年代,每個人都需要“緊箍咒”來定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