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介紹了作者在培訓學習過程中的感悟與收獲,主要從挑戰(zhàn)激發(fā)成長、成長引發(fā)蛻變、蛻變帶來收獲三方面展開論述,并為以后開展教師培養(yǎng)和自身培養(yǎng)方面指明了方向。
關鍵詞:成長;蛻變;收獲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3-02
作者簡介:段雪芹,女,湖南省長沙市人民政府機關第三幼兒園教研主任,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國培”于幼兒園是一個新生事物。從事幼兒園工作的我,只因之前知道有影子實習,以為這就是國培,直到2015年開始省級教師培訓基地園的幼師國培管理工作,才對國培有了全新的認識,并從國培管理工作中得到成長,收獲蛻變。
一、挑戰(zhàn)激發(fā)成長
幾十年的幼兒園工作得心應手,2015年9月我接手國培管理以后,各種挑戰(zhàn)接踵而至,項目申報、訓前調研、方案設計、課程設置、專家聘請、培訓過程跟班管理,一個個全新的任務,不斷考驗著我這個“孩子王”。從不知到知之,從難以入手到得心應手。在這個過程中促使自己不斷學習、不斷思考,克服困難,應對挑戰(zhàn),在挑戰(zhàn)中砥礪前行,不斷成長。
1. 采用學員小組互助研修模式促進網絡研修
我管理的第一個國培項目是“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種子教師研修班”。這是一個集中培訓+網絡研修的項目,學員大多來自湖南省內各地鄉(xiāng)村幼兒園。不擅長信息技術的我,四處請教操作流程、程序設置、課程資源、學員作業(yè)檢查與回復方法。長達四個月,我整天泡在研修平臺上,密切關注學員研修動態(tài),指導課程學習、批改回復作業(yè),組織研討、發(fā)布學情通報,跟進學習進度。為了保證偏僻鄉(xiāng)村的學員完成研修任務,我采用小組互助研修模式,將學員按地域分組,指定研修組長,由組長負責跟進學員,并用獎勵作業(yè)分的方式提高組長積極性,確保了70名鄉(xiāng)村學員全部完成網絡研修任務。
2. 設立“班主任答疑半小時”,解決小主任管理大園長難題
我管理的“鄉(xiāng)村園長名園跟崗培訓”項目,所有學員都是園長、副園長,我這個教研主任級別比學員低,學員明顯不屑,管理出現(xiàn)困難。于是我利用自己的專業(yè)優(yōu)勢,設立“班主任答疑半小時”。每天研修活動結束后,我用這半小時將當天的學習內容進行簡要梳理,結合自己的專業(yè)知識進行提升,再讓學員現(xiàn)場提問我答疑,用扎實的理論和豐富的案例,幫助學員解決學習中的難點和實際工作中的困惑,讓學員看到我專業(yè)的魅力與風采,順利完成“小主任管理大園長”的挑戰(zhàn)。
3. 創(chuàng)新“學、研、做一體”培訓模式,滿足學員不同需求
我管理的培訓班里,學員分別來自城鎮(zhèn)與鄉(xiāng)村,年齡最大的近50歲,最小的不到20歲;學歷最高的是本科,最低的初中;教齡最長的20多年,最短的不到兩年。在這樣的班級里,課程內容、專家聘請、培訓形式都“眾口難調”。為了激發(fā)學員參與的積極性,我改變以往講座為主的培訓模式,采用“學研做一體”的培訓模式,通過理論學習、案例觀摩、行動研究、成果展示、專家引領、實踐提升相結合,激發(fā)學員帶著問題和任務學習,人人參與實踐,實現(xiàn)教學相長、知行合一,在滿足學員不同需求的同時,提高了培訓質量。
4. 采用眾籌激勵、自主管理,增強女性學員團隊凝聚力
幼師學員多為女性,來自三湘四水的女性學員在一起生活,經常會有因環(huán)境、習慣、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差異引發(fā)的小摩擦,甚至因地域原因產生的小團體、小幫派之間的矛盾。培訓過程中學員的日常管理不但需要耐心、熱情,更需要智慧。我采取眾讀研修方案、眾籌班務管理和激勵措施、自選班委等方式,充分實行學員自主管理。特別針對學員的性別和“園長”的身份特點,提出“三心”規(guī)范學員行為:靜心學習、開心生活、平心處事,既嚴格要求又注意對學員的心理關懷,從理解學員的角度出發(fā),用溫暖和關愛感化學員,以學員認同的方式處理問題。組織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增強團隊活力和凝聚力,降低管理難度。
應對挑戰(zhàn)是個痛苦的過程,痛苦過后便是鳳凰涅槃。在國培過程中,我從一個單純的“孩子王”變成一個項目工作全方位的管理者,這需要自己不斷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激發(fā)個人的成長進步。
二、成長引發(fā)蛻變
國培管理帶來的蛻變,是學會了從培訓者和管理者的視角,審視、思考教師成長和園本研修,使工作思路和方法得到改進。
1. 工作思路的蛻變
