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是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注重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和個性發(fā)展。課堂應(yīng)該是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陣地,而幸福的作文課堂就應(yīng)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作文中感受作文的魅力,享受寫作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關(guān)鍵詞:高中作文;教育理念;以生為本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1-20
作者簡介:韓信龍(1974—),男,福建南靖人,福建省南靖縣第二中學教師,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教學。
一、以“知”命題——自主取材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寫作教學應(yīng)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手,樂于表達,應(yīng)引導學生關(guān)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笨梢姡挥凶寣W生寫熟悉的素材,才能激發(fā)他們最濃厚的寫作欲望。高中作文特別是如今興起的任務(wù)型作文都是重在引導學生關(guān)注和思考社會,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道德素養(yǎng),這些都要基于學生的個性和思想,不能把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強加給學生。因此,在作文命題時,教師不可隨意選擇,“信手拈來”一個學生不熟悉的材料就讓學生去寫,這樣只會讓學生茫然和恐懼。
筆者的做法是在布置作文之前先收集學生本周感興趣的話題,從中選取并編輯成作文題目,學生對此非常歡迎,因為作文寫的是他們熟悉的題材,能表達學生心中所要表達的想法,他們有話要說,有話可說。學生用真實情感寫作文,而不是用應(yīng)付的思想對待作文,收獲的也是老師和學生的真心點評,能真正提高寫作水平,得到的是寫作收獲的幸福感。學生樂于寫作文,才會有寫好作文的需求,這是構(gòu)建作文幸福課堂的基礎(chǔ)。
二、以“想”寫作——自由選擇
在傳統(tǒng)的作文課堂上,教師占據(jù)主體地位,而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按照老師布置的作文題目寫,遵循老師教的寫作模式套。這種模式?jīng)]有尊重學生主體性和個性發(fā)展,必然導致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喪失和畏難情緒的產(chǎn)生,從而造成作文教學低效無能。作文是學生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及人生理解的平臺,學生要有自我的濃厚興趣和強烈激情,才能主動完成作文。
要讓學生在寫作時有自主性,自由選擇作文題目是一個很好的舉措,比如,圍繞“校本課程”這個話題,學生可以有三個題目選擇:第一,學校開設(shè)校本課程,由學生自由選擇科目。學校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選擇《論語》選讀課程的學生只有一個,于是學校就取消這門課程的開設(shè)。這個學生感到很失望,她本來已做好一個人上課的準備。請綜合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寫一封信給學校有關(guān)領(lǐng)導或這位學生表達你對這件事的看法。第二,學校開設(shè)校本課程,由學生自由選擇科目。學校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選“化學與生活”“戲劇與影視欣賞”等,也有部分學生選“高考詩歌解讀”等,而選“《論語》選讀”課程的只有一個。這引起學生熱議,你怎么看? 第三,學校開設(shè)校本課程,由學生自由選擇科目。其中,許多學生選擇“《史記》解讀”,問其原因,學生表示,是崇拜開設(shè)這門功課的老師。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我讓學生這樣選擇自己“想”寫的作文不代表放任自由,而是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中給予一定的空間,讓學生有選擇權(quán)利,又避免無所適從。在選擇中,學生獲得主體尊重感,從而調(diào)動寫作的主動性,激發(fā)自我的寫作激情。
三、以“獲”自評——自我評價
筆者要求學生的作文后面附上“寫作后記”,即學生在寫完作文之后,用100字左右來評價自己的作文,定名為“寫作中獲與惑”,主要是寫作收獲,以此來肯定自己,目的在于讓學生收獲寫作的幸福感。如學生在作文《別因利益放棄喜歡的事》的后記中寫到:“通過這次作文,我深刻領(lǐng)會到物質(zhì)貧窮不可怕,精神貧窮才是真正的貧窮,才是最可怕的。我們要看清物質(zhì)世界的誘惑是精神世界的毒品。別因利益放棄喜歡的事,是真正將生活做到極致、做到完美。”學生通過肯定自己,體會寫作的樂趣和獲得知識之后的愉悅。正如張志公先生所說:“教作文是要教給學生實際應(yīng)用的能力和不斷自行提高實際應(yīng)用的能力?!弊魑淖寣W生主動地思考人生與社會,充分發(fā)揮其人文性,喚醒了學生自我發(fā)展的意識。當學生化被動為主動的進取時,課堂就是學生幸福學習的圣地。
四、以“惑”評改——自行要求
在寫作后記中,學生的“惑”是教師評改作文的據(jù)點,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寫作中的疑惑做出具體的指導,讓學生的每一篇作文都能提高作文水平,而且要“輕評重改”,而不是“有評無改?!比鐚W生在寫作后記中寫到“我對于上星期老師講到的段內(nèi)遞進式分析還不是很理解,我的第三段也嘗試按照老師的要求寫,但還是寫得不好,希望老師給予指導”。針對學生的困惑,筆者對他的作文做了點評并修改。在作文講評課上,被評改的學生非常高興,因為他的主體地位被老師尊重,其他學生也快樂,因為他們也收獲了寫作的方法。一舉多得,幸福課堂由此形成。
參考文獻:
[1]曾麗珊.以生為本,讓高中語文課堂“亮”起來[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10(6):86-88.
[2]石艷玲.以生為本激活高中語文課堂[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8(2):83.
[3]王小兵.高中語文作文教學[J].山海經(jīng),2015(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