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巧玲
摘 要 21世紀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信息化時代,各種新媒體技術在不斷地發(fā)展,以互聯(lián)網、電視網絡等為代表的新媒體走進人們的生活,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F(xiàn)代新媒體技術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讓其在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為高校思想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新機遇。本文將探討如何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優(yōu)化,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關鍵詞 新媒體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7.036
Study on the Optim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TIAN Qiaoling
(Shanghai Jiguang Polytechnic College, Shanghai 201901)
Abstract The 21st century is a veritable information age. Various new media technologies are constantly developing. New media represented by the Internet and TV networks have entered people's lives and changed people's way of thinking and value orientation. Modern new media technology has also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king great changes in content, form, methods and means, which provides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how to optimiz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and further enhance the appeal and influ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new media;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1新媒體概念明晰
新媒體指的是在新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xiàn)的媒體形態(tài),其囊括的范圍包括了數(shù)字雜志、數(shù)字報紙、數(shù)字廣播、移動電視、網絡等。相對于報刊、廣播、電視、戶外四大傳統(tǒng)媒體,新媒體具有自身獨特的特點,被稱為第五媒體。其傳播是以數(shù)字技術為基礎,新媒體是以網絡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媒介。
2新媒體的特點
2.1全時全域
新媒體的傳播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其傳播范圍和傳播途徑更加廣泛,傳播方式也更加便捷。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只要具備設備和傳輸信號,就能夠隨時發(fā)布信息和獲取信息,具備了全時全域的特點。
2.2全民全速
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新媒體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新媒體還具備超快的傳播速度和更新速度,其信息傳播較之傳統(tǒng)媒體更具時效性,人們往往能夠通過新媒體的傳播更加快速地了解事件和想要獲取的信息。
2.3信息量龐雜
新媒體信息量較為龐雜,在新媒體數(shù)據(jù)庫中幾乎每個人都可以獲取其想要的信息資源。但是其信息內容復雜卻虛擬,很多信息并沒有得到驗證和篩選,所以很多信息來源并不可靠。
2.4平等交互
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在新媒體網絡中不再和現(xiàn)實社會一樣,每個人都扮演著特定的社會角色,大家都能夠平等地獲取和交換信息。并且信息發(fā)送者和信息接受者的角色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3新媒體環(huán)境下對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影響
3.1新媒體的發(fā)展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
新媒體擁有海量的信息資源,但是其信息并未能像傳統(tǒng)媒體一樣加以控制和篩選。在其傳播過程中因為沒有一定的屏障阻隔,大量信息都在網絡上傳播,對大學生的三觀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因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對的人群較廣,為了實現(xiàn)其教育的影響和感染力就要擴大范圍,這就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都極大地加劇。
3.2新媒體的虛擬性對大學生的三觀發(fā)展產生巨大影響
在新媒體傳播過程中,其數(shù)字化傳播讓信息具備很強的虛擬性。在大量不良信息的影響下,大學生的自制力會下降,就容易做一些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線的事情。長期沉溺在網絡環(huán)境的大學生不能夠充分地接觸現(xiàn)實世界,不利于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也不利于其今后更好地融入社會。
3.3重要的思想導向和輿論工具
不可否認,新媒體在其思想政治教育宣傳上能夠發(fā)揮良好的導向作用。新媒體以其快速便捷的特點讓黨的政治方針和政治路線等得以更為迅速的傳播。從這一層面上來看新媒體技術能夠更好地營造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塑造大學生的健康三觀,完善學生的理想信念和集體意識。
3.4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
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讓高校師生能夠進行良好的溝通。微信、微博等通訊工具的發(fā)展讓師生在交流過程中,減少彼此間的隔閡,增進信任。新媒體傳播平臺讓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得到提升,在某種程度上給予學生和教師以地位平等的空間。
3.5新媒體的共享性拓寬了教學空間
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學生獲取知識不再局限于課堂和圖書館,在任何時間和空間都能夠獲取信息。而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通過新媒體來進行教育,通過各種各樣的視頻、圖像等,將正確的思想觀念傳達給學生,拓寬教育的空間和內容。
4新媒體環(huán)境下優(yōu)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4.1更新現(xiàn)代教育觀念,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人與人之間更加注重隱私性。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想法,達到有效教學,就必須在民主和平等的原則下,以平等的心態(tài)對待學生,才能夠消除學生的心理隔閡,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內心。新的教學理念要求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用科學和人文相結合的教學內容去豐富學生。要達到這些要求,就必須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只有從教學的源頭開始抓起,才能更高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改變他們的學習觀念,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將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在不斷嘗試錯誤中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知識。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將教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能夠在嘗試的過程中運用創(chuàng)新能思維去解決問題,在不知不覺中就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能夠讓他們不局限在舊有的學科知識里,而是不斷地打破常規(guī),去發(fā)現(xiàn)新的事物。這能夠為國家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條件。所以,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內在潛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4.2構建教育資源平臺,拓寬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
