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
當一項已經發(fā)生的投入無論如何也無法收回時,這種投入就變成了“沉沒成本”。
有一個經典的例子能夠幫助我們認識沉沒成本的深刻含義:
有一個老人特別喜歡收集各種古董。有一天,他在古董市場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向往已久的古代瓷瓶,就花了很高的價錢把它買了下來。他把這個寶貝綁在自行車后座上。誰知瓷瓶由于綁得不牢,在途中從自行車后座上滑落下來,咣當一聲摔得粉碎。
可這位老人聽到清脆的響聲后居然連頭也沒回,繼續(xù)騎車。這時,路邊有位熱心人對他大聲喊道:“老人家,你的瓷瓶摔碎了!”老人仍然頭也沒回地說:“摔碎了嗎?聽聲音一定是摔得粉碎,無可挽回了!”不一會兒,老人的背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我想,如果這種事情發(fā)生在一般人的身上,他一定會從自行車上跳下來,對著已經化為碎片的瓷瓶捶胸頓足、扼腕痛惜,有的可能會好長時間精神都難以平復。
每一次選擇之后,我們總是要進行投入,不管投入的是人力、物力、財力還是時間。在做出下一個選擇時,我們不可避免地會考慮到這些前期的投入,不管還能不能收回,是否真的還有價值。最終,前期的投入就像萬能膠一樣,把我們粘在原來的道路上,無法做出新的選擇;而且投入越大,我們就會被粘得越緊。
如果我們能像那位老者一樣,不再考慮無可挽回的損失,那么,我們就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地做出新的選擇,從而調整自己人生的方向,將人生之路越走越寬!
(摘自“百度閱讀” 圖/高加索)