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 編
在新約圣經(jīng)的《馬太福音》中,有一個人們耳熟能詳?shù)墓适拢簴|方的三博士到伯利恒拜見剛出生的耶穌,帶去了黃金、乳香和沒(mò)藥作為禮物。乳香和沒藥是兩種芳香樹脂,它們的產(chǎn)地和人類文明的重要起發(fā)源中心重合,陪伴著人們從蒙昧走到了現(xiàn)代。
沒藥是樹脂,來自橄欖科沒藥屬的植物。沒藥屬植物大多分布在非洲東岸以及西亞、南亞地區(qū),屬中許多物種都能出產(chǎn)名為“沒藥”的香料。
沒藥樹在索馬里當?shù)孛小癲idin”,因此音譯為“地丁樹”。它們主要生活在北非和阿拉伯半島的山坡地,是一種三四米高的小喬木;樹皮薄而光滑,淺棕灰色,很容易呈塊狀剝落;枝條上有很多尖銳的長刺,這些刺屬于枝刺;沒藥樹的三出復葉在莖上叢生,中央的一枚小葉比較大,兩邊的小一些,葉子著生的短枝上還會開出樸素的淡綠色花朵。
山崖上的沒藥樹
沒(mò)藥當然不是“沒有藥”的意思,它是在唐代初期被波斯和阿拉伯商人通過絲綢之路以及海上絲綢之路帶到中國的。在當時,沒藥也可以寫作“末藥”,是音譯自阿拉伯語的或希伯來語的(mor),再往前追溯的話就是古閃米特語中的m-r-r,意思是苦,沒藥的味道是真的特別苦。
沒藥,其實是樹脂
沒藥的香味用文字難以形容,有點像減弱了甜香味的咳嗽糖漿或者話梅,還帶有絲絲涼意,聞久了還會覺得有一點木頭味。
早在數(shù)千年前,古埃及人就在宗教儀式中燃燒沒藥造出陣陣香氛,在制作木乃伊時,還會把沒藥等香料作為防腐劑填充在死者腹腔中,并且涂抹在繃帶上。這些散發(fā)著沒藥香味的木乃伊在中世紀歐洲被磨成粉當作藥材和繪畫顏料,現(xiàn)代日語中,木乃伊一詞是ミイラ(miira),有一個說法就是源于制作木乃伊用的沒藥。古代日本和埃及當然不會有貿易往來,把木乃伊粉帶到日本的是十六世紀的葡萄牙商人,同時傳入的還有火繩槍,日本的戰(zhàn)爭形態(tài)從此發(fā)生劇變。
古埃及壁畫中移栽沒藥(一說乳香)的場景
在數(shù)千年的時間長河中,沒藥總是與死亡相伴。有些宗教學者認為圣經(jīng)故事中的沒藥就象征著救世主的獻身。在特拉法爾加海戰(zhàn)中,英國名將納爾遜以少勝多,擊敗了拿破侖的大軍,自己卻被狙擊身亡,船醫(yī)用加了沒藥和樟腦的白蘭地浸泡納爾遜的遺體以防腐,不過這并沒有什么用,泡著將軍的酒桶蓋子還是在八十天的歸途中被腐敗氣體沖開了。
沒藥的主要成分是萜類物質,其中的倍半萜類有殺菌作用,不過想用來防止尸體腐敗還遠遠不夠;掩蓋尸臭味的效果倒是應該還不錯。
在很多國家的古代醫(yī)學中,沒藥都被當作藥材,主要是熏香和外用,它會對胃造成強烈刺激,直接吃掉會惡心、嘔吐。沒藥的提取物在實驗中表現(xiàn)出抑制腫瘤細胞分裂和抑制血管發(fā)生的作用,是一種有研究價值的植物藥,不過想用于臨床還需要更嚴密地論證其效果和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