不斷地完善校園網絡,搭建高校的“理論學習”、“網上社團”、“時事政策”等思想政治網站。通過這些網站來加強其輿論引導力和輔導功能。借助這些網絡平臺了解學生的各種心理或其他問題,進行有效的針對性治療。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要充分發(fā)揮新媒體技術的功能,利用網絡力量來開展宣傳普及活動,用其感染力來引導學生的健康三觀發(fā)展。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教學上是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但是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學生之間是缺少交流的,一般都是學生在聽,教師在講,這種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教學,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將課堂還給學生,這種教學理念是和新課程改革相適應的。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激發(fā)自身的思維和興趣,鍛煉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就需要擴大教師的教學范圍和交流范圍,走出課堂更有利于讓學生進行交流和發(fā)現(xiàn)新問題??梢酝ㄟ^建立科學的工作機制和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構建新媒體服務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平臺,開發(fā)受廣大大學生喜愛的媒體空間,以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
4.3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分層教育方式
每個群體其內部都存在著差異,每個個體對信息的接受和辨別能力都不同,所以為了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優(yōu)化其教育質量,就應當針對其主體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結合其發(fā)展方向因材施教。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其特質不同,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其特質也不同,所以應該因材施教,構建分層教育模式,更好地建設大學生思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就是說,必須改變傳統(tǒng)媒體時代“一對多”的工作方式,通過“點對點”的分層分階段教育,及時、全面并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心理動向,不斷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4.4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打造教育核心隊伍
新媒體技術的頻繁更新,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并及時對其加以引導和幫助。這就要求高校教師必須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fā)展變化,轉變思想觀念,改變交流方式等,樹立全面育人的觀念,面向全體高校教職員工開展信息技術培訓,打造理念先進、思維活躍、富有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傊瑢π旅襟w要實行有效監(jiān)控和合理引導,以培養(yǎng)既能夠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又能夠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規(guī)律的核心隊伍。
4.5加強正面引導,創(chuàng)新教育新途徑
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教師不僅要思考如何對學生進行改造,還得對自身的教學手段和方案進行創(chuàng)新,引導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實時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才能不被時代淘汰。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學會放手,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生進行知識探討的時候,教師只是在必要的時候進行點撥啟發(fā),不多加干預。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朝著主動和充滿個性的方向發(fā)展,這樣的一個課堂環(huán)境更加能夠讓其思維活躍。在學生出現(xiàn)疑惑,失去了探討的方向,不知道該如何推進探討合作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shù)剡M行點撥。并且教師作為教學的指導者和組織者,在學生面對海量信息時,更應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新媒體因為其本身具備很強的開放性和虛擬性,所以信息庫內的信息繁雜,大量的虛假信息在各種平臺進行傳播,并影響到大學生。大學生在成長階段中產生的好奇心理以及對權威信息的質疑與排斥心理,使大學生更容易對虛假或不良信息產生興趣,造成價值取向受干擾。因此,高校教師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正面教育引導,探索虛實統(tǒng)一的工作新思路、新途徑,切實做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新媒體技術相結合。
5結束語
總而言之,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為高校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新思路,為大學生提供不一樣的學習方法和學習途徑,也帶來了另類的精神文化。為了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拓新的教育陣地,應該把握新媒體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在其潮流下,優(yōu)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用新媒體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和改造大學生,促進其綜合素質的發(fā)展,讓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業(yè)得到蓬勃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何瀟.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新鄉(xiāng)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3).
[2] 趙曉芳,張誠.網絡環(huán)境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4(2).
[3] 王煥成.以社會主義榮辱觀指導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
[4] 朱文文.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zhàn)及其對策[J].高教高職研究(上旬刊),2009(11).
[5] 張錦福.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J].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