一直以來,幼兒園的教研主要以領域和專題研究為主,很少考慮到教師個體需求。國培中,因學員職業(yè)身份、工作年限、經驗不同,對培訓的需求也就不同。因此,我開始思考園本研修中的教師需求,將教師工作中的實際困難與困惑、存在的真問題作為教研和培訓的切入點,使教研真正為教師服務,為教育教學服務。思考不同教師群體的培訓,根據教師職業(yè)發(fā)展的不同階段,組織相應的學習或培訓活動,如針對新教師的上崗培訓、針對青年教師的教育技能培訓、針對骨干教師的理論提升、針對資深教師的經驗總結、教育現(xiàn)象、問題探討等,通過不同內容和層次的學習研究,使處于不同職業(yè)階段的教師得到相應的提升與成長。
國培引發(fā)我對園本研修中教師心理健康、道德修養(yǎng)、教育意識的關注,思考增加師德、安全與法制、心理健康關注、信息技術應用等學習研討內容,促進教師道德水平與教育能力的整體提升,使教師不但會“教”,更重要的是會“育”。
2. 工作方法的蛻變
“學研做一體”的培訓模式使學員變被動為主動,提高了學習興趣。在幼兒園的教研活動中,我改變過去一人組織活動,采取大家一起研討的方式,采用游戲、分享、世界咖啡、角色表演、故事會等互動體驗教研,使每位教師積極參與到研討當中來,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見解。既能使教師的主動性、參與性得到提高,也能使教研形式多樣化,氣氛更加活躍,充分體現(xiàn)民主學術氛圍。
在將“剛性紀律規(guī)范學員行為,柔性關懷打動學員”的國培班級管理經驗用于教研,通過教研制度約束教師的同時深入到教師當中,及時了解教師身心狀態(tài)和思想動態(tài),反饋和幫助解決問題困難,使教師心懷感動,自覺參與教研,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激發(fā)教師自我成長欲望,努力提升自身能力與素養(yǎng),在實現(xiàn)自我成長的同時,推動幼兒園教育不斷向前發(fā)展。
三、蛻變帶來收獲
1. 學會將思考作為行動的先導
幼兒園教師面對天真可愛的孩子時,往往是情感為先,幾十年單純重復的幼兒園工作,經驗多于學習,行動多于思考。國培是一個辦學全過程,在工作中接觸到很多專家和各地各級各類幼兒園不同部門的學員,這樣教師對當前湖南省幼兒園和幼兒教育的現(xiàn)狀會有更多了解,對很多教育問題有更全面、更深層次的認識,引發(fā)自己對教育現(xiàn)象、教育行為、教育過程的思考。學會反思學前教育的現(xiàn)狀、目標、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和培訓。有了這些思考,重新建構自己的教育認知和培訓認知,不斷調整自己的教育行為和管理行為,學會用思維作為行動的先導。
2. 個人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國培管理是一項全方位的管理工作,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需要管理者面面俱到。項目申報、調研報告、研修方案、研修簡報、績效報告、微案例等各種文案撰寫要求我在最短的時間內去學習和完成,需要熟悉各種文案體例與架構,提高文字組織與表達能力;在與領導、專家、學員以及幼兒園其他各部門的溝通協(xié)調過程中鍛煉溝通協(xié)調和問題解決能力;在與專家、同行交流學習的過程中提高情商、處事和應變能力;在整個培訓活動策劃組織中提高組織管理能力;在網絡研修、活動方案、活動簡報制作過程中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管理國培讓我個人素質與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
3. 突破職業(yè)瓶頸,重獲職業(yè)幸福
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得到幼兒喜愛和家長認可一直是我最大的驕傲。但幾十年重復的工作不免會出現(xiàn)倦怠,前進的動力難以持續(xù)。國培給我打開了另一扇展示自我的窗,讓我再次體驗成功的快樂和職業(yè)的幸福。由于國培,我的“班主任答疑半小時”成為學員最受歡迎的培訓時段,我成了國培優(yōu)秀班主任;由于國培,我先后在長沙、常德、永州、湘潭、益陽等地擔任幼師培訓授課專家與師德宣講專家,并成為最受歡迎專家的前三名;管理的國培項目在績效考評中名列前茅,在不斷得到認可和肯定的過程中重新領略不同職業(yè)風光,再次體驗職業(yè)成就和幸福。
國培于我,是職業(yè)生涯中的一次美麗遇見,讓我不斷進步,幸福蛻變。以一個幼兒園教師兼一名幼兒教師培訓者,在思考如何提高本園所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同時,我會進一步思考如何將幼師國培工作做得更專業(yè)、更有品質,如何將國培成果運用于幼兒園日常工作。我將不斷迎接新的挑戰(zhàn),努力做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幼師國培與更好的幼兒教育!
參考文獻:
[1]李 輝.從《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看幼兒園教師文化建設[J].特立學刊,2013(1):16-20.
[2]朱旭東.論“國培計劃”的價值[J].教師教育研究,2010(6):3-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